1、通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一、 导入 师:通过老师下发的导学案,同学们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吗?生:通分师板书课题:通分 并齐读课题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我们这节课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预设:(1)有学生举手就直接回答。(1)如果没人举手,师再补充:你能从导学案中找到答案吗?在指生回答。读一读目标。出示学习目标二、 自主学习1、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新旧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节课的知识与哪些知识有联系呢?请看到知识链接,把你做错的同桌之间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和指定同学之间的对学,学生能够总结和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这些知识对继续学习下面的知识有用。】生互说。师:说完了吗?有疑问了吗?看来
2、大家把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好。2、师:同学们,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可是有些人却认为地球应该叫水球,你知道为什么吗?生答师:看来大家是通过自学知道的,那现在就在小组里交流你们的自学成果。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师:交流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小组交流的结果与大家分享的?生汇报。(预设:生1汇报:请大家把题目读一遍,通过小组讨论,我知道了要比较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就是要比较和的大小。小于,我是这样想的: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把地球面积平均分成10份,陆地面积占3份,海洋面积占7份。是3个,是7个,7个大于3个。)【如果只有预设则教师介入。师:为什么分母相同时比分母?】【如果生
3、都说到了则师说:你们的想法正好就解释了这位同学说的分母相同比分子的理由,你们真是太有默契了。】3、师:继续往下汇报。生汇报。(预设:生1:我来汇报小于,因为,小于,因为,所以得出了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这个分数就大。生2:我来汇报小于,因为,大于,因为,所以得出了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就大。)师: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这个分数就大,为什么呢?谁能解释或验证一下吗?生说:例如把1个苹果平均分5个人,或平均分给3个人哪个分得多?师点拨: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设计意图:把例3“比较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与例4“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进行整合,放在同一问题中,将分数大小的比
4、较的几种情况同时呈现,以分数大小比较为线索教学通分。这样一方面可以复习同分母分数及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新知的建构铺路搭桥。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4、生汇报合作探究,借助卡纸重点展示。(预设:生先指导读题,再汇报。生1:要解决“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含量比较高?这个问题,关键是比较和的大小。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和的分子分母不相同,所以生展示方法一。生2:我们小组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我们是这样想的生展示方法二。生3;我们小组通过讨论也有不一样的方法,我们是这样想的生展示方法三。)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精彩,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看来小组的力量是非常
5、强大的。请大家观察这几种方法,你发现哪几种方法是相似的?生:前两种是相似的。师:说说你的想法?(预设生:因为这两种都是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的。)师:真棒!你拥有一双火眼精金,这么快就发现了这个秘密!这个相同的分母,其实叫它们的公分母。师:这一环节有疑问了吗?那继续往下汇报。生汇报:像这样,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师:像哪样的?请你来指一指。原来这两种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通分。那它和原来的分数相等吗?生:相等。因为它们利用的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大小不变。师:所以通分的依据也是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你会选哪种?为什么?(预
6、设生1:我会选第一种,因为它化的分母更小计算更简便。)师:说得很好,有条有理的。你发现20和分母有什么关系?生: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噢,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他们的公分母。【设计意图:我们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探究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们可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及交流的时间,使学生的探究更有效,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又体现了方法的优化。】5、师:新知是要及时练习的,下一个环节练一练,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的?生展示。【设计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及时巩固通分方法,使学生体会通分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形成技能。】三、课堂小结师:通过这
7、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再完成导学案中的小结。【设计意图: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才能在面对问题时做出灵活的选择和应用。因此,每一节课结束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及时梳理学习方法,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 达标检测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学反思:“通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奠定基础。现就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有如下感想:重视复习环节,为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做好铺垫。以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有哪几种情况进行必要的知识回顾,唤起学生的注意,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8、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为通分方法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在小组交流中,我要求让4、5、6号同学说给1、2、3号同学听,让后进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通分的方法,能很好的培养后进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在学生展示用多种方法比较五分之二和四分之一的大小时,借助卡纸汇报展示在黑板上,学生能很详细的讲解比较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数学新课程理念。学生展示出现很多种比较方法,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二是化成以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比较;三是化成以其他公倍数作公分母来比较,还出现化成同分子分数进行比较等。我对每一种方法都好好反馈,并着中讲解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作同分母的两
9、种情况,确定都是通分,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分类比较进行了优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以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进行通分是最简便的方法。 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有:尽管在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仍然一步步在引导学生,所以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氛围不是很活跃,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其实教师只需提醒学生一句,遇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况时,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各种比较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开启他们智慧的闸门。同时在一些小的细节上,我还出现了马虎和错误现象。在比较同分子的分数好比较还是同分母的分数好比较时,我认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好比较,这一处同样欠缺思考。应根据不同题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比较。还有在几个概念性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没有让学生根据概念找出关键词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时间的分配上欠佳,前松后紧。总之,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得有失,在多次摸爬滚打中逐步总结经验教训,把失误降到最小、最少,那么教学就会逐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