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中课改三年论坛《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梁福新).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31102 上传时间:2022-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翁中课改三年论坛《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梁福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翁中课改三年论坛《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梁福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翁中课改三年论坛《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梁福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翁中课改三年论坛《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梁福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翁中课改三年论坛《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梁福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翁中课改三年论坛《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梁福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道“课本例题”争辩引发的思考翁祐中学课改三年论坛我校的“五四型”高效课堂课改模式从2011年11月开始至今已有三年了,我认为最难的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的方式也必须改变。为此,在课堂上我做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一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25道题目,规定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或者不答一道题扣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被评为优秀(85分或者85分以上),小明至少答对了几道题目? 解:设小明答对了x道题,则他答错和不答的共有 道题, 依题意列得不等式: ,特别是本学期开始,数学学科使用了“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学初第一节课,我就对学生提出了我的想法本学期将采用一种新的学习方法,

2、每天同学们用数学段的时间(30分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布置的任务实行“自学学习”,第二天上课前商讨好汇报展示的发言人,正式上课时分小组实行汇报。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异口同声能够一试。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对待,我还把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讲给大家。通过开学初的一个多月的尝试,每天都有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在第五周的周三的数学课上(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一元一次不等式)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按照任务要求分层操练的两道题能够由第11小组或12小组实行汇报,结果两个小组各派了两个代表上台展示。题目是这样的:(教材48页例3)首先是第11小组欧颖欣同学的展示:她给出了答案,第一个空填(25-x),同学们没

3、有异议;第二个空她给出了两种方法:方法: 方法:。 然后分别对两种方法实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解说,同学们对方法没有异议,但对方法第10小组的袁俊杰同学首先提出了质疑: 袁俊杰:请问,100代表什么? 欧颖欣:100代表总分。用总分减去答错或不答扣的分,最后不小于85分。袁俊杰:方法和方法最后的结果一样吗?欧颖欣:方法的结果是,方法我没有算。老 师:现在同学们一起算一下,看看答案是多少。同学们马上开始计算,欧颖欣同学在黑板上计算。马俊轩同学第一个算完,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就说出了自己的答案。马俊轩:我计算的结果是,如果至少答对10题的话,得分才40分,再减去答错或不答扣的分15分,最后得分25分,不符合

4、题意,所以方法是错的。同学们自发的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欧颖欣同学有些不好意思,脸有些微红。正在此时,李展鹏同学又向欧颖欣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李展鹏: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欧颖欣同学略加思考后回答。欧颖欣:(指着黑板上计算的结果)向同学们说,我列完方法的时候就想,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当时我想用总分减去答错或不答扣的分,最后不小于85分,于是就有了方法,它的错误在于“总分”,应该是“答对的得分”减去“答错或不答扣的分”,最后不小于85分。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犯我这样的错误,列完一定要验算,看看是否合理!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同学们也自发的给了欧颖欣同学热烈的掌声。此时第12小组的同学提出,他们还有不

5、同的列法,这是一名类的同学。黄浩贤:我有两种列法:方法: 方法:由于有刚才的经历,许多同学都举手,争着回答问题。最后黄浩贤提问了何世贤同学。何世贤:我认为你的这两种方法都不对,方法只考虑了答对题的得分,并没有减去答错或不答扣的分,所以是错的。方法只考虑了答错题扣的分。黄浩贤:我的方法答案也是对的,我算过,不信你算算。同学们又开始计算,投入速度之快比老师平时要求时迅速得多。看来大家都想第一个算完看看是否真的如黄浩贤同学所说。吴浩隆同学边算边举手,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就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吴浩隆:我计算的结果是,并不是,所以你的列法是错的。黄浩贤:21.25不就是约等于22吗?这时候班级像开了锅一样,七

6、嘴八舌争吵不停。我面带笑容,静静地注视着每个同学的表情,此时的我,已经把这种方法的准确与否早都忘的一干八净,尽情地享受着同学们讨论、交流、争辩的快乐,这才是我梦寐以求想要的课堂,这才是真正的讨论交流的课堂,曾几何时,我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也很难得到的课堂.就在我还在那里发呆时,袁俊杰同学站了起来,大声地发表者自己的观点。袁俊杰:我认为方法是错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从列法上看只考虑了答对题的得分,并没有减去答错或不答扣的分;第二,从结果上看21.25虽然约等于22,和正确答案相同,但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并不是必然的结果。方法和方法犯了同样的错误,都是把100当成了答对的总分,若采用这种思维可以这样列

7、:。此时掌声雷动,有的同学还向“杰哥”竖起了大拇指,甚至还有的同学送来赞许,不愧是全级的“学霸”啊!12小组汇报完毕后,我发表了如下的小结:老 师:同学们,刚才11小组和12小组的表现都很精彩,同学们的质疑和补充更精彩!这道题同学们一共给出了四种方法,虽然只有方法是正确的,但我更欣赏后面几种方法的思维,尽管方法错误,但这些同学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实在难能可贵。特别是方法,它采用的是“逆向思维”,而这个“逆向思维”才是“创新思维”的基础。黄浩贤同学采用逆向思维去思考,远比他列对与否更有价值。我建议,把掌声献给黄浩贤同学! 本来这个环节计划是8分钟左右,结果用了25分钟,但我觉得很值!回到办公

8、室,我 静静地回忆着、思考着.如果不采用这种方式上课,会有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吗?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也就是以前的“上课”;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也就是“作业”。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采用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上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每天早上把自主学习任务单收上来批改),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采用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上课,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讨论交流也明显热烈了许多,虽然教学预设多次被打乱,但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和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我将以新课程标准为蓝本,以“五四型”高效课堂模式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准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继续探究,不辱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