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学技术.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48758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学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电学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电学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电学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学技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电学技术 -4( 总分: 100.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A2型题(总题数:2,分数:10.00)1. 患者女性,33岁,慢性肾衰竭,心电图示ST段显著延长,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分数: 5.00 )A. 0 相B. 1 相C. 2 相 VD. 3 相E. 4 相解析:解析心电图上ST段显著延长,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异常的时相为2相。2. 患者男性,23岁,大面积烧伤。心电图示 T波高尖、双支对称、基底部狭窄,提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异常的时相为(分数: 5.00 )A. 0 相B. 1 相C. 2 相D. 3 相 VE. 4 相解析:解析心电图上T波异常,提示

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快速复极相(3相)异常。二、A3 型题 ( 总题数: 3,分数: 22.50)心肌细胞每一次动作电位可分 5 个时相, 每一个时相都有离子流的变化。 在心电图上, 有相应的改变。 (分 数: 7.50 )(1). 动作电位 0 相的离子流是(分数: 2.50 )A. 细胞外Na+快速内流 VB. 细胞内K+外流和细胞外Cl-内流C. 开始出现缓慢的Ca2+内流D. Ca2+内流停止,K+继续外流E. 细胞内Na+快速外流解析: 解析 快钠通道开放,细胞外 Na + 快速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 0 相。(2). 动作电位 2相是指(分数: 2.50)A. 心肌快速复极初期B. 心

3、肌缓慢复极期 VC. 心肌静息期D. 心肌快速复极末期E. 心肌除极过程解析: 解析 缓慢的 Ca 2+ 内流和 K + 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 2相(心肌缓慢复极期 );3相(心肌快速复极末 期)为Ca 2+内流停止,K +继续外流;4相(静息期)为离子泵耗能排出内流的 Na +和Ca 2+并摄取外流的 K +。(3). 动作电位 0 相相当于心电图(分数: 2.50)A. QRS波群 VB. ST 段C. T 波D. U波E. J 波解析:解析0相相当于心电图上 QRS波群,1、2相相当于ST段,3相相当于T波。运动时心率增快,表明窦房结自律性增加。(分数:7.50 )(1).有关窦房结自律性

4、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50)A. 窦房结具有自动发放激动的能力B. 窦房结具有有规律形成激动的能力C. 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频率D.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激动发放的次数E. 随年龄增长,窦房结自律性越来越高V解析:(2).引起窦房结自律性增高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50 )A. 4相自动除极化速度增快VB. 最大舒张期电位水平下移C. 阈电位水平上移D. 0相除极化速度增快E. 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窦房结为慢反应自律细胞,引起窦房结自律性增高的因素包括:4相自动除极化速度增快、最大舒张期电位水平上移和阈电位水平下移。其中4相自动除极化速度增快是窦房结自律性增高的主要因素。(3).在静息状

5、态下,自主神经对窦房结自律性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是(分数:2.50 )A.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VB. 迷走神经张力减低C. 交感神经张力增高D. 交感神经张力减低E. 以上都不对解析:解析在静息状态下,迷走神经兴奋占优势。患者女性,22岁,突发心悸,心电图显示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分数:7.50 )(1).有关折返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 2.50 )A. 折返是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B. 折返是指心脏的一次激动经过传导再次激动心脏某一部位C. 折返性心动过速多有突发突止的特点D. 所有类型的心律失常都存在折返机制VE. 折返的发生需要3个基本条件解析:解析折返仅是发生心律失常的一种常

6、见机制。(2).发生折返的基本条件是(分数:2.50 )A. 两条径路同时存在单向阻滞B. 两条径路同时存在传导延缓C. 两条径路同时存在单向阻滞和传导延缓D. 两条径路,一条径路存在单向阻滞,一条径路传导延缓VE. 一条径路传导延缓,一条径路传导加快解析:解析折返发生的基本条件是:存在两条径路,一条径路存在单向阻滞,另一条径路传导延缓。(3).心脏发生折返的部位(分数:2.50 )A. 只有心房可发生折返B. 只有心室可发生折返C. 只有心房、心室可发生折返D. 只有房室结可发生折返E. 心脏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折返V解析:三、B型题(总题数:8,分数:67.50)* A.极化 B.外向电流C.

7、除极 D.复极 E.内向电流(分数:7.50 )(1).心室肌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维持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分数:2.50 )A. VB.C.D.E.解析:(2).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流称(分数:2.50 )A.B. VC.D.E.解析:2.50 )(3).心室肌细胞发生除极后恢复到正常的静息电位(-90mV)的过程称为(分数:A.B.C.D. VE.解析:A.0相* B.1相* C.2相* D.3相* E.4相(分数:7.50 )(1).Ca 2+内流和K +外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数: 2.50 )A.B.C. VD.E.解析:(2).由K +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

8、电位的(分数:2.50 )A.B. VC.D.E.解析:.Na +快速内流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数:2.50 )A. VB.C.D.E.解析: A.慢反应自律细胞 B.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C.快反应自律细胞 D.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E.P细胞(分数:7.50)(1).心房肌和心室肌属于(分数:2.50)A.B.C.D. VE.解析:(2).房结区和结希区属于(分数:2.50 )A. VB.C.D.E.解析:(3).结区细胞属于(分数:2.50 )A.B. VC.D.E.解析:* A.有效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心室易损期* E.反应期(分数:10.00 )(1).T波的

9、顶峰前30ms内(分数:2.50 )A.B.C.D. VE.解析:.0相开始到3相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段时期(分数:2.50 )A. VB.C.D.E.解析:2.50 )(3).膜内电位由-60mV到复极化基本完成(大约-80mV)这段时期(分数:A.B. VC.D.E.解析:(4).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到-90mV这段时期(分数:2.50 )A.B.C. VD.E.解析:A.心脏指数* B.每搏量* C.心排出量* D.射血分数* E.体表面积(分数:7.50 )(1).心率与每搏量的乘积称为(分数:2.50 )A.B.C. VD.E.解析:(2).每搏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10、称为(分数:2.50 )A.B.C.D. VE.解析:(3).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排出量称为(分数:2.50 )A. VB.C.D.E.解析: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B.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C.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D.胃、肠、膀胱等空腔器官 E.心血管中枢(分数:7.50)(1).化学感受器存在于(分数:2.50 )A.B.C. VD.E.解析:(2).心肺感受器存在于(分数:2.50 )A.B. VC.D.E.解析:(3).压力感受器位于(分数:2.50 )A. VB.C.D.E.解析:* A.心肌除极B.心肌快速复极初期C.心肌缓慢复极期* D.心肌快速复极末期* E.心肌静息期(分数

11、:10.00 )2.50 )(1).快Na +通道开放,细胞外 Na +迅速内流形成0相,代表(A. VB.C.D.E.解析:(2).开始出现缓慢的Ca 2+内流形成2相,代表(分数:2.50 )A.B.C. VD.E.解析:(3). 过性细胞内K +外流形成1相,代表(分数:2.50 )A.B. VC.D.E.解析:2.50 ).Ca 2+内流停止,K +继续外流形成3相,代表(分数:A.B.C.D. VE.解析: A.收缩期和舒张期* B.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C.兴奋期* D.PR间期和QT间期E.0、1、2、3、4 相(分数:10.00 )(1).心动周期分为(分数:2.50 )A. VB.C.D.E.解析:(2).不应期包括(分数:2.50 )A.B. VC.D.E.解析:(3).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分为(分数: 2.50 )A.B.C.D.E. V解析:(4).心电图间期分为(分数:2.50 )A.B.C.D.E.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