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650972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教学的反思000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乡愁教学的不足及改进想法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通篇只有88个字,没什么华丽的词语,学生一看就懂。但是,越是通俗易懂的文章,越是朴素无华 的语言,就越含义丰富、韵味无穷。初中学生,要体会那种“把我烧成灰,我的 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的赤子之心,那绝对是很难的事情。教好乡愁, 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上课开始,我按部就班先介绍作者,介绍余光中的创作成就,导出这首诗歌。 然后直接给学生讲解,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 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的教学思路是“有感情地朗读一 一用心地感悟一一畅快地评论一一熟练地背诵”。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

2、乐 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领悟诗歌的情感美,力图使学生对 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诗歌是最富情感的,诗人把 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共鸣。就这首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节奏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 朗读。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一读,自由读,读 出重音,停顿,注意语速、语调,感受诗歌。二读,听读,模仿读,学习名家在 朗读时,朗读技巧的运用,、以及如何用声音表现诗的感情,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 较强的指导作用。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

3、言, 使诗中 所抒发的情感叩击他们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在诗歌的赏析教学上,我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 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 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结合对词语的品析,简单描述想像到的画面,培养了学生 的创新能力。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发现这首诗的新奇之处。学生入情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新发现,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先 去发现.然后说出依据,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激活。这首诗学生的发现主要表现在 两方面:一是诗歌的层次结

4、构,二是诗歌的立意。用时空的变化顺序来组诗,使 这首诗的层次非常清楚,由对家人的思念上升到对祖国大陆的思念。学生的随堂背诵,我的做法是先帮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清四个层次,四个人 生阶段,抓住四个意象,掌握四个形容词,反复咀嚼,诵读吟咏相结合,达到随 堂背会的效果。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学写短诗。在教完在这节课后,我认真反思,发现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1导语可设计没诗意,没让学生很快进入诗的氛围中,尤其是没把学生熟识的表 现乡愁的古今诗句引入课堂教学。2学生分组讨论不深刻,学生想像能力没充分发挥出来,说明课堂问题的设计不 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3在赏析教学上,虽指导学生抓住了一些关键的词,但分析不细,不深

5、,特别是 不会拓展学生思维,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4朗读指导上偏重于学生的自读,领悟,精读,研读不够深,依赖名人的范读太重,自己范读指导基本功欠缺,对学生朗读的问题指导不到位, 影响了学生对诗 歌的自我感悟。5练习题设计得有些单一,课程标准也不要求初中生写诗歌,有点超出学生的实 际能力。对于以上问题,我觉得自己要多读一些现代诗歌,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 而后识乐,只有多读多看,才能加深自己的现代诗歌赏析水平。具体到以后的教学,我的改进做法是:1、在导语上要精心设计,不走老路,不讲套话,不按一般的教学方法导入 新课。力求导语新奇,新颖,有吸引力,直接指向主题。如教乡愁我可以 让学生课前搜集我国古

6、代表现乡愁的诗句,上课时学生相互展评,把古代离乡背 井的乡愁和海外赤子对祖国思念之情做对比, 激起学生兴趣和热情,导入新课教 学。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上,多设计一些问题,用问题进行引导,严控 学生思考的方向。诗词最讲究的是意境和情趣,对于初中生来说,最难理解的也 就是诗词的意象和情趣。为突破这一难点,运用点拨法,提问法,通过朗读,运 用联想、想像体会诗人熔铸在字里行间的深刻感情。对于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 也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 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方法上的 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 /3、朗读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朗读又绝不是单纯意义

7、上的反复读,而是要将整体朗读、分节朗读、学生朗读、教师范读、听配乐朗读 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比如指导朗读时,我今后应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让学生听的 配乐朗读,然后是结合学生朗读实际水平,指导朗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读, 并提高朗读的要求,最后又在想像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集体朗读。如此形式多 样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 而且会教给学生朗读诗歌的一 些方法。4、课后的练习设计上,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读一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和台湾作家席慕容的乡愁,加深对诗情的理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和人 生经验欣赏诗歌。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

8、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 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中阶段学习诗歌的目的,不是 为了让学生去写诗歌,而是通过欣赏名作,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 高尚情操。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我将在以后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 领 悟作者借各种意象抒发的个人情怀,引导学生揣摩、品位语言;鼓励学生发挥想 像,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诗歌的看法。5、今后如何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想要让学生首先了解诗 人的经历,尤其是思想发展历程,做到知人论世,知人论诗。诗歌是以联想想像 等艺术手法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并借助于资料获 取有用信息,以了解远离于我们生活背景,加深对作品深刻意义的理解。“人禀其情,应物斯感,感物言志,莫非自然”(刘勰)。诗歌的美,是现实美和诗 人的精神美的结合,是诗人理想美,情感美,这种美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 来的。要引导学生明白,艺术想像在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 它是创造诗美的生命 力;先从理清思路入手,进行理解;抓住诗人创作时采用的各种意象,如 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等,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披文入情,将语言文字在脑中形成一 幅幅画,体验诗人的情感,从而感受到诗人在诗作中所创设的意境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