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655135 上传时间:2022-01-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梳理.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 文学常识1新闻两则作者 2. 芦花荡选自 。作者 ,原名 ,现代 。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 ,之二 。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 。作者 , 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等。 6.阿长与山海经选自 。作者 ,原名 ,字 ,伟大的现代 、 、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作品有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 、 等,都收在鲁迅全集中。7.背影选自 。作者 , 字 ,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诗文集 ,代表作品有 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9.老王选自 。作者 , 作家, 。

2、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 , 中国桥梁学家、 。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3、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作者 ,原名 ,字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家、 、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中短篇小说 ,童话 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 ,浙江上虞人。气象学、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 。 21.桃花源记选自 。陶渊明,又名 ,字 ,浔阳柴

3、桑人, 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 、归园田居、 等。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 ,字 ,洛阳人, 代诗人, 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爱莲说选自 。作者 , 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3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 。作者 , 朝散文家。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家、 家。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 ,字子美,诗中自称 ,后人称他杜少陵, 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

4、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 、 、 )“三别”( 、 、 )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 ”,他本人也被尊为“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 、 、 ”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 ,

5、 代人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 ,字子瞻,号 , 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30、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参考前第2130、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 ,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 。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30、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 ”,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文体知识1、二种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2渲染气氛;3突出

6、、深化主题。4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5推动情节发展。 2、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3、议论文结构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2分析问题(本论)、3解决问题(结论)。 4、三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5、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作引用(名言)下定义、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是”字的两边的话可以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6、说明方法的作用(重点内容)1举例子:具体、真切、形象,便于

7、读者理解。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2分类别:条理清楚。答题思: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答题思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答题思路:列举具体的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5作比较: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6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炼、严密。答题思路: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精炼、严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7、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8、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8、 连贯、 得体。8、说明文常见的题型:1、甲段使用了 、 、 的说明方法,使用这些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2、请你找出文中运用列数字得说明方法得一个句子,并结合句意分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1、2题答题思路:参考说明方法3、说明语言:段中某句的“甲”有什么作用或能否删去?答题思路:不能,因为句中甲说明对象范围(程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得准确性。如删去后效果。4、段中加点得“甲”能否改为“乙”?为什么?思路:不能,因为甲强调的是对象特性或作用、地位、意义,“乙”强调的是。,改了后效果。5、简要说说,本文这种以故事开头或文中引用传说、史料有什么好处?思路:吸引读者,增强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

9、,或者增加文章得神密色彩,使文章更加详细。6、说明顺序:第段中列举得治理土壤污染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思路:不能,原文的说明顺序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内到外等)、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本质)或者与文章的是对应关系。9、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10、六种逻辑顺序:一般个别 现象本质 原因 结果概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11、六种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1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增加语言色彩。 对比强调了突出。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

10、一感受。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排比-加强表达效果,增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13、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设置悬念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推动情节发展 14、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总结全文;点题(画龙点睛);前后照应;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

11、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15、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说理透彻 16、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17、新闻(1)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2)新闻的结构:标题 导语:是一句话或一段话,是新闻当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概括 主体:是对导语的展开补充 背景:是新闻的

12、历史情况和坏境条件 结语:是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具有启发与激励性的语言。(3)新闻的特点:可概括为:1.迅速及时2.内容真实 3.语言简明(及时性、真实性、价值性、简洁性)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一、背影(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

13、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的眼泪又来了。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 )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 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 ;第二次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进去吧,里边没人。” 4.概括本段内容。 5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分) 7品味语言。(4分)(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

14、,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3分) 9.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 )描写。10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1

15、1画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12画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13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14.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

16、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 、 。(二)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7以上两个语段

17、作者( ),字佩弦,( )代( )家、学者、民主战士。二、芦花荡(一)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 子 在 水 里qi( )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还

18、是望着荷花淀dng( )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 )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 ),乱转着身子

19、,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语段选自小说 ,作者是著名作家 。2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

20、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 ) dng( ) 剥( ) 藏( )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6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7“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8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9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二)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 有时还带来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

21、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1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2文中加点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 13文中划浪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14选文写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什么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15请在选文中画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语句,并且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6概括选文的内容 17加横线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

22、了人物什么特点? 18.“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这句话中的“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否换成“干瘦得像老了的枯树”?为什么? 4.怎样理解“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一句? 5加点词语“过于”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是否含有贬义?“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 结合全文,分析一下“老头子”为什么能“像没事人”一样,心情悠闲地“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其中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7选文最后一段,“敌人发了愁”的原因是什么? 8苇塘里传出的歌声表现了苇塘中的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据此,你有什么感受? 三、大自然的语言(一)经度差异

23、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 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2)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 _句,这段文字是按 顺序解说事理的。(3) 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4)文中运用了_ _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

24、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4) 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5)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

25、、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内容是: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三)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26、。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6本段主要表达方式是: ,这样写好在哪里? 7本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实际指什么?这样命题好不好?为什么? 8揣摩

27、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是什么意思?次第,一个接一个。(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四、老王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那是他送我们的。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

28、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1老王的作者是 ,她的丈夫 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其中着笔最多的是 这样描写的作是 。2填上文中空缺的两处词语,并体会其含义。 3选段画线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的善良是如何表现的? 5“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为什么? 6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7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8.揣摩下列句子特点,并仿写句子,理解划线句含义。(心理描写:概括+具体+结论)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

29、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9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10老王的性格,命运。用一句话概括:“老王是一个_的人”。 11揣摩加点词语好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五、苏州园林(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30、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1.苏州园林作者 ,名 ,著名的 家 、 家、 家。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b.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c.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

31、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文段中有一个词贯穿全篇,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这个词是 。8.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

32、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池沼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 配合;池沼河道的石岸与 配合; 池沼养的鱼与

33、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两类的共同点是: 。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 (三)(甲)我国的建筑,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回廊( ) 镂空( )9、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10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

34、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12、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各有什么特点? 1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可是没法说出来。 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 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 A曲折 B缠绕

35、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B )。 A B C D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 B )。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 ;作用是: 。 7 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 8“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11.文

36、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六、中国石拱桥(一)赵州桥非常雄伟, 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1 文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2 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是( ) A选文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这种结构能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 B选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C选文在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紧紧围绕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说明。 D选文的最后一句是对赵州桥特点的概括总结。 3 下面这句话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5 本段开头部分运用了许多数字,有什么作用? 6 本段介绍赵州桥特点,是依照大拱的长度、小拱的作用、大拱拱圈的特点、全桥结构特色与四周景色的配合顺序写的。为什么不按照由大到小的说明顺序,先把大拱的两个特点介绍完,再介绍小拱的特点呢? 7 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 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