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66800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亲,该文档总共1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名师优秀教案.doc(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教案标 1、在山的那边 题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 学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 目 标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1(把握诗歌的总体形象,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2(理解“山”和“海”的深层含义。 重难点 修正栏: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

2、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中寻求答案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 1.在山的那边是一首诗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在诗中,诗人教学要用形象而精练的语言来表达他反复体会的情感。我们要理解诗人的情感,过程 就要有感情地朗读,体悟“海”

3、与“山”的象征意义,领会它们所蕴含的意味。学生先自由朗读,再听老师朗读,在进行读诗的指导。 2.教师放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3(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4(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5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

4、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三、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作者“爬山”有何象征意义, (“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四、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

5、什么意思, 4(“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五、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六、小结 :作者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启示我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只要战胜困难,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这首诗意象壮阔,意蕴丰富。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信

6、心战胜困难。但是,怎样翻无数座山,却是不容易的事情。那么,怎样翻过无数座山,到达理想的境界,是教师和学生本节课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七、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 八、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山 海 艰难险阻 理想境界 教学反思 标 2、走一步,再走一步 题 1、有创意地阅读课文并复述故事。 2、学会思考,感悟普通生活中所富含的深刻哲理。 教 学 3、乐于尝试,敢于冒险。 目 标 4、培养患难与共的爱心。 5、化整为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征服困难的自信心。 教学1(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重难2(多角度

7、地思考同一个现象,获得不同的感悟和体验。 点 修正栏: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指名朗读课前“导语”,问:文中的“我”幼时陷入了什么样的险境呢,又是怎样脱险的呢,这次历险对我们大家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教学二、课前热身 过程 ?默读课文。要求提高默读的速度,从每分钟的300字增加到500字,本文大约需4分半钟读完。分组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快又好。 ?指名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前可做这样的准备: 抢答 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爬悬崖一共几个孩子,其中有名字的是哪两位,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把故事分成“冒险”和“脱险”两个部分,分别请两名同学复述。 C(根据

8、复述的提失,分小组共同总结一下如何改进各自的方法,并把经验记录下来。 三、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小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四边互动: 互动1:开头为什么突出天气“闷热”, 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支凉爽凉爽作铺垫。 互动2: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面对困难,克服了一个再去克服第二个,只要这样坚持不懈地不断努力,就不会被任何困难吓

9、倒。 互动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小困难是不难克服的,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大困难。 互动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因为想着距离,就会被困难所吓倒,就没有战胜它的信心了。 互动5:你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四、达标反馈 ?本文选自 ,作者是( )。( )国作家。 ?给加点字注音。 啜泣( )嶙峋( )眩目( )纳罕( )训诫( ) (?文中所含的哲理是什么, 五、学习小结 ?内容小结: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

10、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终生的一笔财富。这就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现象中悟出道理,这样人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生活也才会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方法归纳 A(朗读时要全神贯注,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读出语气”。 B(复述故事时要全面而简明,说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情的前因后果。 六、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悬崖上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安全到达地面(经历) 人生中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轻松克服困难(感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课前热身 1.指名复述故事,简要概括文中所揭示的生活哲理。 2.描述文中所写的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

11、知:理解文章,不仅要把握它的主旨,还要进行多角度的阅读,才能更深更透的挖掘出文章所包含的启示,我们也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艺术享受和人生感悟。本文我们不妨可以从父亲、杰利、四个孩子等多个侧面进行探究。 2.四边互动 互动1:父亲是怎样救孩子下来的, 鼓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 互动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抱他下来, 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 互动3:父亲不来,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你将怎么办, (尽量从不同侧面肯定学生的答案,引导他们朝着机智、勇敢的方向努力) 互动4:你如何评价“我”的好朋友杰利, 他怂恿“我”爬崖

12、,才有了后来的遇险;在“我”惊恐万分不敢下崖时,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互动5:如果你是杰利会怎么做, 能想出法子帮助“我”的答案都给予表扬,抓住时机培养学生患难与共的爱心。 互动6:你如何评价其他四个孩子, 还不懂事,能同玩乐,却不能共患难。 四、达标反馈 1.仿句 ?我一直牢记着 叫我不要 的训诫。 ? 正纳罕 。 ?暮色开始四合, 。 ?我小心翼翼地 。 ?带着 的口气说 。 ? 我的信心大增。 ? 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2.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如何做才能使你们的友谊开长地久, 五、小结 1.内容总结:文中的父亲能抓住“我”遇险的时机对我

13、进行引导教育,教给我化整为零、不断战胜困难的方法,并以此增强我勇往直前的自信心。文章还启示我们真正的友谊应该经得住任何考验, 2.方法归纳:多角度地理解文章,我们会捕获更多难得的教益;多侧面地理解生活,我们会猎取更多成功的机会。 六、板书设计: “我”遇险时 杰利:心里牵挂、无可奈何 四位男孩:幸灾乐祸、逃之夭夭 父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我”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反思 标 3、短文两篇 题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教 学 2、体悟生命的意义,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 目 标 教学1.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

14、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重难2.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而引出抽象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 点 修正栏: 一、课文导入: 冰心曾说过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蝉 二、作者简介: 教学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祖籍广东番禺。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过程 记不迁彤

15、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三、整体把握课文: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2.“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

16、我们一般说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晴朗的天空等都融进了秋风中。这种手法就是通感。 秋天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着的等待,作者对蝉的敬意油然而生。 3.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 明确: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之处,也是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写蝉的烦

17、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了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四、小结 : 结尾作者写自己被这蝉的生命意义感动着,“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又照应到文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字上,但已经从开头的“烦”变成现在的宽恕,形成一个首尾照应又有变化的完整结构。文虽短而理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它提示着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 一、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

18、迁至台湾。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明确: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

19、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一丝不苟,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明确: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

20、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三、比较阅读 ,自主学习 :探究质疑: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讨论并归纳: 相同点: 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不同点: (1)、两篇文章主体不同。 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

21、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写作手法不同。 蝉运用了先抑后扬、首尾照应的手法,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也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 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且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 (3)、描写手法不同。 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 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四、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

22、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逝者如斯,青春不再。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四、作业 : 以“生命”开头,仿写两个句子。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 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五、板书设计: 知知不休的叫声 抑 ?烦 蝉 特殊的生命经历 ?思考 忘却恼人的聒聒 ?宽恕 扬 艺术品、宝贝 喜爱 贝壳 脆弱卑微的生命 赞叹 贝壳 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我”自己 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立志 人生 教学反思 标

23、 4、紫藤萝瀑布 题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 学 2、学会欣赏写景抒情散文。 目 标 3、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文中多侧面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教学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重难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点 修正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9世纪,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一次被风吹断,蜘蛛一次一次地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战役中打教学败了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过程 威灵

24、顿将军受到蜘蛛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看看作者曾有过怎样的际遇?面对紫藤萝花,作者有些什么感悟?而我们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板书课题。 二、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三、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最好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或请有一定朗读水平的同学朗读。总之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朗读之前,提出朗读标准,让同学们注意感悟。 2、默读思考: a(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c(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明确:a(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16

25、)、忆花(7一9)和思花(10、11)三部分组成。 b(因为家庭遭遇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c(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3、深入理解:本文以“紫藤萝瀑布”为题,但文章的主要内容显然不仅仅是描写紫藤萝。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萝花,深受启示,抚今追昔,感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或曰“借景抒情”。下面我们深入细致地

26、研讨一下课文,看看紫藤萝在哪些方面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影响?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产生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大家可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a(紫藤萝有过怎样的变迁,作者为什么会对紫藤萝产生这样浓厚的感情, b(联系背景材料,试说说紫藤萝的命运有什么象征意义。 c(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d(怎样理解“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e(“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27、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 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的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b(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c(引导学生品味第7段和第10段的内容,并理解: 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之得以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深刻的理性认识。 d(遭遇不幸的时

28、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e(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四、布置作业 : 1(识记字词,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进一步阅读课文,谈谈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4(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

29、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试作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对上述问题,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进行讨论,最终明确结论。(有关提示) 1(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作者的感情宣泄是很有分寸的,没有大悲大喜。例如,即使对过去家庭所受的苦难,也只是以紫藤萝花朵的“稀落”和“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作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革”期间思想的荒谬,也以“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讥讽一下,没有声色俱厉的批判。对于小弟的病症,仅用“一直压在我心头上的焦虑和悲

30、痛”带过而已 正是这种感情的节制,冷静的思考,才使得作者能从个人情感的纠葛飞跃到对生命本质的理性认识。这充分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3(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二、体验与反思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归纳问题,讨论明确: 1(怎样理解“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里。事实就是这样。人们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感情,认为赏花不应该是劳动者的本分,赏

31、花是低级情调,甚至认为赏花就会腐化堕落。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过去,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2(文章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各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了脚步“是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所感染,所催促。前者的作用是引起悬念,后者的作用是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 三、小结: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引起你的共鸣?谈谈体会。 2(你认为哪些景物描写得最好,试着仿写几句。 3(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以上问题只要谈出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业布置: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32、、三。 2(仿照本文的写法,完成300字的随笔。内容、文体不限。 五、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赏花 忆花 悟花 充满生机 稀落伶仃 枯木逢春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教学反思 标 5、童 趣 题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教 学 3、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目 标 4、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5、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1、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重难2、背诵全文。 点 修正栏: 5、童 趣 沈复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2、掌握文言文的诵读方法。 3、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

33、4、围绕中心,选取富有表现力的同类材料进行表述。 5、体验生活,爱惜生灵,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言字词,掌握诵读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采用四轮诵读的方法,层层推进不断提高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在教学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请一学生讲讲。 (备学生)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讲讲自己童年时的快乐时光。 二、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1(教师正音。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 怡( )然 土砾( ) 壑( ) 虾(

34、)蟆( ) 2(教师提示、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翻译课文。 1(先根据课文注释完成练习提纲,再翻译全文。 (1)(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 (?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35、) (?昂首观之(代夏蚊) (?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 (?常蹲其身(代自己) (?观之正浓(代二虫) (?驱之别院(代虾蟆)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2(讲解联系答案。 (备学生)有个别词语较难或教重要,教师板书而且要求学生进行识记。 3(根据刚才的练习,学生独立试译。 4(学生纠正或修改,教师补充。 四

36、、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从文章里,我们看出了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确实,我们跟作者的年代比较,现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们是否要更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五、布置作业: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词语造句。 2(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以旧联新,复习导入。 1(请一学生回忆上界课的内容。 2(教师明确今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二、复述课文内容,先拟出复述提纲。 1(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物外之趣, 2(请学生先列好提纲,再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拟夏蚁为“群鹤舞空”。 ?

37、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 (备学生)这一步要让中下生有发言的机会,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让学生敢说、乐说。 三、讨论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 1(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 (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 (2)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群鹤舞空。 冲烟飞鸣(想象成)青云白鹤 丛草森林 虫蚊兽类 土砾丘壑 (富有创造性) (3)你小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备学生)这题

38、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讲解。 四、小结: 文章这种“物外之趣”是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而得来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体现了作者小时候知识丰富,想象力的丰富。 五、布置作业: 1(熟读、翻译全文。 2(掌握语文练习。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组或班上说给同学听。 九、板书设计: 仔细观察、富有爱心、想象联想 物外之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虾蟆 教学反思 标 6、理 想 题 1、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教 学 2、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目 标 3、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9、 4、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学1、朗读训练。 重难2、理解诗歌的主旨。 点 修正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教学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过程 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

40、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 3(默读 。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四、研讨与赏析 ?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

41、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

42、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五、布置作业

43、: ?抄写并识记字词。 ?背诵这首诗歌。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六、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识记字词。 ?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 1、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

44、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

45、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46、。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五、板书设计: 理 想 流沙河 历史意义 理想是方向 人格意义 树立理想,为之奋斗 人生意义 教学反思 标 7、短文两篇:行道树 第一次真好 题 1、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2、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教 学 3、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目 标 4、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