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一【20课时】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69501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35 大小: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一【20课时】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一【20课时】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一【20课时】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一【20课时】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一【20课时】名师优秀教案.doc(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新编教案版本一【20课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全册教案 基因详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目 录 第1章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教案 第2章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教案 第2章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第2章 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 第3章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第3章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案 第3章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教案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案 第4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教案 第4章 第3节群落的结构教案 第4章 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 第5章 第1节生

2、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第5章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5章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 第5章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教案 第5章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6章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第6章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第一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

3、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4、。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

5、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第1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1.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

6、3)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

7、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由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2+2+-2-2-3-Ca、Mg、Fe2+、C

8、l、HPO、SO、HCO)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44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

9、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探究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第2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探究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

10、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与H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22CO+HOHCOH+ + HCO-。 22233HCO-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3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

11、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2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分压大于肺泡中CO的分压,CO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222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

12、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1.体液 2.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作业课后习题 第3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第1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

13、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本节教材仅作笼统的阐述,相关内容将是第2章学习的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经有多处体现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对于缓冲液

14、的配置步骤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实验法: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第1课时教室教学,第2课时实验室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

15、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

16、(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 “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第4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探究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思考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上的

17、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差多少,何为稳态,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Homeostasis)。 探究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

18、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

19、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

20、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探究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

21、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HPO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24pH变化明显。 第5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PO/NaHPO、HCO/NaHCO等,它们能够对酸2424233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

22、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和水。血液中的C02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2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内环

23、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作业课后

24、习题 一、基础题 第6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第二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

25、确性,及复杂性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1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

26、,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

27、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第7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 ?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

28、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学生阅读教材P16内容回答之)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探究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过程和现象。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

29、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P18内容。 1.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 2.请根据图2-1描述电荷移动与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 3.请你描述刺激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4.兴奋区与未兴奋区的电荷发生怎样的移动, 5.局部电流对未兴奋去起什么作用, 6.请你描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7.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 完成一个

30、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 探究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生阅读教材P19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 2(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的作用是什么,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前提是什么,由此可见突触前膜的作用是什么, 3(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神经递质以什么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4(突触后膜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什么结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突触小体、突触后膜、突触完

31、成的信号转换模式各是什么, 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类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什么,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8(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并进行归纳和第8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整理。 探究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20相关内容。教师归纳总结之。同时让学生明白,控制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

32、枢在大脑皮层。机体能够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不同的中枢之间分级调节的结果。 提问:1.人的高级中枢是什么,低级中枢有哪些, 2.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3.脊椎动物和人的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利用教材P20插图,进行归纳和完善。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33、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听、写、读、说。 这些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言语区。 教师结合教材P21插图讲解S、H、W、V区的功能以及这些言语区损伤可能出现的症状。 思考与讨论教材P21,学生回答之。 学生阅读教材P21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记忆的大致过程如何, 2.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强调要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这有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归纳之。学习与记忆有其生理基础;学习的过程需要各种器官的协调作用;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学习中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形成长久的记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反射弧的组成,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

34、的过程。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它是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对于动物来说还有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就是下一节的通过激素的调节,请同学们做好预习。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六)板书设计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 非条件反射 类型 条件反射 感受器 第9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传入神经 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35、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兴奋的概念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2、动作电位:内正外负 3、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5、产生电位差的原因:Na内流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 2、突触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3、过程:兴奋?突触小体?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特点:单向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原因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 1、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脑干 小脑 脊髓 2、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实例人的排尿反射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36、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1、语言功能(人脑特有) 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2、学习功能 3、记忆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6分钟,探究1、8分钟探究二、10分钟、探究三、8分钟 探究四、五、8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第10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

37、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第二章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教材分析 通过激素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动物另外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本节内容与第一节为并列的关系,是对第一章内容的加深与补充。又是第三节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知道动物各激素的生理作用。 (2) 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3) 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建立血糖调节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在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38、 教学重点: 1、 促胰液过程素的发现过程。 2、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 激素调节的实例分析。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对于各激素的作用,及激素调节的特点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记忆即可;对于激素调节的实例则需要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调节过程来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分组演示: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内容,记忆各

39、激素的作用及激素调节的特点,并对激素调节的发现、及激素调节的实例的原理进行初步理解。 2(教师的教学准备:三种不同颜色的纸,制成卡片,即血糖调节模拟卡,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三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4(课前抽阅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搜集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备精讲内容、及补救练习。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第11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计

40、算:如果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马拉松运动员只能跑1 min左右(0.8,1.2 min)。 讨论:可能会导致血糖含量短暂的轻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影响运动。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血糖会因补充肌肉消耗的糖类物质而含量下降,同时,血糖会随时从储能物质的分解、转化等得到补充。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 归纳与讨论 -P中促仔细阅读课本P通过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2324的资料分析思考(1)胰其一是 根据沃泰默的实验你液其二是 。 素能得出什么结论,他激素调节是指 的是怎样解释的,你同 。 意他的观点吗, 思考: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否排除盐酸能够促进

41、胰腺发(2)斯他林和贝利斯分泌胰液的可能性,如果不能,那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现 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排除, 激 结论,你同意他们的素 观点吗, 调 分析、与体会 1.提示:不迷信权威、创造性思维、严谨的实验设计节 等。 的 2.提示:他们的科学发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发 其一是发现促胰液素;其二是发现了不同于神经调节的另现 一种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主观察课本图2-8人体(1)连线:将各种腺体及其分泌的激素连起来 要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下丘脑 甲状腺激素 内泌的激素思考: 垂体 胸腺激素 分结合初中所学过的知肾上腺 分泌胰岛素 泌识想一想我们在初中卵巢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腺学过几种激素,这

42、些睾丸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及激素分别是由什么器甲状腺 肾上腺素 其官分泌的,有什么功胸腺 雌性激素 分能, 胰腺 雄性激素 泌归纳介绍人体主要的通过资料查阅各种激素的功能: 激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 素激素种类和功能 和功能 第12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观察图2-9思考: 1食物中的糖类 4氧化分解, 1.请画出血糖的来源 供能 与去向图解。 2肝糖原 2.你认为血糖最重要 的来源是什么,你能3脂肪等非糖物质 5合成肝糖血说出其主次顺序吗, 原、肌糖原 糖最主要的去向是什 平么,你能说出其主次 6转变成非 衡顺序吗, 糖物质 的3.以课本图2-9为例, 激调说明胰

43、岛素促进的过2.血糖最主要的来源是1,其次是2,再次是3;血糖最主素节 程有哪些,抑制的过要的去向是4,其次是5,再次是6(这就是人活着就要活调程有哪些,因此胰岛动,活着就要吃饭的原因。) 节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3.胰岛素促进的过程有4、5、6;抑制的过程有2、3,因的面的作用是什么, 此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 实4.以课本图2-9为例,4.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的过程有:2、3;抑制的过程有5、6例 说明胰高血糖素促进因此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 的过程有哪些,抑制5.二者关系为拮抗关系,共同调节血糖浓度。 的过程有哪些,因此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的分胰高血糖素

44、在调节血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糖浓度方面的作用是6.在升高血糖方面: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什么, 在生长发育方面:甲状腺素与生长激素 5总结在血糖调节中胰在御寒方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在保水方面:抗利尿激素与醛固酮。 相互关系。 7.饭后由于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这时胰6.肾上腺素与胰高血岛素分泌增加,通过主要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功能,多余的糖素是协同作用,你还血糖转变成肝糖原及肌糖原,再多余的转变成脂肪与非必能举出其他协同作用需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饥饿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的例子吗, 增加 ,促进肝糖原转变成血糖;也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7.请描述饭后血糖的变成

45、血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调节过程,再描述饥饿8.机体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激素来调节血糖平衡,其中主要时血糖调节的过程。 的是 分泌的 和 。 8.机体是通过什么方反馈调节: 。 式维持血糖平衡, (3)阅读课本26-27例如:生长激素 协同作用: 对同一页模型构建思考相关和 对生长发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激素间的作用。 育的作用 到 效应的结果 例如:_和_ 拮抗作 对同一_对血糖含量的调节 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 到 效应的结果。 第13页 共86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新编导学案教案 甲1观察图2-11甲状腺 描述整个调节过程: 状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腺示意图并对图进行描TRH 激述。

46、 素 2.请说出寒冷刺激引 分起细胞代谢加快的(与TSH ( ) 泌 甲状腺激素有关的)整 的个过程。 分3(补充分级调节的其 级它实例。(性激素分泌 调的调节) 节 下丘脑 垂体 性腺 激素调阅读课本28-29页,总激素调节的特点: 节的特结激素调节的特点 (1) 。 点 (2) 。 (3) 。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和通过激素的调节,那么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在具体的某一生命活动中它们又是怎样其作用的呢,下一节将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这两种调节方式是如何起作用的。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激素调节的发现 二(激素调节的实例:1血糖的调节: ?血糖的来源 ?血糖的去向 (3)血糖调节涉及的激素种类及调节机制 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三(激素调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