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0748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畜牧渔业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 畜牧渔业论文地下水节水养殖牙鲆防病害实用技术基金项目:天津市水产局青年科技项目(J2012-02 );水产良种引进与保种专项。作者简介:刘肖莲( 1985- ),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研究。 Email : emailprotected;通讯作者:姜巨峰( 1981-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研发及应用。 Email :emailprotected刘肖莲 1,宋立民 2 ,姜巨峰 1 ,吴会民 1 ,张振国 1 ,李春艳 1 ,白晓慧 1( 1.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 300221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

2、验站,河北 秦皇岛 066100 )摘要:通过牙鲆养殖实践及调查研究,在有限地下水资源条件下,本文从水处理、控密度、注重淘汰避免死亡、严保饵料质量并适当节食等日常管理方面,讨论了病害预防相关策略, 旨在为广大牙鲆养殖者及其他水产一线工作者提供一套简单、实用的管理方案,利用较少的水、电、药品、人力等资源,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词:地下水;节水;牙鲆;病害预防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属冷温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是我国北方沿海以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来源的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品种。近些年,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面临地下水资源枯竭,另一方面,病害发生

3、的频率越来越高、情况越来越复杂,而治病用药,又加大了人力、物力等成本投入和产品质量风险, 极大影响了养殖效益和渔民养殖积极性。坚持“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实现高效益、 健康养殖的基本原则,可见“防”病害很重要, 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在生产一线的养殖实践及调查研究,为节约用水, 在每日换水一次的条件下,提出如下实用性病害预防技术措施,以规范日常养殖管理,为广大水产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1 首先管好水水环境是水产养殖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发展与流行, 以及水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采用地下水养殖牙鲆, 根据资源情况不同,主要有地下半咸水养殖、地下淡水与盐卤水

4、按配比的混合水养殖两种类型。地下水作为养殖水源,具有水质稳定、病原少、温度较恒定、受外界污染影响小等优点,但溶氧含量低,多含有重金属、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离子平衡偏离正常代谢需求,另外由于泵的搅动作用, 提水过程中会带入一定细泥沙,均对鱼体有一定毒害作用。1.1 砂滤水源处理首先须经过砂滤,采用二级砂滤非常有必要,以清除地下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 悬浮污物, 并根据滤料吸附重金属程度及滤水效率的变化,及时清淤、更换滤料。1.2 合理利用自然海水在采用地下水养殖的过程中,少量混入经过砂滤、消毒处理的自然海水,能够有效稀释地下水中有毒离子浓度,纠正离子平衡, 增加水体缓冲能力, 缓解鱼体应激,有利于

5、鱼的生长和免疫力提高。1.3 合理使用二氧化氯、双氧水及福尔马林等采用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安全低毒高效,不会产生耐药性,没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还能去除水体中过量的Fe2+ 、Mn2+ 、S2- 、CN- 等无机污染物和酚类、腐殖质等有机污染物,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参考使用浓度为 0.2 0.4 g/m3 ;使用双氧水不仅可以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 还可以净化水体、 提升水环境中的含氧量, 特别是对池壁附着的污物有强力清除作用,减少病原体滋生,参考浓度为100 150 mL/m3 ;福尔马林对各种病原体均有杀灭作用,同时对鱼体表、 鳃部由于各种因素刺激而产生

6、的粘液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特别是作为还原性的水体处理剂,可以和二氧化氯、双氧水交替使用, 把处理水体过程中对鱼本身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应用浓度为 150 200 mL/m3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以月为循环周期,每隔 10 d 依次使用二氧化氯、福尔马林、双氧水处理养殖水体,效果较好。2 控制养殖密度本文讨论的密度是指单位池面积的放养量,其受生产设施、 饵料种类、质量、投喂量、水质、水量、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没有划一的标准。例如,圆形水泥池能很好地形成向心旋转水流,新池表面光滑, 池底呈漏斗形, 均利于污物汇聚并排除, 减少病原滋生, 相比方形老旧水泥池, 相同面积应可适当增加放养量;一般投

7、喂鲜杂鱼,油脂含量高易污染水体,且鱼排泄量大,生长速度快,比投喂颗粒饲料放养密度稍低; 每天一次的换水操作, 安排在喂食 3 h 以后更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水环境。若发现鱼群在池中分布散乱,体色发黑,呈无力环游状,池面或角落有粘性水泡或粘液,鱼不摄食或只有摄食趋向,摄食量明显减少,或有吐食个体,甚至有浮头等现象,流水或改换新水后,鱼群聚集、体色鲜亮,应首先考虑放养密度过高。以笔者调查的某昌黎养殖场为例,养殖面积2 000 m2 ,采用一台罗茨鼓风机(主轴转数: 1 530 r/min ;功率: 4 kW ;流量: 6.91 m3/min;压力:98 kpa )供气,单池面积42 m2 ,日常水深

8、45 cm ,布气石 20 个,车间使用年限 4 年,建议放养规格100g 左右鱼苗(5001 200 )尾,500g 左右( 700 100 )尾,1000 g 左右个体( 500 50 )尾。若养殖鱼体体型、重量均一性高,则放养量取上线; 另外放养量也与个人的养殖计划有关, 一般幼苗期间生长速度快要留有足够空间并及时分池, 放养量尽量取平均值或参考下线, 若计划养至 750 g 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即卖出,放养量可取上线。3 勤观察,用淘汰策略代替被动死亡同池的个体共处一个小的水环境, 相互之间联系紧密, 若池中出现死亡个体,则其可以成为病原寄生、 扩散的跳板,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全局采

9、取预防措施,在死亡个体出现之前,将其去除,巩固鱼池整体的抵抗力。池中“老”(指老头苗,即生长缓慢的小苗,拖累整体效益) 、“弱”(表现为反应迟钝、逆水能力弱、体瘦弱,是病原的潜在、优先侵害对象) 、“病”(具有患病特征,可能已成为传染性病原病灶) 、“畸”(指形态畸形,包括色泽不正常的苗,商品价值低)等是池中鱼群体的薄弱点, 一般是病原产生或入侵的突破点, 必须及时淘汰,以巩固鱼群整体抗病害能力。 这些个体在生产养殖过程中逐渐显现, 须及时分池、及时甄别、及时淘汰,做到池中无死鱼。4 饵料投喂策略4.1 监管好饵料质量,坚决杜绝“病从口入”对于人工饲料,须注意不同种鱼所喂饲料成分的差异,做到专

10、鱼专用,硬度合适,建议粒径参照规定范围内的低值,杜绝过期料。投喂野杂鱼,首先要求新鲜,保证杂鱼适口、干净才能投喂,最好是完整的新鲜杂鱼,其营养更全面。4.2 施行节食措施牙鲆摄食采用吞食的方式,且贪食,饵料越大越容易吃过饱,而饵料从鱼体消化道内排出体外是一个过程,所以很容易造成积食, 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建议在饲喂过程中对其采取节食措施,100 150 g/ 尾规格鱼苗每 4 周停食一次,大于 500 g/ 尾每 2 周停食一次, 2 000 g/ 尾以上每隔 2 周停食一次, 一次停两顿,同时按 120% 150% 换水量换水一次。有计划的节食行为,有利于鱼体适时清空肠道,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11、, 使各项消化机能得到休整的机会, 符合自然规律;同时能够定期人为拉齐不同个体的摄食程度, 促使集体抢食、 更利于投喂, 规避个体优、劣势情况的扩大, 保持与促进群体规格均一, 减少产生“老”、 “弱”、“病”、“畸”鱼的几率;能够节约人力、饲料成本,降低饵料系数。4.3 饵料的轮换和转换为了保证营养全面、降低使用风险,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应用不同品牌饲料、不同种类杂鱼饵料、 饲料与杂鱼混合料定期轮换投喂, 同时注意改饵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4.4 饵料中添加促消化、增强免疫力类物质饵料中须注意促消化、增强免疫力类物质的添加,建议首选大蒜素。大蒜素价廉物优。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营养成分,如粗蛋白、脂肪、

12、粗纤维、全糖和硫胺素、核黄素、大蒜油等,此外,还含有可测定的 17 种氨基酸以及钾、钙、镁、铜、钠、锌、锰、铁、硼等矿物质元素,并具有改善饲料适口性、促进食欲、健胃杀菌、驱虫保健、促进生长等特点,且在水产动物体内无积存、无耐药性,没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一般水产饲料中应用25% 含量的大蒜素 100 g/t就有较好的效果。5 结语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通过致鱼死、降低鱼的商品价值、延误生长、加大用药、浪费人力、水电等资源支出,深刻影响着养殖效益,严格预防制度,就是以平日的细心、少量的投入,避免巨大的损失。内因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依据,起主导作用, 强化鱼群体本身的体质是最主要的管理措施,体质健壮则抗病力强、生长快、效益高,这种良性循环,需要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绝大多数病害都是有条件发生, 如果日常给予鱼体的环境具体包括溶氧、空间、饲料等条件,达不到“舒适”程度, 致使鱼体长期处于“亚健康”或应激状态,则病原即会趁虚而入。在此给广大渔民作出提醒,养殖对象状态健康的表观指标是:换水前水体各项指标不显著低于养殖对象的需求标准,整池鱼生长速度快、 规格整齐、集群抢食、很少发现“老、弱、病、畸形”鱼,更无死鱼,只投入一些计划内的可预测支出,用于处理水体和购买饵料添加剂。(收稿日期: 2015-11-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