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10830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概述查看概要Author:David Seres, MDSection Editors:Polly E Parsons, MDTimothy O Lipman, MDDeputy Editor:Geraldine Finlay, MD翻译: 罗哲, 副主任医师Disclosures: David Seres, MD Consultant/Advisory Boards: Community Surgical Services Parenteral nutrition.Polly EParsons, MD Nothing to disclose. Timothy O Lipma

2、n, MD Nothing to disclose. Geraldine Finlay, MD Nothing to disclose. 公开性原则 : 罗哲 , 副主任医师 没有透露。 编辑组会认真审核作者的声明。 之间的利益冲突将会通过编辑组对文 章以及参考文献的多级审评来解决。 所有的作者都必须提供与文章 相关的文献,文章以及文献须严格依循 UpToDate 的相关的标准。 利益矛盾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所有专题都会依据新发表的证据和同行评议过程而更新。 文 献 评 审 有效 期 至 : 2015-10 . | 专 题 最 后 更 新 日 期: 2015-05-28.引言 营养支持是指经肠内

3、或肠外供给热量、蛋白质、电解质、 维生素、矿物质、 微量元素和液体。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已 成为临床实践指南的主题 1 并将总结在此,包括目标、结局、适应 证、禁忌证和每日营养需求。肠内和肠外营养的供给途径、配方、处 方、监测和并发症将单独讨论。 ( 参见“ Nutrition support in和“危重症患者的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营养支持:肠外营养” ) 目标 目前对于危重患者的营养需求知之甚少, 并且营养需求会 随危重病的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 尽管随机试验尚未对其结局进行充 分研究,但营养支持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危重疾病的

4、病程和结局。 营养 支持的主要目标如下:传统上认为危重病急性期的主要特征为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 2-4 。但是,通过对通气衰竭、发热、焦虑和疼痛更好管理,患者 热量消耗 (通过测热法测得 ) 已有显著的减少 5 。在此阶段由于脂肪动员受损, 所以碳水化合物被认为是是首要能量 来源 6 。处方蛋白质的基础是期望减缓肌肉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 氨基酸为 糖异生作用的底物 ) ,这会反映为较有利的氮平衡 7 。由于相关研究 的结果并不一致, 所以这个观点仍是理论上的, 并且在过度处方蛋白 质可能会对总体结局造成有害影响方面的担忧在不断增加 8-10 。 危重病的恢复期以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为主要特征

5、。 营养支持可 提供合成代谢的底物, 此阶段机体纠正低蛋白血症、 修复肌肉损耗和 补充其他营养储备 11 。结局 在危重患者中, 肠内和肠外营养似乎会对临床结局造成不 同的影响。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 因为临床研究通常排除营养不良的患者, 所以大多数营养支持相关证据来自于纳入研究时营养状况良好的患 者。肠内营养 如果在危重疾病早期予以肠内营养, 则可降低危重病 患者的感染率,但相关数据并不一致 12-16 。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 这种作用,这些试验对早期肠内营养患者与晚期肠内营养或仅静脉补 液患者进行了比较。 早期肠内营养与晚期肠内营养的定义在不同临床 试验中不同,但一般而言,早期肠内营养开始于 4

6、8 小时以内,晚期 肠内营养则开始于 48 小时以后。一项纳入 3项随机试验(133 例患者)的初期 meta分析发现,接受早 期肠内营养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下降并无统计学意义 (25% vs 41%,RR 0.66,95%CI 0.36-1.22)13 。对该 meta 分析的一篇未 发表的更新又增加了 7 项随机试验 (440 例新增患者 ) ,结果发现感染 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变得有统计学意义 (43% vs 58%,RR 0.76, 95%CI 0.59-0.98)17 。这些 meta 分析因所纳入的随机试验存在方 法学缺陷而有局限性 18 。 肠内营养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机制尚

7、不清楚。 然而,已提出该机制为 胃肠道免疫功能的保存和炎症的减少 19,20 。 早期肠内营养是否能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并不确定 13,17,21,22 。一项 meta分析纳入了 8项随机试验(317 例患者), 比较了早期肠内营养和晚期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 发现接受早期肠内 营养的患者的死亡率下降并无统计学意义 (6% vs 15%,RR0 .52 ,95%CI 0.25-1.08)13 。该 meta分析的一篇尚未发表的更新增加了 14 项随 机试验 (670 例新增患者 )17 。结果发现早期肠内营养组的死亡率下 降接近统计学意义 (10% vs 20%,RR0 .68 ,95%CI

8、0.46-1.01) 。然而, 在一项纳入 78 例危重患者的随机试验中,由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的 患者死亡率比接受标准营养支持的患者更高, 所以该试验被过早地停 止 16 。纳入了 15 项对早期肠内营养与无肠内营养或延迟肠内营养进行比较 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的系统评价 -meta 分析发现,早期肠内营养的获益 可能是由偏倚的影响所致 23 。因此,在该人群中早期肠内营养的益 处可能被过高估计。 但总体而言, 证据支持早期给予危重患者肠内营 养能使感染出现有临床意义和有统计学意义的减少, 并且也支持其能 使死亡率出现有临床意义和接近统计学意义的下降。 我们认为早期肠 内营养的潜在获益超过了危害的可

9、能性, 因而大多数无肠内营养禁忌 证的危重患者应进行早期肠内营养。 相比于内科疾病, 我们认为这一 方法的证据质量在外科疾病患者中更高:外科患者 ( 例如,创伤、腹 膜炎、胰腺炎和烧伤 ) 是上述随机试验和 meta 分析关注的焦点 13,17 ,而内科患者主要于观察性研究中被研究 21,24 。 虽然早期肠内营养似乎存在益处, 但随机研究数据提示, 在危重疾病 的第 1 周给予估计热量目标的 100%可能有害。 ( 参见“ 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肠外营养 对于有肠内营养绝对或相对禁忌证

10、的患者, 给予早期 肠外营养 (48 小时内 ) 并不会改变死亡率 25-28 。另外,在危重病患者中没有一致证据提示, 早期肠外营养能改善无需机械通气日数、 重 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滞留时长或住院时长。总而言之,证据提示在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中, 早期肠外营养无论是作为 单一治疗给予还是作为肠内营养的辅助治疗给予,均不能降低死亡 率,并且还可能出现院内感染风险的增加。 危重病患者开始肠外营养 的最佳时机尚不清楚。 但基于这些数据, 我们通常不会在 1-2 周前开 始肠外营养,肠外营养的目标是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 有证据提示早期肠外营养可能会增加感

11、染的风险 25-27,29 。一项纳 入 4640 例危重病患者的随机试验 26 和纳入 69 项随机试验 (3750 例 患者;包括危重病和非危重病患者 ) 的 meta 分析25 报告,接受肠外 营养的患者的感染发病率增加 4%-5%25。 对使用肠外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措施 ( 增加热量和蛋白质的供给 ) 进行评价,得到结果如下 26,27,30 : 一项多中心试验纳入了 4640 例已经正在接受肠内营养的危重成人 患者,并将其随机分配至早期开始的肠外营养补充组 (入 ICU 48小时 内)和晚期开始的肠外营养补充组 (入 ICU 8 日后)26 。与早期开始 组相比,晚期开始肠外营养

12、组患者 ICU 感染发生率较低 (22.8% vs 26.2%),并且需要 (超过 2 日)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更低 ( 相对危险降 低率 9.7%)和肾脏替代治疗日数更少。 一项小型但检验效能足够的单中心研究纳入了 305 例危重病成人 患者,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 (在第 4-8 日时给予 )医院感染发生率比 单独的肠内营养更低 (27% vs 38%)30 。然而,在 ICU滞留时长或住 院时长、总体或 ICU 死亡率方面并无差异。 一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纳入了危重病成人患者, 比较了单独肠内营 养(n=2562例)与肠内营养辅以早期 (48 小时)肠外营养(n=188例)和 肠内营养辅以晚期

13、 (48 小时)肠外营养(n=170 例)27 。相比于单独 的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辅以早期或晚期肠外营养的 60 日死亡率均有 所增加(分别为 27.8% vs 34.6%和 35.3%)。肠内营养 vs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危重病患者中 的直接比较提示, 肠内营养并不能降低死亡率, 但感染发生率可能较 低 13,22 :死亡率一项 meta分析纳入了 12项随机试验、共计 748例危重病 患者(大多数为外科疾病患者 ) ,结果发现接受肠内营养与接受肠外营 养患者的死亡率并无差异 13 。一项随机试验也报道了相似结果 ( 即 缺乏死亡率获益 ) ,该试验在 2400 例危重病患者 (

14、其中大部分患者有 内科疾病,而不是外科疾病 ) 中对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进行了比较 22 。感染一项 meta分析中纳入了 6 项随机试验,共 498例危重病患 者(大多数为外科疾病患者 ) ,结果发现与接受肠外营养的患者相比, 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明显较低(24% vs 43% ,RR0.61 ,95%CI 0.44-0.84)13 。相比之下,一项纳入 2400 例危重病 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为内科疾病, 而不是外科疾病 ) 的随机试验报告显示,接受肠内营养与接受肠外营养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率并无差异 22 。营养不良患者 大多数临床试验排除了营养不良的患者。然而, 在临床实践中

15、, 营养不良可能在入院时就存在, 或者由住院期间较长 一段时间 (例如, 2周)几乎未接受营养摄入所致。重要的是,“营养 不良”这一术语多少会引起困惑,因为其不仅包括了饥饿的影响,还 包括由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分解代谢作用 ( 消耗、胰岛素抵抗、低蛋 白血症和免疫抑制 )31,32 。营养策略对后者没有作用 33 。 由于长期饥饿是有害的这一观点毫无争议, 所以我们认为肠内营养对 于长期摄入不足的患者有益。 一些临床医生也会引用观察性证据, 即 危重患者进行性热量不足与病况增加相关 11 ,也会引用上述从营养 充足患者中得出的间接证据。 肠外营养对营养不良患者的作用尚不明 确,但正在研究之中 3

16、4 。肥胖 的患 者 关 于 营养支 持 在肥胖 体质指 数 (body mass index, BMI)30kg/m2 的危重病患者中对临床结局 ( 例如,死亡率 和 ICU 滞留时长 ) 的影响,相关数据仅限于小型观察性病例系列研究 和检验效能不足的随机试验,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 35-42 。另外, 肥胖患者存在的营养不良可能是肥胖对测得结局的影响的混杂因素 42 。一些试验提示, 在该人群中低热量高蛋白方案具有 ICU 滞留时 长缩短的趋势,但对死亡率无影响 35-41 。相比之下,对于接受低 热量低蛋白饮食的患者,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显示,对 60 日死亡率 的作用并不一致 43 。对于

17、肥胖的危重病患者, 一些临床医生会优选 高蛋白低热量方案 44 。但是,在替代膳食方案的临床影响得到更好 地阐明之前,我们建议肥胖的危重病患者采用与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 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发症 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误吸、 腹泻、代谢异常和机 械性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与肠内营养存在或不存在因果关系, 将 单独讨论。 ( 参见“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 , section on Complications )肠外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流感染、 代谢异常和静脉通路

18、的相关问 题。这些并发症也参见其他专题。 ( 参见“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关于并发症一节 ) 患者选择适应证 选择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一般方法如下: 对于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患者,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 (即,48小时内 ) , 因为我们认为早期肠内营养的潜在获益 ( 例如,较少的感染和可能较 低的死亡率)大于其风险13,15,17,45 。 ( 参见上文肠内营养 ) 对于营养状况良好且有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患者, 我们 不会给予早期 肠外营养, 并且通常不会在 1-2 周之前开始肠外营养。 这主要是因为 早期肠外营养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入住 ICU 时间和住院时间

19、25 。 ( 参见上文肠外营养 ) 对于有肠内营养禁忌证且预期持续时间在 1 周或以上的营养不足 患者,我们会在最初数日内开始肠外营养。 我们清楚肠外营养对这类 患者的作用尚不明确; 但我们的依据是若不治疗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进 行性热量不足, 而这会使得病况增加。 ( 参见上文 营养不良患者 ) 对于肥胖患者 (BMI30kg/m2) ,我们使用与营养状况良好的危重病 患者相同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适应证。 长期饥饿但仍然肥胖患者的 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 营养不足相关并发症风险可能更高, 因此尽管 他们肥胖,但可能需要将这些患者与其他营养状况不良的患者同等看 待。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已经发布 31,

20、32 。一名患者营养不良的证据包 括营养摄入不良伴随体重非故意下降或者低体重。简单标准 ( 较为随 意,未经验证 )包括 BMI小于 18.5kg/m 2,1 个月内体重非故意下降超 过 2.3kg(5 磅 ) 或者体重的 5%,或者 6 个月内体重非故意下降超过 4.5kg(10 磅) 或体重的 10%46。颞肌萎缩、锁骨上窝凹陷、脂肪储 存减少和维生素缺乏的体征也可能很明显 ( 图表 1) 。虽然这些表现可 能提示营养不良, 但并不完全准确, 因为这些表现也可能是基础疾病 的分解代谢作用的结果。营养状况的替代指标 ( 例如,白蛋白、前白 蛋白/甲状腺素运载蛋白 )也易受危重疾病的影响, 因

21、而不应被用于检 测危重患者的营养不良 47 。营养物质及其相应摄入过多或不足导致 的临床表现可见列表:。据推测, 长时间营养摄入不足后即会发生营养不良。 发生营养不良所 必需的确切时间未知,而且不同的患者可能存在差异。一般认为,认 定任何患者 2 周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营养摄入发生营养不良是合理的。对于先前既有营养不足的患者, 1 周或者更短时间可能更为准确, 而确切的时间取决于先前营养不足的严重程度。禁忌证 指南禁止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血管容量尚未完全 复苏的危重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 因为这类患者易于发生肠道缺血 1 。如果有证据证明有足够的容量复苏和组织灌注,则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本身不是

22、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除非它很严重 48 。肠内营养的 其他禁忌证包括:肠梗阻、 严重且持久的肠蠕动消失、上消化道大出 血、难治性呕吐或腹泻、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胃肠道缺血和高 流量瘘。先前被认为是肠内营养禁忌证的一些情况现在已经不再是禁忌证。 例 如妊娠剧吐、常规结直肠手术或肠穿孔手术后肠鸣音消失或未排气 12,49-53 。尽管这类患者呕吐风险仍然增加, 但由于肠内营养可降 低感染的风险,所以可能会带来总体的获益 12,52 。另外,外科医 生认为营养输入处远端的新的胃肠道吻合口有裂开的风险曾被认为 是一个禁忌证,直到较新的数据表明早期肠内营养能加强吻合口的愈 合 54 。肠外营养的禁忌

23、证包括:高渗透压、严重的高血糖、严重的电解质紊 乱、容量超负荷和不恰当地尝试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相对禁忌证并未明确地确定。 然而,通常应避免肠外营养 的情况包括: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轻度呕吐、消化道出血、 短期机械通气及暂时性阻止肠内营养但预期可以很快发生逆转的情 况。 对于有“再喂养综合征”风险的患者,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必需缓慢 启动并且进行严密监测。 对于长期营养不足的患者, 在人工营养支持 开始之前应补充维生素 B1,以预防 Wernicke 综合征。 ( 参见“进食 障碍:治疗概述”,关于再喂养综合征一节 ) 营养需求量 一旦决定给予危重患者营养支持, 必须确定患者的 营养

24、需求量。该需求量可用于选择恰当配方和供给速度。 ( 参见 “ 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 ”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 ) 评估摄入热量和 / 或蛋白质最佳需要量的随机试验不太可能很精确地 进行,因为能检验出结局差异所需的预期样本量太大。 已经进行了小 样本的研究, 但结果模棱两可。 比较摄入热量或蛋白质的测量值与估 计值(例如,公式、表格 ) 的试验同样不太可能进行。因此,临床决策 必须基于观察性证据和临床经验。 在如何调整肥胖的危重病患者能量需求量方面, 临床医生之间尚无共 识。可

25、根据估计的个体静息能量消耗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REE)或其体重来做出调整。 该人群中, 可以使用间接测热法和预测方 程来估计 REE。虽然大多数专家同意间接测热法是测量 REE的最佳方 法,但测热计并不是广泛可用的, 而根据测热法获得的能量处方尚未 得到充分检验,并且一些患者并不满足有效检测的标准。因此,预测 方程更常使用 41,55,56 。或者,肥胖患者可以根据体重进行调整, 操作方法见下文。 危重病患者 REE评估可以参见美国肠内及肠外营养 学会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

26、ion,) 的指南 41 。剂量体重 当开具肠内或者肠外营养处方时, 必须先确定用于计 算热量和蛋白质摄入的合适体重 (即,剂量体重 ) 。 对于体重低下的患者 (BMI18.5kg/m 2) ,我们建议将当前体重作为初 始剂量体重。原因是如果按照理想体重计算可能会导致给予过多的热 量,引起再喂养综合征 57 。 ( 参见“进食障碍:治疗概述”,关于 再喂养综合征一节 ) 对于体重正常的患者(BMI18.5-24.9kg/m 2) 或者超重的患者 (BMI25-29.9kg/m 2) ,我们建议使用当前体重作为剂量体重。应尽可 能减去估计的所有外周性水肿的重量。对于肥胖患者 (BMI30kg/

27、m2) ,指南推荐使用当前体重并运用美国宾 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2010年的预测方程 41 。如果既不具备使用该方 程的专业知识也无法实施测热法, 我们建议调整剂量体重。 调整肥胖 患者的剂量体重是为了解释脂肪组织无代谢需求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理想体重 (ideal body weight, IBW) 的基础上再 加上实际体重 (actual body weight, ABW) 和 IBW差值的 1/4 。即, 剂量体重 =IBW+0.25(ABW-IBW。)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理想体重的 110%。即,剂量体重 =1.1*IBW。 对于任何一个公式, IBW可通过所附的计算器确定 (calcul

28、ator 1) 。 热量 危重病患者的能量消耗通常较高。 然而,随着机械通气的 改善,以及疼痛、 焦虑和体温的控制,危重病患者的能量消耗可能不 会超过 REE。在过去,提供较低的热量 (小于满足患者能量需求的所需量 ) 的做法饱 受争议 58-60 。然而,从那以后有证据表明,这种方法没有危害, 并且可能具有一些获益 (如,较少的胃肠不耐受、较少的感染 ) ,因此 这种方法现已成为多数 ICU的常规做法 61-63 。例如: 一项随机试验 (EDEN试验) 纳入了 1000例存在急性肺损伤的机械通 气患者,与肠内足营养 ( 平均热量摄入 1300kCal/d) 相比,最初 6 日 接受低热量营

29、养 ( 平均热量摄入 400kCal/d) 并未改变无通气日数、 60 日死亡率或感染性并发症,但与较少的胃肠不耐受相关 61 。 另一项随机试验 (PermiT 试验)纳入了 894例危重病患者 (药物、手 术、创伤) ,14日可容许的营养不足 ( 计算热量需求的 40%-60%且与标 准配方的蛋白量相近 ) 与标准肠内营养 ( 计算热量需求的 70%-100%相) 比,下述指标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胃肠不耐受、感 染性并发症或住院时长 63 。我们认为对于大多数危重病患者,安全的起始剂量为 8-10kCal/(kg d)61 。对于大多数稳定患者,尝试 1 周后达到 25-30

30、kCal/(kg d) 的目标是合理的。对于相对稳定且又希望增加体 重的患者, 35kCal/(kg d)是可接受的目标;只有当患者稳定且炎症 状态较轻时才可尝试增加体重。 对于即将拔管的患者, 我们维持热量 目标值为 25kCal/(kg d) 或者更少。蛋白质 指南表明蛋白质的需要量随着病情加重而增加。 该观点 仅基于氮排泄,而且除烧伤外,其并未基于结局研究。实际做法是给 予仅为轻至中度病情的患者以 0.8-1.2g/(kg d) 的蛋白质。通常对 危重患者开具 1.2-1.5g/(kg d) 的蛋白质,而严重的烧伤患者可能 会从多达 2g/(kg d) 的蛋白质中获益。 ( 参见上文目标

31、 ) 实施 营养支持的实施需要建立合适的通路, 确定合适的营养成 分和供给速度。一旦开始营养支持,必须监测其耐受性和并发症。这 些问题对于肠内和肠外营养是不同的,将分别讨论。 ( 参见 “ 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nteral nutrition ”和“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 ) 总结与推荐 营养支持是指经肠内或肠外供给热量、蛋白质、电解质、维生素、 矿物质和液体。 ( 参见上文引言 ) 选择实施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是根据患者是否有肠内营养的禁忌 证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与否: ?对于没有肠内营养禁忌证的危重外科患者

32、,我们推荐早期肠内营养 ( 例如, 48 小时内 )(Grade 1B) 。对于没有肠内营养禁忌证的危重内 科患者,我们建议早期肠内营养 (Grade 2C)。 ( 参见上文肠内营养 和患者选择 )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血管容量未完全复苏的危重患者,禁用早 期肠内营养(Grade 2C) 。 ( 参见上文禁忌证 )?对于有肠内营养禁忌证的营养充足的患者,我们推荐 不 启用早期肠 外营养 (Grade 1A)。虽然在这些患者中开始肠外营养的最佳时机尚不 清楚,但我们通常不会在 1-2 周前开始肠外营养。 ( 参见上文肠外 营养和患者选择 ) ?对有肠内营养禁忌证且预期持续时间在1 周或以内的

33、营养不良患者,我们建议 不 启用肠外营养 (Grade 2C)。对于有肠内营养禁忌证且 预期持续时间超过 1 周的营养不良患者,我们建议给予肠外营养 (Grade 2C) 。 ( 参见上文营养不良患者和患者选择 ) ?肥胖 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30 kg/m2 的危重病患者 的最佳营养支持方法尚不清楚。 在这类人群中, 我们倾向于使用与营 养充足的危重病患者相同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方法和营养选择。 ( 参见 上文肥胖的患者 )可接受的初始营养目标是热量 8-10kCal/(kg d) ,然后在 5-7 日 后给予热量 18-25kCal/(kg d)和蛋白质 1

34、.5g/(kg d) ,尽管这些目 标尚未得到严格的验证。 ( 参见上文营养需求量 ) 使用 UpToDate临床顾问须遵循用户协议 .参考文献McClave SA, Martindale RG, Vanek VW,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

35、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9;33:277.Shaw JH, Koea JB. Metabolic basis for managemento f the septic surgical patient. World J Surg 1993; 17:154.Babineau TJ, Borlase BC, Blackburn GL. Applied Total Parental Nutrition in the Critically Ill. In: Intensive Care

36、 Medicine, Rippe JM,Irwin RS, Alpert JS, Fink MP( Eds), Little, Brown and Co, Boston 1991. p.1675.Wanzer SH, Federman DD, Adelstein SJ, et al. The physicians responsibility toward hopelessly ill patients. A second look. N Engl J Med 1989; 320:844.Pirat A, Tucker AM, Taylor KA, et al. Comparison of m

37、easured versus predicted energy requirements in critically ill cancer patients. Respir Care 2009; 54:487.Nordenstr?m J, Carpentier YA, Askanazi J, et al. Free fatty acid mobilization and oxidation dur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trauma and infection. Ann Surg 1983; 198:725.Plank LD, Connolly AB

38、, Hill GL. Sequential changes in the metabolic response in severely septic patients during the first 23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peritonitis. Ann Surg 1998;228:146.Casaer MP, Wilmer A, Hermans G, et al. Role of disease and macronutrient dose in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EPaNIC trial: a post hoc analy

39、si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 187:247.Allingstrup MJ, Esmailzadeh N, Wilkens Knudsen A, et al. Provision of protein and energy in relation to measured requirements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Clin Nutr 2012; 31:462.Casaer MP, Van den Berghe G. Nutrition in the acute phase of critical illness.

40、 N Engl J Med 2014; 370:1227.Dvir D, Cohen J, Singer P. Computerized energy balance and complication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Clin Nutr 2006; 25:37.Marik PE, Zaloga GP.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acute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Crit Care Med 2001; 29:2264.Heyla

41、nd DK, Dhaliwal R, Drover JW, et al. Canad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s.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03; 27:355.Early vs Delayed Nutrient Intake. (Accessed on January 30, 2009).Koretz RL, Avenell A, Lipman TO, et a

42、l. Does enteral nutrition affect clinical outcom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andomized trials. Am J Gastroenterol 2007; 102:412.Braunschweig CA, Sheean PM, Peterson SJ, et al. Intensive nutri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 a clinical trial (INTACT).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5; 39:13.Early vs. De

43、layed nutrient intake (Accessed on August 23, 2011).Koretz RL. Enteral nutrition: a hard look at some soft evidence. Nutr Clin Pract 2009; 24:316.McClave SA, Heyland DK. The physiologic response and associated clinical benefits from provision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Nutr Clin Pract 2009;24:305.A

44、lverdy JC, Laughlin RS, Wu L. Influence of thecritically ill state on host-pathogen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intestine: gut-derived sepsis redefined. Crit Care Med 2003; 31:598.Heyland DK, Cahill N, Day AG. Optimal amount of calorie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depends on how you slice the cake! Cri

45、t Care Med 2011; 39:2619.Harvey SE, Parrott F, Harrison DA, et al. Trial of the route of early nutritionalsupport incritically ill adults. N Engl J Med 2014; 371:1673.Koretz RL, Lipman TO. The presence and effect of bias in trial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 care. Clin Nutr 2013; press.Ar

46、tinian V, Krayem H, DiGiovine B. 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feeding on the outcome of critically ill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medical patients. Chest 2006; 129:960.Koretz RL, Lipman TO, Klein S,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AGAt echnical review on parenteral nutrition. Gastroenterology 200

47、1; 121:970.Casaer MP, Mesotten D, Hermans G, et al. Early versus late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 N Engl J Med 2011; 365:506.Kutsogiannis J, Alberda C, Gramlich L, et al. Early use of 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criticallyill patients:resultsofaninternationalmulticenterobs

48、ervationalstudy.CritCare Med2011;39:2691.DoigGS, SimpsonF, SweetmanEA,et al.Earlyparenteralnutrition incriticallyillpatientswithshort-term relativecontraindicationsto early enteralnutri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13; 309:2130.Cahill NE, Murch L, Jeejeebhoy K, et al. When early enteral feeding is not possibl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1; 35:160.Heidegger CP, Berger MM, Graf S, et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