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八章4p.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19257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八章4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八章4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八章4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八章4p.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1)存款准备金率:迅速抑制或扩大信贷规模。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必须按规定把自己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即准备金占吸收存款的比率。(2)再贴现率:调整货币供应总量。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贴现票据时被扣除的利息和票面额的比率。补充:贴现与再贴现贴现是指企业或个人等商业银行客户由于资金需要,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商业银 行,商业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的一种融资行为。再贴现是相对于贴现而言的,商业银行在票据未到期以前将票据卖给中央银行,得到中央 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

2、利息率,称为再贴 现率。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 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这是因为,一方面,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的再贴现成本,再贴 现率提高,再贴现成本增加,自然影响再贴现需求,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再贴现率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因而具有一种告示作用:提高再贴现率,呈现紧缩意 向,反之,呈现扩张意向,这特别对短期市场利率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再贴现率具有调节灵 活的优点,但也不宜于频繁变动,否则给人以政策意向不明确印象,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此 外,再贴现率的调节空间有限,且贴现行为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如果商业银行

3、出于 其他原因对再贴现率缺乏敏感性,则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失效。(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 策行为。调控机理: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于向流通中投放货币,由此银根松 动、市场利率下降,资金需求增加,信贷规模扩大;反之,中央银行出售有价证券,等于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3.货币政策的类型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 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1)均衡性货币政策:保持货

4、币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 平衡。(2)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这一政策除在总需求不足时会刺激有效需求增加、促使供需总量趋于平 衡外,在其他情况下实行扩张性政策,会造成或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3)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小于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其主要功能是抑制社会 总需求。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需要降低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 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当经济膨胀时,需要提高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三)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考试内容: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综合协调(掌握)。除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外,还有产业政策、收入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 和对外经济政策等,它们共同构成宏观经济政策体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将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综合协调体制要求:目标统一;政策协调;功能互补;适时适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