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740479 上传时间:2022-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名师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打印版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教学目标1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 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 .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 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 .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 .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

2、这些草莓,每 2个摆一盘,摆一摆。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拼。9 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请同学们边说边摆一摆。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 3盘。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 6+ 2= 3。教师:6+2= 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这个算式表示“ 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10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 2个

3、摆一盘,摆一摆。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探。教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学具边说边摆一摆。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 1个,多了 1个。(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写算式,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教师(出示学生资源):这是咱们班同学的想法 (呈现下面3种方式)。请大家仔细看看, 你同意用哪一个表示方法?说说你的想法。7 + 2 = 37+2 = 3剩17亍2 = 3多 1用 教师(针对):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示出来

4、行吗?你是怎样想的。教师:(针对和):后面的两种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刚才分的过程吗?7、2、3、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后面两种表示方法都对, 只不过在数学上规定这样表示(板书如下)。7 +2=3 (盘)1 (个)教师:这个算式表示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 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 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 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随学生回答呈

5、现并完善下表。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6个每2个一盘分了 3盘,恰好分完6+2=3(盘)7个每2个一盘分了 3盘,还剩一个7 + 2= 3 (盘)1 (个)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为继续探究奠定基础。)二、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1 .按要求操作并记录教师(出示下图):用4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教师:很好,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的正方形。大家看好,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不同数量的小棒,请你们用手中的

6、小棒一个一个地摆出像这样的独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图),并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8 -16 之间,且尽可能保证每根数摆的结果8 根口89 根口 1910 根 口 1 110算式+4=2(个)+ 4=2 (个) 1 (根)+ 4 = 2 (个) 2 (根)(注意: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小棒,小棒的数量在组学生的小棒数量不同。)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情况。2 .组织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随着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书11 根 口 1 1 1 11+4 = 2 (个)3 (根)12 根 12+4 = 3 (个)13 根 113+4=3 (个)1 (根)

7、14 根 1 114+4 = 3 (个)2 (根)15 根 1 1 1 15+4 = 3 (个)3 (根)16 根 口 口 16+4 = 4 (个)3 .通过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1)余数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吗?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2)余数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3)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列举出了这样的有规律变化的许多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 发现了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最后又举了一些例子

8、进行验证。看来动手做一做、写一写,举例说一说,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数学、发现规 律的好方法。4 .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教师: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呈现下图)。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谁来猜一猜?IO教师就如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1)可能剩几根小棒?有几种情况?(2)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巩固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感知除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另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三、巩固练习1 .完成“练习十四”第 1题有21个面包,选一种装法圈一圈.填一填二第一种装法:第二种装法:络工第三种装法:为我选的是第()种装法按照这种装法,这些面包可 以装()袋,还来I ()个口21-L二口(袋)(个)2.填一填A+ 6 = 5 教师:题目是什么意思?教师:口里可以填几,你能完整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交流, 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 义以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四、课堂总结,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教师:看来,大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 法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