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教案全册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4917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148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教案全册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教案全册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教案全册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教案全册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教案全册全套名师优秀教案.doc(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2014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学期第五册教案全册全套苏教版 语文 三年级上学期 第五册全册备课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展示,导入课题 ,、先出示本班学生铅笔书写的作品,进行表扬。(旨在激励) 再出示几幅钢笔书法作品,朗读欣赏。(旨在引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笔写的吗,然后揭示课题。 上三年级了,我们也要学

2、习用钢笔写字了,有没有信心写好,(教师板书:认真写钢笔字) 学生大声齐读。 二、认识钢笔及墨水 ,、教师出示一把钢笔,进行实物认识。现行钢笔头有粗有细,我们学习作业应该用中等的普通钢笔。(看样子)教师拆卸一支钢笔,介绍其结构。 ,、学会吸水:墨水有多种色彩,我们一般使用纯蓝,出示样品。教师示范吸水,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如果是旧笔,要先冲洗一下保证吸管通畅。吸完墨水后把钢笔擦干净,拧上笔套和瓶盖。 ,、学生代表上台试吸,课后指导其他学生。 三、学习书写方法 ,、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 教师说明: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

3、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 ,、自己试一试教师巡视,纠正错误。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提出希望:学写钢笔字一要肯专心,模仿字帖认真写,比比象不象;二要有恒心,每天定时坚持写,一定能进步。 第二课时 - 1 - 教学目标: ,、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作品导入,认识四宝 先出

4、示毛笔书法作品,问: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写的吗, 再认识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没有铅笔和钢笔,大多是用毛笔来写字的,所以,毛笔书法在我国可说是历史悠久,用毛笔写字,还离不了几样东西。 出示实物。教师简单演示,介绍它们的用途。现在一般用墨水。 二、学写毛笔字 重点指导毛笔的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毛笔。小学生初学,一般用中楷毛笔。 ,、新笔软化。新毛笔使用前,要用清水泡几分钟,把笔毛泡开。 ,、写前注意点:写前将适量的墨水倒进砚台或小碟中,备好一张吸水软纸垫在页面下。 ,、学习写字姿势。握笔姿势与铅笔、钢笔不同,看插图,并学着老师的样子握好笔,坐姿与平时写字一样,要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5、,、学生练一练。写时蘸墨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写后注意点:写完后要将毛笔用清水洗干净,把笔头轻轻挤干,套上笔套,有条件的挂在架子上或插在笔筒中。 三、总结:用毛笔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认真练习。 教学反思: 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学习苏教版最具特色、常抓不懈的习惯教育,虽然知道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开学伊始,就对学生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习惯的培养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我一定会把这些要求贯穿在我每一节课中,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怠。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了四个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故事。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中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赞美,而学

6、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叶子则是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得。 学情分析 - 2 -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等方法熟记生字。 2、本单元篇幅短小,文字精美,读来朗朗上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 3、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或提示题旨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但由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时不易体会和把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认、读、写本37单元个生字以及14个新词。 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

7、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学写作文。 5、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知识结构 让我们荡起双桨 赞美生活 古诗两首 生活篇 学会查“无字词典” 感悟生活 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识字能力,让他们借助字典,课后生字表开展自主识字活动。在理解词义上,可充分运用学会查“无字词典”中所揭示的方法活学活用。 2、设置情境,在多种诵读形式中加深他们对文章内

8、容的理解,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时间安排 第一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第1课 5 第二周 第2、3、4课 6 第三周 练习1、作文 5 - 3 - 课 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

9、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作者是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范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导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

10、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 4 -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 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 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形、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11、拟人) ?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课文中“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 ?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 课( )( )( )墙( )(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消( )西 ( ) 推( )浪( ) 悄( )洒 ( )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 愉快地( ) 凉爽的 ( ) 尽情地 ( )

12、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时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 5 - ?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 自然 迎、洒、望、听 (歌唱) 热爱 党 问 谁安排 (感情) 祖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充分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诵读感悟、想一想、唱

13、一唱、演一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课 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 6 - “无字词典”指什

14、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1)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聪聪是怎么回答的,?聪聪的回答对吗, 2) 读后讨论: 爸爸

15、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3)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 ?“无字词典”指什么, 4)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1)同学自读68自然段。 2)读后讨论: - 7 -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6、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从问题情境入手,通过举例、比较、运用来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两种不同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大有裨益,并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 8 - 课 题:3、古诗两首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17、教学过程: 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

18、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 9 - 枫桥夜泊 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

19、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解释题目。 ,、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

20、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

21、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板书设计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景) - 10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近景)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领略这意境美,我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备课预设的一样,学生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且理解了

22、诗的意思,领悟了诗人孤寂的思想感情。可在理解作者为何而愁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对于作者因看到哪些景物而发愁,看图说说,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与诗句相关的景物,可是有个别目学却说了不相关的景物,于是,我让学生再看图读诗,诗图结合,学生终于领略了作者的情感。由此,我想,在教学实践中,当我们拿着精心设计的教案去上课时,学生往往会有意无意的制造一些小插曲,给老师毫无准备的意外。这个“意外”就是课堂的生成。面对新的生成。我们不应固守而设,而是应该尊重学情,当好一个促进者、引导者,积极有效地进行调控,促进精彩的生成。 课 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3、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11 -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4.板书激趣: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

24、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

25、,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六、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2、读句、读文。 - 12 - 二、细读课

26、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2)读句子。(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

27、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四、作业

28、设计: 1、 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做一片美的叶子 无私奉献 为大树而生 ?教学调整? - 13 - 教学反思: 个人非常喜欢这篇文章,它用亲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美丽动人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要让这群刚深入三年级的孩子从语言文字中去欣赏大树和叶子的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去感悟叶子的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去俄是一件难事。 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的去教,我力图想把这篇课文教的简单一些。 课 题:练习一 教案内容: 教学目的: 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

29、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小组学习: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4)读词语,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观察插图想像情境。 (2)熟读词语,练习与画面连线。 (3)教师指导,巡视纠正。 3、第三部分。 (1)看图,想想图中画了些什么。 (2)四人小组练习看图说词语。 (3)小组交流比赛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

30、14 - 1、认识要写得字,想想是什么结构的字。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师: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咱们还是看看“小小建议”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缩,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展示钢笔字写得好的同学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词语。 (1)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朗读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体会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也正如一个人和社会群体的关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 (3)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 2(读背古诗

31、夜书所见。 (1)带读全诗。 (2)看图,说说两个小孩在干什么,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读成诵。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同学们,从这学期我们就开始学写毛笔字了,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老师告诉你们写毛笔字有哪些好处,生:闭气凝神,陶冶情操。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同学们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学习“横”。 指导:横有长横和短横之分。 3(教师书写长横和短横。指导运笔方法。 (1)长横:笔画稍长,左低右高,略带斜势,起笔较重,中腰略细。向左上逆锋起笔,旋即转向右下稍按,以中锋向右行笔,至收笔处顿笔回锋,藏锋收笔。 (2)学生练习写长横 (3)短横:起笔轻快,可

32、顺锋入纸,向右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处稍顿缩锋收笔。写时略带仰势。学生练习写短横。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最近读的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师谈话:我们在与大家讲话或听别人讲话时,要注意什么, 2(仔细看插图,四人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4(大家特别喜爱读课外书,今天我们就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读过哪些书,请你们上来把你读过的书名写在黑板上好吗, 5(把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所了解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摘录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6

33、(同学们开始组织语言,努力讲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例生:我读的书- 15 - 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吗, 7(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8(学生评议。 二、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巡视。 三、师随机进行总结。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把枯燥的知识融入游戏、生活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几篇课文全是写景的美文,其

34、中描写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美不胜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陶冶其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 学情分析 学生对写景的文章已有很多接触,但本单元的几篇文章描写更为复杂,既有贴切形象的比喻、拟人,还有作者主观的想象和体会,并且描写的 地点、景物离学生比较遥远,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办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学会本单元生字。了解一字多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 16 - 课文和成语。 ,、体会比喻、拟人写法的形象性、生动性,并能仿照例子写比

35、喻句。 ,、学会抓住景物描写景色的方法:景物要抓住特点来写,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并根据语境体会意思。 ,、同上,、,、,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的习惯。 知识结构 北大荒的秋天 自然景观, 拉萨的天空 景色篇, 西湖 人文景观, 读读背背 教学建议 本单元选取的都是描写美丽景色的文章,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或走出校门,或运用多媒体、影视作品,或唤起学生旅游时的回忆,给他们创设情境,让他们沉浸到文章所描绘的美丽风光中去,再加上朗读、美读去体验,去感悟。 课时安排 第5课 北大荒的秋天 2课时 - 17 - 第6课 西湖 2课时 第7课 拉萨的天空 2课时 习作

36、二 我的自画像 3课时 练习二 2课时 共计11课时 课 题:5、北大荒的秋天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想象意境,领会北大荒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简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37、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的句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生共同评议。 4、回答问题。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文中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2、组词:透()火()烧()铃()文()秀()灰()

38、绕()岭()纹()3、朗读课文 - 18 - 第二课时 一、复习: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的流云是什么样儿,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色彩真多呀课文中把流云比作什么,(五彩斑斓的锦缎)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练习朗读和背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指名朗读和背诵。 小结: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小河的美丽。 3、学

39、习第四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那一句话能概括这一段的意思,用-划出来。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那几句具体写热闹非凡 , 大豆、高梁当作什么来写了,(当作人来写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读这句话时,要把农民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读出来。 练习朗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草甸子 沉甸甸 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厚。 5、齐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天空一碧如洗 景色优美小河清澈见底 原野热闹

40、非凡 北大荒的秋天 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 ?教学调整? - 19 - 教学反思: 到大自然中去,到秋天的怀抱中去,去寻找秋天,感受秋天,表达秋天,由此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活生生的语言,这是上这种课文最大的境界和收获。同时,适当的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现和美读想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课 题:6、西湖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

41、西湖的美丽。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4、感知全文: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 20 - 5、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查字典理解素

42、有的意思。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四、作业 ?描红;?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第1自然段 1、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2、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西湖是什么, (二)第2自然段 1、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1)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2)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3)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2、以读代讲,读中

43、作答 3、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4、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5、教师启发,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6、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

44、词语。 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3、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4、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5、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和品。学生朗读练习。 - 21 -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这一课因为景美,作者运用华丽

45、的辞藻,这就带来了生字多的弊端,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但忽视了学生才刚刚进入三年级,“预习”对他们来说要求不具体,他们还不清楚怎么才算是预习了。布置了课前朗读,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朗读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第一课时学完,文章也没读流利,有些句子读不通。 在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那么对各环节的把握就更到位了。因为这时学生的心中有这篇文章的谱了,对文章有了整体的认识。不仅是其他环节的教学,还有背诵课文相对来说也容易多了。 课 题:7、拉萨的天空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有关拉萨的资料。 - 22 -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