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单元名师优秀教案.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7613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单元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最新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单元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最新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单元名师优秀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单元名师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单元名师优秀教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3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单元散步教学设计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旧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

2、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

3、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

4、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

5、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 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

6、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

7、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

8、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

9、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

10、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

11、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 “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

12、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

13、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

14、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整个世界 我的母亲 我的儿子 (老) 爱 (小) 我和妻 责任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培养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品质。 【学习重点】 1、2 【学习方法】 诵读法、精读法、品析法 【课时建议】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简历及主要事迹。 3.读课文2,3遍,初步了

15、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5.根据所查资料,口头介绍史铁生的生平简历及主要事迹。 明确,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

16、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

17、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二、朗读课文,把握内容 6.课文标题是“秋天的怀念”,请问文中怀念的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明确,文中怀念的是“母亲”。两次写到秋天。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

18、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7.课文三次写到看菊花。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第二次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8.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

19、生,。 9.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是母亲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三、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10.判断下列句子采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并结合相关词语说说它们对表现伟大的母爱的作用。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明确,动作描写。“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

20、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明确,神情描写。“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4,语言

21、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明确,心理描写。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11.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

22、。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揭示了主旨。“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 12.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请大胆说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明确,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

23、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13.阅读课后练习四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同样是写母亲一段文字,说说它与课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课文以叙述为主,记叙了母亲的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母亲央求“我”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坚韧、宽容、伟大、无私的母亲形象。本文以抒情为主,抒发了“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课后学习 14.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滴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略, 板书: 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我俩 好好儿

24、活 我们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文章写“我”把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硬着头皮从万芳那把羚羊要回来,“我”对朋友反悔,伤心极了。通过一只珍贵的“羚羊木雕”的送、要,旨在揭示子女与父母发生了冲突,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正确对待友情。 学习本文的目标在于:(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表演,体会人物的思想情;(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人生有益启示。 二、设计理念: 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表现这样主题的文章接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而怎

25、样处理误会、解决矛盾,学生可能有自己的看法。新教材的课标要求在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因此,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在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情感基础上,通过话剧表演、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谈看法、辩是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容易与学生情感发生共鸣,教学时,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让学生课前反复阅读课文,熟悉内容 (1)掌握生字词语 (2)搞清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A、父母对“我”怎样, B、“我”和万芳的友情怎样,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 B、 这些人物之间产生了什么矛

26、盾, C、 这些矛盾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D、 父母逼我要羚羊木雕,奶奶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父母听奶奶的话没有,说明了什么, E、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学生合作学习: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排练。 (2)、分四个组进行话剧表演。 第三步、围绕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进行辩论。 第四步、片段作文训练: 对“我”从万芳家回来时的心情进行续写 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和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肯定在思想观念等方面有跟他们不一致的地方。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跟父母因某事而意见分歧,你是怎

27、样处理这些矛盾的,请你说说你的经历。(请两三个学生谈经历)由此导入本课。 (二)检查学生预习、感知课文情况: 1、交流预习中的六个问题。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板书: 父母:重财轻义 万芳:重友情 “我”:重义气 (三)合作学习:童话剧表演。 分成四个大组,按角色进行表演,注意品味揣摩人物个性话的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以上为第一课时) (四)以“亲情与友情”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1、通过辩论会的形式,目的在于: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学习辩论的技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过程:

28、 2、 导入:“我”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这样作对与不对,怎样才能避免与父母发生矛盾,怎样正确对待友情,请大家围绕“亲情与友情”进行辩论。板书辩论会主题:亲情与友情 3、 方法:男生代表父母一方;女生代表“我”、万芳一方 4、 老师主持,宣布要求后,先提出问题:“既然羚羊木雕已送人,父母逼我要回,对或是不对”,以此谈论各自的看法,老师在学生辩论中不是进行引导、点拨。 5、 小结: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 (五)片段作文训练:续写“我”从万芳家回来时路上的心情。 五、教学反思: 从此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训练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辨别是

29、非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如:在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对待友情的辩论中,学生各述己见,据理相争,课堂气氛活跃;在表演我受委屈害怕失去友情时,失声痛哭,真切动人,不但动作到位 而且把握到人物的性格。这个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训练为主的教育理念。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荷叶 母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

30、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 3、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

31、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 (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

32、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和找到孩子后的惊喜心情;“我”为妈妈做好事保密的高兴和调皮。) (6)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教师板书) 三、小结 教师归结本文写法: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 四、练习 朗诵比赛。 五、作业 感情真挚的背诵这首诗。 板书 金

33、色 花 泰戈尔 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 母子情深。 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

34、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35、)(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36、、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 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因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如关键词、重点句。 3.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母爱,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是:能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37、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品味语言,感悟亲情,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为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摘抄积累、进行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鉴于此,我首先布置学生预习: 1.阅读课后冰心的作品导读,了解冰心本人及作品。 2.搜集关于母爱的语句。 3.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感悟延伸、激励背诵法,学法是美读欣赏法、品读感悟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几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也初步了解了诗歌的品读方法,并做了课前预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注重七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

38、:深情导入: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现在你们手里拿的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想必大家都还有印象吧,不错,这就是你们小学毕业考试的一篇怀念母亲的阅读文章。想知道它的作者吗,那就是你们的老师我满含深情写的。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啊,你病如膏肓的躯体,依然是孩儿心灵的襁褓。这是我最切身的感受。其实,这句话不是我独创的,而是受了著名诗人冰心作品的感染而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起去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吧。 我之所以要以自己的文章来导入,是为了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从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也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39、第二个环节:检查学生处理字词的情况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情况,展示搜集的诗句。其中,检查字词时应指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知识辨析字音、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第三个环节: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问:课文围绕莲花写了哪些内容,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 2、再读课文,指导朗读。提问:本文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形式:先请一个学生朗读,老师再朗读,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再以男女交叉朗读,分小组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进行诵读,同时学生进行朗读评价,这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四个环节:诵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设计三个问题: 1

40、、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2、文中作者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作用, 3、文中的雨、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讨论作答,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法。 第五个环节: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提问: 1、找出文中描写红莲情态和荷叶情态的动词,讨论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 2、文中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通过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可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题。 第六个环节:竞赛激励,引导背诵。 可采用自由背诵、分组竞赛背诵等形式,指导学生依据板书进行背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七个环节:拓展延伸。设计以下练习: 1、说

41、说父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几句诗,表现对亲人的爱。 例1: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例2: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例3: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3、课后品读并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句。 拓展延伸的目的既是对本课知识的巩固,又可以让学生把课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形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世说新语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

42、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

43、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入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

44、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

45、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点拨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

46、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

47、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教学反思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读,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思路:以“读”和“悟”为主线。变换形式诵读,力争当堂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1、 第一轮读。杂然地朗读课文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