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20211113022738.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10857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ile-202111130227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file-202111130227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file-202111130227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file-2021111302273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file-2021111302273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ile-2021111302273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ile-20211113022738.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高规总结1:梁的计算跨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7.1条2: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混凝土高规7.1.9条;抗规6.1.10条 抗规底部加强高度不大于15mm,而高规无此限制。3: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混凝土规表11.1.6结构构件类别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偏心受压柱偏心受拉构件剪力墙各类构件及框架节 占 八、e0.750.80.850.850.851.0注:1: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各类结构构件均应取RE =1.02:轴压比小于0.15的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取RE =0.753: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取re =1.04:

2、高规表4.7.2;高规表11.2.21条;抗规表5.4.2有类似的规定。5:地基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在抗规表 4.2.3条。4:薄弱层的定义:高规5.1.14.5: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高规5.2.26:注意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异同变形模量:无侧限条件压缩模量:完全侧限条件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7:各类材料结构设计规范可根据各自情况确定结构重要性系数o的取值8: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 T高规3317条9:关于柱计算长度系数合理选取问题(目前只是混凝土部分)混凝土规范7.3.1110:关于偶然质量偏心问题偶然质量偏心: 是由于施工,使用等因素所引起的质量偶然偏心或地震地面运 动的扭转分量的不利影响。(偶然

3、偏心和刚度质量是否均匀没有关系,即规则结 构也要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高规3.3.3条抗规5.2.3条国外劣数抗盛设计规范认为,需妥考虑由十施工、使用等因董所引起的质 址偶然偏心或地靈地面运动的扭转分ht的不利影响楫我阖新规范也是考虑r这 一因素。1)爲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第3. & 3条要求:计算单向地縫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傭心的每层质心潜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取建筑物总长的5%:而建筑抗震设汁规范第5. 2, 3条耍求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辎联计算时*平行地靈作用方向的两个边粘,其地震作用效逹应乘以增大系数.新 程序按高层建筑混擬土技术规程执行.主要是因为考虑藕联对任何结构都 适用依靠程序自行

4、确定边橋椎架也较困难.(2)对于不规则结构必须选此项主耍用来判断箔樹平面的规则性.详见 (高L!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第4. 3. 5条。持別爲注意.此时必须对所疔搂层强 制采用刚杵假定J执行这一规崔后所计算的地麗力、杆件内力均用能Mb仅 能用来判断楼层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注意:1)对一个不规则结构,帶有弹性楼板的结构.应计算胸遍:一是强 楼板刚性控制位移:一足按贞实情况计算地瓮力、杆件内力口2)这个不是硬性指标,锂卄算方法的问题规范中的各种位移比冥际上用 来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不能太大.扭转效应只有在刚性楼板的假定下才有意义* 如!R不寺虑刚性搂扳假定.牖么楼板溥舸的地方位移就会偏大些.

5、搂板强的地 方位移就会小一些*这些都是周部的变化.用这样的位移算出来的位移比足毫 无意文的,不能反映整个结构的扭转悄况.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应该在刚性搂板 假定的条件下进行。2. 12关于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问题L何时需要考虑计算就向地震作用强慮观测衷明.几乎所冇地震作用郁建多向性的,尤其是沿水平方向和竖 向的振动作用.拓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第3*3*2条规定了考虑计算双向她 健作用的情况,即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质暈与刚度分 布明施公均匀、不对称”主要看结构刚度和质杲的分布情况以及结掏扭转效应 的大小。真总体上是一种宏观判断,不同设计者的认识有一些差异是正常的, 但不能产生质的

6、差别。一般可根据播层的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之比值判断,若 该值超过扭转位移比下限12较多(比如A级奇度高层建筑大于h4. B级高度 或复杂高层建筑等大于1.3).则可认为扭转明显,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 转效应计算。此时,判断楼层内扭转位移比值时,可不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 影晌2如何计算.双向地震作用髙层建筑混讎土技术规程3第3.3,11条规定了双向地綻作用效应的计 算方法“计算分析表明.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竖向构件*如对框架、框架 的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柱设计有淀影响;对水平构件*如框架梁设计影响不 明显。如北京集四层规则框架结构单双向地慮按单偏压计算结果对I匕见表2匚表”5规则框架单、双向地樣作用

7、下对比樣类别轴力/kN配筋率向配筋,叽F向配昉心/tninfcR.角柱单地-23452.5257524400*K5双地25532. 85283838001. 17比值1. 091. ML IQ2L 1471.376边杵T JIL24212.632126I&021.3取地-24353+ 07214120311. 3比值1.011. 171.00711.3521.0f!单地-30S22. 3122W2402L01取地30882. 3222662416L. L7比値L 00(.0041.0(11.005,153注意:从ii 2-5可知*双向地震作用对角柱、边跨柱影响较大:对中柱几 乎无影响再比如北京

8、某六层椎-剪结构单、奴向地震分别计算结果比较见表?-6b袁2V框一剪结构单、双向地H分别计算结果比较表林覺别轴力kNX向配舲九im:F向配舫2mm2角柱-2598. 0LOOO1885.02351. 0. 160-2776. 01. 1302291.02644.01. 160比值L0681. 1301.215L 1246L00边柱单地-*5263.03. 32004432.05807, 0L 160取地-5888,04. 700Q6226.07975. 01,300比值L 1188L 1151.4041.3731* 120中林-6016.00,8601229.0165X01. 300収地-72

9、5LOL 6102262. 02592. 0L. 680比值1- 20531. 873L84O1. 56S11.292注意:从表空6叮以看出.双向地震作用下中柱比对角柱.边跨柱影响大。3*规范及计算程序应考虑的处理(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01)第5. L 1条及高层建筑混 艇土技术规程】(JGJ 32002)第3.3.I1条耍求:质址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现住程序是按主方向 的弯如 聊力和轴力按飾开平方来实现的.即S,y = v/Sl4 (O.85SJ5,Sr 二 x/S; 4-(0, 85Sr)当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

10、的扭转影响时.程序允许同时考虑质応偶 然偏心及収向地震作用.此时仅对无偏心的地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计 算,当然两者也可不同时考虑。(3)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3 2002)第3. 3.3条要求“计算单 向地慮力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J而条文说明“当计算双向地丧作用时可 不考虑頂曲偶然偏心的影响J2. 13质量偶然偏融和双向地震作用是否同时考虑质址偶然偏心和収向地谍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幕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疑念。 住地靈作用计算时、无论芳虑单向地處作用还是双向地礙作用*都有结构质臺偶 然偏心的问题;反之,不论是苦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地震作用的多维性本 来都应考虑钛然.同时考虑

11、两者的影响计算地綾作用原则上是合理的但是,鉴 十口询考虑网者影响的计算方法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地震作用愴况.血是近似的计 算方法因此两者何时分别考虑以及是否同时考虑,取决于现行规范的要求。(1)乞髙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JCJ 32002)第3. 3.3条规定:计更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心距可取打地震作用方向垂葭的建 筑物边长的5%。t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1 (JGJ 3-2002)第3.3.1条的条文说明: 当计算収向地霞作用时,可不考虑质宦偶然偏心的影响n 匕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L 2001)第5*2.5条的条文说明:如 果考虑(双向地畫)扭转聽联形响的地震作用效

12、应小于考虑偶然備心引起的地 雜作用效应吋,应取后者以策安全.但阴者不能費加计算。冈此肘诚愷与刚度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宜同时考虑収向地娱 作用计算及质凰偶然偏心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分别希虑时进行比较,对各 部位分别取最不利的匚况进行设计。因质量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餐作用的影响可 不同时考虑.主要是考虑目前计算方法的近似性以及经济方面的因索。至于号虑质fit偶然偏心和与虑双向地縊作用计篦曲地震作用效应谁更为不 利会随着工程的不同或同一工程的不同部位(不同构件)而不同.要具体悄 况具体分析。2- 14单向与双向地凄作用扭转效应有何区别对水平地護作用而言.只要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鼠中心不區合*则必定冇

13、5地蕊扭转效应。按J岳口建筑混擬土技术规程(JG.I 32002)第乞:12条第2款的规宦,无论是单向还垦双向地薩作用.均应号虑地震扭转效应单向地嚴作用是指每次仅垮虑个方向地鑫输人.其柞用和作用效应町采 用非個联或龍联的振型分解反映谱方法讣算*削者主要适用于简单规则的结构 单向地震作用的非藕联计算,也应考虑扭转效应(质心与刚心不重合时几但忽 略r字动与扭转振型的藕联作用匸单向地震作用的轴联计算.按,髙煖建筑混 凝上技术规捏中式3.3. 11 1和式X 3,11- S进行,已包含了平扭他联效瓠目前収向地蛊作用是号虑网个乖瓦的水平方向同时有地緩输入时的作用 和作用效应计算每个方向的地震件用和作用效

14、应均按高整建筑混擬上技术 规程(JGJ 32002)式(3. 3. II - 1)式(3.3. 11 - 6)汁算丫然后按试 和式(3*3. 11-8)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并取两者的较大值“因 此*在盂要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悄况下,取向地震作用效应一定大于 不考虑质复偶然偏心的单向地靈作用效应亠11 :关于0.2V。的调整系数问题抗规6.2.13条高规8.1.4条12:关于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问题高规5.1.14条抗规3.4.3条13:各种比A刚度比:意义是层刚度比的概念来体现结构整体的上下匀称度抗规附录E2.1高规443条高规5.3.7条高规10.2.6条B周期比:验算周期

15、比的目的,主要为控制结构在罕遇大震下的扭转效应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侧移刚度较小, 调整原则加强结构 外部或者削弱内部(对应多层建筑规范没有提出这项要求)高规4.3.5条C位移比:是指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与本楼层平均值的比。同周期比一样都是为了控制建筑的扭转效应提出的控制参数。高规4.3.5条抗规 3.4.3.1 条D剪重比:是要求结构承担足够的地震作用抗规 5.2.5 条E刚重比:稳定性的控制高规 5.4.1 条14: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高规 4.2.1 条, 4.2.2注意:A注意较多短肢剪力墙的7.1.2条;注意表下的小注B抗规6.1.1条的条文说明关

16、于调整幅度的论述。C 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不仅与表 4.2.2-1 ,4.2.2-2 有关,还与它的最大 高宽比有关(表 4.2.3-1 ,4.2.3-2 )15:建筑结构的规则性抗规表 3.4.2-1 ,表 3.4.2-2 (同时要注意条文说明)高规 4.3 条,4.4 条(同时要注意条文说明) 注意: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 抗规 3.4.1 条条文说明高规 4.1.2-4.1.3 条条文说明16:防震缝的设置是否设置防震缝,根据高规表 4.3.3 。如果满足表 4.3.3 的规定,就不需设 置防震缝,否则需设置防震缝(针对的是平面不规则)注意抗规 8.1.4 条,关于钢结构防震缝宽度的要求

17、。 17:抗震等级高规 4.8 条18: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部位高规 4.5.5 条抗规 6.1.14 条19:构件刚度和内力调整A:楼板中梁刚度的调整高规5.2.2条B: 框架梁弯矩的调幅高规 5.2.3 条 注意:调幅仅对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进行,其余荷载或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C: 连梁刚度的折减高规 5.2.1 条 20: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A:组合前标准值的调整1)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在效应组合前的调整a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高规 3.3.13 条b 薄弱层剪力增大 高规 5.1.14 条c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剪力调整 高规 8.1.4 条d 转换层构件地震内力调整 高规 10.

18、2.6 条e 框支结构中框支柱剪力调整 高规 10.2.7 条f 框支柱地震轴力调整 高规 10.2.12 条 6 款g 混合结构中钢柱剪力调整 高规 11.1.5 条h 边榀效应 - 抗规 5.2.3 条2)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在效应组合前的调整 楼层各构件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调整( 3.3.14 条 3款)B: 组合后设计值的调整a 强柱弱梁,调整柱的弯矩设计值,包含中间层的柱端弯矩的调整,柱跟弯矩的 增大,框支柱柱端弯矩的调整,角柱柱端弯矩的调整;b 柱的强剪若弯,调整柱的剪力设计值c 框支柱轴力的增大d梁的强剪弱弯,调整梁的剪力设计值e剪力墙强剪弱弯,调整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f 剪力墙弯矩设计

19、值的调整g 双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调整21:结构整体倾覆高规 12.1.6 条;抗规 4.2.4 条 注意:允许地基基础出现拉应力仅限于在地震力起控制的工况下,对于其他荷 载工况任何建筑物基础不允许出现拉应力。22:抗震变形验算(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高规 4.6.3 条抗规5.5.1条注意:弹塑性层间位移的计算是难点。(理解屈服强度系数;熟练计算弹塑性层 间位移增大系数)23:薄弱层的含义高规5.1.14条(所谓的竖向不规则)24:梁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混泥土规范11.3.1高规6.3.2条A: 一,二,三级框架梁塑性铰区以外的部位,四级框架梁和非抗震梁,只要求不出现超筋破坏,及x

20、空:ho ( b可从混凝土书65页查到)B: 一,二,三级框架梁塑性铰区要满足混泥土规范11.3.1,高规6.3.2条25:高规中框架柱的内力调整A:框架柱的弯矩调整1:柱端弯矩:6.2.1条2:顶层柱,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取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值 6.2.1条3:反弯点不在柱层高范围内的柱,直接乘以增大系数6.2.1条4:底层柱的下端,乘以增大系数 1.5,1.25,1.15(6.2.2条)5:角柱的弯矩值,上述1-4调整后再乘以1.1 (6.2.4条)6:地下室柱,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柱下端实际受弯承载力(抗规6.1.14条)B:框架柱的剪力

21、调整1:柱端剪力,乘以增大系数(6.2.3条)2:角柱柱端剪力,经上述柱弯矩,剪力调整后,再乘以1.1 (6.2.4条)26:轴压比限值高规6.4.2条高规7.2.14条注意轴压力设计值的区别。1048:深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混规10.7.1条49:深梁的最小钢筋配筋率混规10.7.13条(表10.7.13)50:砌体结构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砌体5.1.3条(表5.1.3),5.1.4条51:双排组砌?分皮错缝搭接?错孔砌筑?(要搞明白)52:砌体6.2.13条53:墙梁的计算跨度砌体7.3.3条54:过梁的荷载取用砌体7.2.2条过梁的荷载记入的条件如何记入梁板荷载hw S时应记入梁,板传来的

22、荷载hw Zin 时可不考虑梁,板传来的何载墙体荷载对砖砌体hw ln/3 时按墙体的均布自重米用hw汀/3时高度的ln/3墙体的均布自重米用对混凝土砌块砌体hw ln/2 时按墙体的均布自重米用hw Kln/2 时高度的ln/2墙体的均布自重米用注意:in为过梁的净跨,hw梁板下的墙体高度1355:砌体规范743 C , d的示意14#56: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砌体规范826 表826 (组合砖砌体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混凝土规范9.2.1条57:地基设计原则地规3.0.1条,3.0.2条承载力计算甲乙丙级均需计算承载力变形验算甲级,乙级必须验算变形丙级凡属地规表3.0.2范围以外的情况必须验

23、算变形虽然在地规表3.0.2范围以内,但又符合3.0.2条第三 款规定的5个补充条件之一时,仍然需要验算变形其余情况需要验算变形稳定性验算经常受水平荷载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建造在斜坡上的建 筑和构筑物58:荷载的规定计算项目计算内容何载组合抗力限值地基承载力计算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标准组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地基变形计算建筑物沉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准永久组合地基变形允许值稳定性计算土压力,滑坡推力,地基及斜坡的稳定性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基本组合, 但分项系数取1.0基础结构承载力计算基础或承台高度,结构截面,结构内力,配筋及材料强度验算承载力极限状

24、态下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 系数材料强度的设计值基础抗裂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正常使用极限状 态下的标准组合59: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名称符号三项比例表达式常用换算公式单位常见的数值范围干密度PdmsPd =丄VPPd =1 +wdsPd-Pw1 +eg /cm 31.3 1.8 g /cm 3干重度(反应 土颗粒 排列的 密实程 度)ms -g V=A gdsV=Pd gKN /m313 18 KN/m3有效重度n g” d s -1 y =仏1 +eKN /m38 13 KN/m 3孔隙比(反应eVv e =Vsds 化彳e -1Pd粘性土和粉土:土的松密程度)ds +w Re =-1

25、P0.4 1.2砂土:0.3 0.9饱和度(反应 孔隙中 冲水程 度)SrVwS=亠心00%Vvw d sS r=seS w巴S r =r nP11 w0100%59:地基土压力示意图(自己总结)# 1-1.1 II 丨 1 1 11 ftMWh 1 .it +広帅一们曲理丨.丄力值(P)-/ D 1 - - /+ 说明:计算基础底板内力时用 P,计算地基承载力时用P160:基础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规范9.5.2条有专门的规定。注意查阅61:地基基础827的图解184: IEF_ HF 一 IH 十 丨口62:钢规范5.1.2的条文说明了为什么要用换算长细比。63:钢规范附录 D中的关于

26、横梁远端 铰接或者嵌固,指的应该是与主体结 构或者大地的铰接与嵌固64:总结下有关 混凝土及地基基础的冲切破坏。65: 土的工程分类A:无粘性土(碎石土,砂土)主要以粒度成分进行分类。粘性土主要以塑性指 数进行分类。粉土是介于无粘性土和粘性土之间的过渡性土,其分类要考虑粒 度成分和塑性指数两方面的因素。B:粘性土分类: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称为粘性土Ip 17 粘土10 : I p _17 粉质粘土C: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的土称为粉土,其性质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 D: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淀,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大于液 限,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 1.5 的粘性土称为淤泥;当天然孔隙比小于 1.5 但大 于等于 1.0 时称为淤泥质土。这类土亦称为软土。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