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818024 上传时间:2022-01-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咏史唐代诗人戎昱,原文注释、鉴赏本文导读:咏史1汉家青史上2,计拙是和亲3社稷依明主4,安危托妇人5岂能将玉貌6,便拟静胡尘7地下千年骨8,谁为辅佐臣?9词语注释咏史:一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云溪 友议汉家:汉朝。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 世就称史册为青史。计拙:计谋拙劣。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 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 免遭受侵扰的政策。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 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拟:意欲;打算。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 胡:汉唐时期

2、,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 胡人”尘: 指烟尘,代战争。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 宗时代约千年,故称。辅佐:辅助。白话译文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文学鉴赏首联开门见山,直抒历史。翻开汉王朝的历史,里面记 载着很多的和亲与通婚之事。如汉武帝刘彻将细君嫁到乌孙 王国,汉元帝刘奭把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等。这种和亲或通 婚政策并没能阻止大汉王朝的衰败,挽救它江河日下的颓势。 由此可见,这种计策是极其短见和拙劣的。这里其实是以汉 喻唐。他

3、在这里回顾了历史上某些和亲”政策的教训,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表明了对执行这种政策的鲜明态度。颔联单刀直入,诗人在这里直白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 国家的稳定在于君主的圣明,大臣的贤能,而将一个国家的 安危寄托在一个和亲或通婚的女子身上,那是靠不住的,也 是极其危险的。实施这种和亲政策,正暴露了君王的昏庸、 将相的无能。诗人洞察和亲政策的虚弱,表现出了识见的高 远和对时局的忧虑。颈联鞭辟入里,揭露实质。目睹当时的社会事实,诗人 痛心疾首,诗人对唐王朝采取这种屈辱的和亲、通婚政策, 意欲求得天下太平的做法,很是不满,于是在此直接大胆地 给它敲响了警钟,一个 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可耻和屈膝投 降本质揭

4、露无遗。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在这里实际上是讽刺了唐王朝所谓的国家重臣的庸懦无能,感叹当今朝廷缺少真 正得力的大臣来维护江山社稷。最后两句作者以历史的名义 提出责问,使诗意更宏大深广。这首诗,诗人反对以屈辱为条件去暂时求得国家安宁的 和亲政策,无疑是正确,有见地的,体现了崇高的民族尊严 和爱国思想。当然,至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得失,要具体分 析,如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远嫁南匈奴,对促进民族和睦, 边境安宁,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能一概予以否定。作者多次 参加边庭幕府的征讨活动,对国家民族命运非常关切,坚决 主张抗击外族侵扰。这首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朝故事来讥斥唐代君 王同样的做法,诗意显露,态度鲜明,起到了很好的讽谏作 用。语言朴素凝练,通俗易懂,感情激昂痛切,真实动人。 由于感情上愤懑激越,所以这首诗的缺点也就在于过度直露, 缺少含蓄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