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大使馆妈妈导学案 语文版 学案.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3843523 上传时间:2022-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大使馆妈妈导学案 语文版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大使馆妈妈导学案 语文版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大使馆妈妈导学案 语文版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大使馆妈妈导学案 语文版 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 大使馆妈妈导学案 语文版 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6 大使馆妈妈 课题大使馆妈妈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课设计重在抓住描写大使馆工作人员帮助陈小龙的语句,反复阅读,体会大使馆工作人员对陈小龙的关爱,细细品味陈小龙心情的变化,感悟他对祖国的爱和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学前准备1. 搜集关于大使馆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援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3.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学习重点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援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

2、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1.导入:人们常把祖国比作妈妈,而大使馆,就是在世界各个角落让自己的“孩子”停靠的“驿站”。板书课题。2.引导学生交流大使馆的资料。1.齐读课题。2.自由交流大使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出示自读要求:(1)自学生字词。(2)熟读课文。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3.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检查初读情况。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2.小组合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全班交流。(1)新词理解。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只身在外,十分孤单。落魄:穷困

3、失意。热忱:热心,热情。(2)课文主要写的是陈小龙去荷兰找舅舅,由于语言不通,他不知所措,后来,在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舅舅的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1.出示自读提示:(1)在布拉格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怎样的心情?(2)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3)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2.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3.组织全班交流。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5.组织展示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3.全班交流。4.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5.全班展示读。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启发思考:你喜欢文中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吗?为什么?2.组织全班交流。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在解决文中重点问题“陈小龙为什么称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陈小龙在什么情况下得到大使馆的帮助的,然后让学生找出大使馆是怎样帮助他的。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基本都能找到:是大使馆派人把陈小龙接到大使馆,并照顾他。但这些似乎都不能成为称大使馆为“妈妈”的有力证据,因为“妈妈”二字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们不会轻易地叫别人为“妈妈”。通过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当时陈小龙的处境,进而理解陈小龙称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