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385708 上传时间:2018-12-1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最新(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最新(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优秀名师资料.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1、物质溶解于水时,有的放热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有的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请用广口瓶、试管、弯曲成如下左图所示形状的玻璃管、合适的橡皮塞和水,设计一个实验装置,能用它研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画出装置图,并简述其原理。 解析:可设计如上右图所示的装置:在玻璃管中装入少量水,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按照图连接好装置。如果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A(如氢氧化钠等),充分溶解,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左低右高。这说明广口瓶内气压增大,则温度升高,所以,A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如果向试管中加入某物质B(如硝酸铵等),充分溶解,可以

2、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水左高右低。这说明广口瓶内气压减小,则温度下降,所以,B物质溶解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评注:物质溶解于水时,有的物质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同时伴随着放热现象,如: CaO+HO=Ca(OH)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222.请将下面B选项中与A选项中相关说法的序号,填在A项中对应的括号内。 A项 ? 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 ? 碘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 ) ? 固体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 ?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 用汽油和洗涤剂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B项 a.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大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b. 不同物质

3、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 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洗涤剂能将油污乳化成小液滴而洗掉 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 d. e. 同种物质在不同容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分析 本题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溶解的过程及其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乳化现象、物质的溶解性等,这些知识点都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紧密相连,弄懂了它们对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很有帮助。溶解的过程包含着物理变化过程和化学变化过程。即吸收热量的溶质分子(或离子)香水中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水合过程。最终形成的溶液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则取决于以上两个过程中吸收

4、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当Q扩散Q水合时,Q吸Q放,溶液温度降低;当Q扩散Q水合时,Q吸Q放,溶液温度升高。乳化并不等同于溶解,溶解最终形成的是溶液,乳化最终形成的是乳浊液。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中内因也就是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是主要的。 答案:?-e ?-b ?-a ?-d ?-c 初中化学溶解度知识点总结 如图所示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1)当温度 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3)图中P点表示KNO的 溶解。 3(4)当温度为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解析 理解溶解度曲线要掌握点

5、的含义:溶解度曲线上的点都表示一定温度下(横坐标)的溶碟度(纵坐标);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横坐标所示的温度下,二者具有相同的溶解度(纵坐标值);曲线上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曲线下的任意一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1)等于25 ?;(2)小于25 ?;(3)不饱和;(4)20 g 初中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点总结 例1 预防“非典”(SARS),家庭、学校经常使用过氧乙酸(CHCOOOH)作消毒剂,它是一3种具有腐蚀性、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分解产生氧气,有杀菌、漂白作用。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市售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若要配制0.1,的该消毒液2 000

6、g,需20%的过氧乙酸溶液质量为 。 答案:76;10 g。 关键点:(1)CHCOOOH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63+14=76 (2)设需20,的过氧乙酸3的质量为x 则20,x = 0.1,2 000 g x=10 g 例2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示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 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 ?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 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 g12,的

7、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 100 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100 g24,的氨水中加入100 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 mL(保留到0.1)。 答案:(1)增大;减小 (2)等于 (3)210.5 方法点:?从表中的数据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加溶剂的质量为x,12,100 g = 6,(100 g+x) x=100 g。 ?稀释后氨水的体积为:(100 g+100 g)?0.95 g/ mL=210.5 m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

8、.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例1】用三种化学方法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硫酸,完成下列表格: 方案编号 实验、现象、结论(用文字叙述) 1 2 3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包括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碱的化学性质包括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答案: 方案编号 实验、现象、结论(用文字叙述) 1 紫色石蕊试液,使其变蓝的为氢氧化钙溶液,使其变红的为稀硫酸。 2 二氧化碳,

9、能变浑浊的为氢氧化钙溶液,无现象的为稀硫酸。 3 锌粒,有气泡产生的为稀硫酸,无现象的为氢氧化钙溶液 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吗,请写在下面: +-【例2】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O、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实验步骤: 2(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NaCl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实验(1)看到的现象是_,你得出的结论是_; + 实验(2)

10、看到的现象是_,说明Na离子_; 实验(3)看到的现象是_,你得出的结论是_。 +-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O、Na、OH等粒子,是哪种粒子,使指示剂变色,可从三2方面进行探究。 (1)蒸馏水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 (2)NaCl溶液(含Na)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3)NaOH溶液(含OH)能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本题告诉我们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 答案:(1)不变红,HO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不变红,Na离子不能使无色2-酚酞试液变红;(3)变红,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1、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三种不同物质类

11、别的试剂完成三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填写实验报告。 +2- 答案:因为氢氧化钠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CO而生成NaCO。CO能与H结合转化22332+2为二氧化碳气体,COCa能生成不溶于水的CaCO沉淀。则答案是: 33方案一:滴加适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方案二: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方案三:加入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 2、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两瓶白色粉末药品,分别是NaCO和NaHCO。233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进行鉴别,如右图所示: 步骤一:往大小不同的两个锥形瓶中各倒入30 mL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步骤二:用相同的两只气球,分别装入足量的两瓶中的白色粉末,套在步骤一的

12、锥形瓶口上。步骤三:迅速将气球中的药品倒入锥形瓶中。请判断该同学的操作能否达到目的,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等质量分数、同体积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NaCO和NaHCO反应,由化学233方程式 NaCO+2HCl=2NaCl+CO?+HO;NaHCO+HCl=NaCl+CO?+HO 232232273 44 36.5 44 可知:NaHCO生成的CO的质量是NaCO生成CO质量的2倍,故从现象上看,气球大的是32223NaHCO,气球小的是NaCO。 323答案:能达到目的。 NaHCO产生的 CO气体是NaCO产生的CO气体的2倍,所以,加32232入NaHCO的气球体积大。 3实验方案

13、 步骤一 步骤二(选用试剂及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样2 mL于试管中 方案二 取样2 mL于试管中 方案三 取样2 mL于试管中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性实验总结 所用的化学反应,其生成物均没有气体,这似乎是一个缺憾。为弥补这一缺憾,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1(实验装置 取两支相同的具支试管,用乳胶管将其支管连接起来,当中夹上正水夹。在一支具支试管内注入少量5,过氧化氢溶液,试管口套上内盛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小气球并用胶条二次密封。另一支具支试管内盛1cm高的干燥河沙,在实验前放入颗白磷。用挤瘪的小气球套在试管口上,用胶条二次密封。 2(实验操作及现象 将连接好的具支试管放在小试管架上,试管架

14、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试管架。将小气球内的二氧化锰抖落于具支试管内,迅速产生的氧气会使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增大,将气球鼓圆。反应停止后,将试管架连同具支试管重新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由于浮力的作用,天平已不能保持平衡。再次取下试管架,打开止水夹,用手挤瘪装氧气的气球后夹上止水夹。将盛装河沙、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热,白磷在试管内会燃烧起来,冒出浓厚白烟,同时管口的气球迅速瘪了下来,燃烧停止后,将试管架连同具支试管起再次放到天平上。此时,由于浮力的消失,天平会恢复平衡。 3(实验操作注意: 为使气球能鼓起产生浮力,又能瘪下去使浮力消失,具支试管内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和浓度都不

15、应过大,另外,还可在盛装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及连接用的乳胶管内预先充满氧气,赶尽空气。 4(实验现象解释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气和水的质量总和。反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产生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气球鼓起,排开了一部分空气,产生了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浮力,使得天平不能保持平衡;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反应在密闭体系中进行,消耗了氧气,使具支试管内压强减小,气球瘪了下来,产生的浮力随即消失,天平始得恢复平衡。 本实验设计体现了物理、化学知识的融合。可供学生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后,探究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中

16、,质量守恒时的课题时使用。 初中化学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方程式总结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1.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最常用) (实验室制H2用的金属有Zn,Fe,Mg,Al,酸有稀H2SO4和稀HCl )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2.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 铝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Al+ 3AgNO3 = Al(NO3)3 + 3Ag (3)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4. 氧化铁

17、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5.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 6(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7(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 8(盐酸和烧碱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9.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10.氢氧 (6)酸

18、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1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实验室制CO2) 1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13.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14.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15.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CuSO4 + Ba(OH)2 = BaSO4?+ Cu(OH)2? (8)盐 + 盐 - 两种

19、新盐 16(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17(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复分解反应必须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才能发生,且生成物的元素化合价不变。 +1价:HClO ;NaClO;Ca(ClO)2. +5价:HClO3 ;KClO3. +7价:HClO4 ;KClO4. 初中化学酸碱盐性质之酸的通性总结 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1)跟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酸的PH7 (3)跟(H)前的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 酸 + 金属=盐 + 氢气 例:2HC

20、l,Fe=FeCl2,H2? (4)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酸 +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 例:3H2SO4+Fe2O3=Fe2(SO4)3,3H2O (5)跟某些盐反应 酸+碳酸盐=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例:H2SO4,BaCl2=2HCl,BaSO4? (6)跟碱起中和反应 酸+碱?盐+水 例:2HCl,Cu(OH)2=CuCl2,2H2O 2010年中考化学方程式考点总结 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五个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

21、不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关键词的理解 ?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88)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89)

22、?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0) ?镁条燃烧(P9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 ?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组成; ?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化学式。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

23、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4、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九年级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

25、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

26、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27、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2010-2011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

28、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

29、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

30、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

31、,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32、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

33、“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

34、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35、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

36、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

37、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

38、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

39、,(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

40、,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六、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了解金

41、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二、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金属的用途。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用途;如:Cu、Fe、Al。 三、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的特性 举例说明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四、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百炼成钢“蕴涵着什么化学知识,列举常见的生铁和钢制品。 五、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观点

42、出发举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六、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3)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4)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置换与被置换的顺序: Z

43、nFe与CuSO4反应,置换时-先强后弱,所以Zn先与CuSO4反应; Fe与Cu(NO3)2、AgNO3混合溶液反应,置换时-先弱后强,所以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 八、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 有哪些常见的铁矿石和铝矿石,写出它们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九、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1)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必不可少; 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水有关;水必不可少 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两个必不可少。 (2)防止锈蚀的原理,方法,说出几种具体做法,

44、 十、了解从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炼铁的原理;(2)方程式,(3)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 十一、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九单元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

45、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KNO3/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

46、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C浓%=M稀*C稀%或M浓*C浓%=(M浓+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