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I卷.doc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39484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28分)1. (2分) (2018高一下陆川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客服_的保守思想。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_的行为,公安部门更应该加大惩处的力度。报载,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放他一马,情愿不做官,回家去种田。这种_真是可笑至极。A . 举棋不定违法乱纪 不情之请B . 畏首畏尾 违法乱纪 厚颜无耻C . 畏首畏尾铤而走险 厚颜无耻D . 举棋不

2、定铤而走险不情之请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A . 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酝酿、写作、构思了。B . 人类社会的发展证明,一个国家,个民族,其凝聚力的强弱,决定性因素在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建设状况。C . 那年,我响应党的号召,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毅然到大西北当了新型农民。从此,我的人生就被改变了。D .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3. (2分) (2017高二下姜堰期中) 如果唐朝的韩愈给柳宗元写信,那么信中的称谓应该是( )A . 自称退之,称对方子厚B

3、 自称愈,称对方子厚C . 自称退之,称对方宗元D . 自称愈,称对方宗元4.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本由曲、白、科三部分构成,角色有旦、末、净等。B .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 . 屈原开创新诗体“楚辞”,以离骚为代表,被后人称为“骚体”。离骚和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D .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5. (2分)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

4、当的一项是( )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从较高层次的要求说,要积极研究它,挖掘它的深刻内涵,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将它发扬光大。从较低层次的要求说,要正确的理解它,使用它,然而,我们许多人连这起码的要求也做不到。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A . 成语是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B . 我们应该善待成语这份遗产。C . 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和使用成语。D . 生活中误用成语的现象十分普遍。6. (3分) (2018镇江模拟)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边城中六次提到了“虎耳草”,重复出现在梦中和现实中的虎耳草,把翠

5、翠隐秘纯真的情爱烘托得淋漓尽致。B . 有诗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赞得是赵子龙。C . 老人与海中大海是生存环境的象征。它是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大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勇气和毅力的场所。D . 哈姆莱特借丹麦的故事,反映的实际是l6世纪法国的现实: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廷;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E . 茶馆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7. (15分) (2017高三上海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

6、料,完成下列小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许多批评家主张散文不得放弃“边界”。即使古代散文不存在一个稳定的散文文类,现代散文也到了建章立制的时候。然在我看来,散文的“边界”可以撤除;换言之,诗、小说、戏剧之外均可成为散文。事实上,这就是我认定散文疆域的参照坐标。诗的节奏、押韵以及铿锵语调具有严饬的形式感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摒弃世俗的美学高度;散文则是流水般的叙述话语,而且,这种叙述话语松弛、从容,直面琐碎卑微的日子,充满日常的烟火气息。因此,散文与小说时常面目相近,甚至不分伯仲。考察二者的区别,许多人聚焦于“虚构”:散文必须纪实,小说允许虚构。为什么小说拥有虚构的特权而散文不得染指?在我看来,与其说小

7、说占有了虚构之利而将笨拙的纪实扔给了散文,不如考虑二者的分疆而治带来了什么。小说必须有偿使用虚构,它通常以传奇性、戏剧性和悬念回报虚构即以想象打破庸常现实的平淡与乏味。相反,散文不屑于虚构,它的自信是洞悟平淡背后的玄机与妙趣,以内心的起伏取代情节的跌宕。不言而喻,以上粗糙的概括忽略了许多例外,这犹如放弃细节的精雕细琢换取基本轮廓的浮现,仅仅列举几个有限的参照标识,散文的“边界”勘察远未精确。王若虚的文辨曾经对于文体发表了一个睿智的观点:“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意即各种文体规范并非僵硬的教条。必要的时候,文学必须有勇气破门而出。(选自南帆文无定法,有删改)(1) 作者为什么认为散文的“边界”可以

8、撤除? (2) 作者认为散文与小说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 (3) 简要阐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8. (11分) (2015高一上巴彦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

9、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

10、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注】友于:兄弟之爱。祥日:丧祭名。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除:授予官职B

11、 . 思远不从,案事如故案:查究C . 今一旦赞人如此事赞:赞同D . 卿可数诣王思远诣:拜访(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A . B . C . D .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B . 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晏等人让他停止做

12、此事,思远不从。C . 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D . 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9. (11分) (2019高一上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第进士 , 历州县。熙宁初,或荐之王安石。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

13、不良也,而吏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隆下不尽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早,淮、渐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还报合旨,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复丞司农。为监察御史里行,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字属并言中正任使太熏常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日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河决曹村。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遗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未几狱成,始悔之。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辽

14、人求代北地,廉言:“分水画境,失中国险園,启豺狼心。”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民股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忍自竭根本邪?”即奏云:“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既,大军潰归,中正嫁罪于转饷。廉诣上党对理,坐貶秩。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明年,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黄廉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

15、不可长也/B .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C .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幸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D .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 . 熙宁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C

16、 . 中国,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D . 文中的“除”“擢”“进”“迁”都与官职变动有关,且这里都指官职升迁。(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黄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被王安石问及免役的事,用旧法对答。并上报神宗说新法不是不好,只是地方推行走样,让百姓深受其害。B . 黄廉恪尽职守,为官坚持原则。他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王中正任职的事,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C . 黄廉办事灵活,生性宽厚仁慈。他在黄河曹村决口受灾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能根据灾民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17、使大量灾民存活下来。D . 黄廉认识精辟,理案效果欠佳。他对辽国人要求得到代北地区分析到位,因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加之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他而获罪贬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质私牛面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10. (8分) (2017高二上黔南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18、 A .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 .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C .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D . “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E . “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2) 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11. (1分) _,铁马秋风大散关。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2. (12分) (2019高二下扬州期末

1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野草莓吉布鹰升妈妈松土的时候,找到了一只雏野鸡!听到这个消息,我乐不可支,情不自禁地拍掌,惊喜地跳起来。“雏野鸡要喂什么?”我问。“当然是喂小小的、白白的蚂蚁蛋,小蚯蚓和麦粒也可以。”尔果说。“要是我爸回来就好了。他可以帮我喂雏野鸡,也能编竹篓什么的,把雏野鸡放在里面多好。”我说。“关雏野鸡的竹篓我倒是可以给你编,不过养雏野鸡很辛苦。再说,你不是要跟你爸到外地读书吗?”“是啊可是,我想这儿的家。”“不过上学最重要。你看,像我这样的,想到县城读书都没有条件。你呀,还是听你爸的吧。”“尔果,你说我奇怪不?我不想离开这里,但又想看看城市是什么样的。”“瞧你,想这么

20、多干什么,你又想你爸了。”我的确很想念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望着渺茫的远方,我的眼里噙了幸福的泪。我说,“尔果,要是我真的到外面读书了,咱们要多长时间才能见面?要是那所学校里的孩子欺负我,咋办?”“不会的,你怕什么!”此时,我们的羊群已经迈着细碎的步子从山冈下来。葱绿的山冈,湛蓝的天空挂了几朵雪白的云。山冈下广袤的坡地上那一片片绿油油的燕麦已经抽出了穗子,在风中如波浪起伏。不一会儿,夕阳西斜,羊群从山冈归来。每天这个时候,羊儿们都知道该回家了。风轻轻吹,送来一阵阵草木清香。山地岩石和树林投下的阴影越来越长。归鸟的叫声渐渐沉寂。“嘟霍嘟霍”的声音传来时,我想到了妈逮住的那只雏野鸡。我们赶着各家的羊儿

21、往村子方向走去。羊道上,羊儿们迈着细碎的步子,腾起了一阵阵细细的尘灰。村子里,木板房疏疏落落,一缕缕炊烟升腾。房子附近,广袤的土地里紫色和雪白的洋芋花如星星密布。牧羊人吆喝着羊往山下走去。不一会儿,羊儿们回到了棚舍里。“哥,你回来了?”阿依高兴地说,“妈带回了一只漂亮的小鸟。”“你说的那只小鸟不是雏野鸡吗?”我问。“不是。”阿依回答。“那是什么呢?”我问。“我不知道,但小鸟很漂亮。妈说它叫兹兹瓦沙。”“你吃的野草莓是妈采来的吗?”“当然是了。”妈是没有时间去采野草莓的。再说,妈劳作的地方是没有野草莓的。我进了屋,妈正在烧火煮饭,我问她:“妈,你不是逮了一只雏野鸡吗?”“是啊!可是被伍萨要走了。

22、妈说的伍萨是个会养野鸡的孩子,他家和我家隔了一条小河。我没想到妈逮住雏野鸡的事一下子被全村人知道了。妈往火塘里加柴,说:“伍萨是专门拿这只兹兹瓦沙来换雏野鸡的。你看,这只兹兹瓦沙多漂亮!”“我才不管,我要雏野鸡。雏野鸡养大了,可以用来逮其它的野鸡。”“孩子,你养不活雏野鸡。与其这样,不如让别人去养。”“我不干,谁说我养不活!”我几乎哭了出来。“伍萨怕你伤心。为了逮住这只兹兹瓦沙,他差点儿从悬崖上摔下来。”“妈,这怎么说?”“兹兹瓦沙把巢筑在陡峭的悬崖上。伍萨爬上悬崖,用帽子扣住那只小鸟,下来的时候脚滑,幸好他抓住了崖上的一根树枝。”妈说,不时“噗噗”地吹着火塘,然后抬眼望着我,“那些野草莓也

23、是长在悬崖斜坡上的。他去采来这一竹篓的野草莓花了好几个小时,多不容易呀。”我看了看竹篓里的草莓,一颗颗色鲜而饱满。“人家拿野草莓和小鸟来换,你还哭,亏你还是个小伙子,就这么小气,叫人笑话。”妈注视着我,“再说,你爸要带你上学了,你哪有时间养雏野鸡呢?”“城里是没有野草莓的。孩子,你快吃吧。”那只“兹兹瓦沙”扑棱棱振翅飞起来,却被困在竹篓里。阿依手指着竹篓,说:“哥,我们把它放了吧,它好可怜!”我望了望阿依说:“好吧!”“兹兹瓦沙”扑棱棱从我手里飞走,高兴地飞过我家上空,飞向远方。阿依吃着野草莓,望着小鸟消失的远方说:“小鸟多高兴,它会感激我们的。”我也从竹篓里抓了一把野草莓放进嘴里吃了起来,甜

24、甜的,很是舒心。(节选自小溪流,有改动)(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通过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几个乡村孩童的形象,尓果的多知多能,伍萨的勇敢善良,阿依的憨态可掬,都跃然纸上。B . 文章中有多处对乡村环境的细致描写,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表现小说主旨不可或缺。C . 小说开始部分写“我”与尓果的交谈,交代了“我”即将离开农村到城里上学,这是下文“我”放掉小鸟的主要原因。D . “我的眼里噙了幸福的泪”,这里的“幸福”是因为“我”即将到城里上学,能够学到知识,还能看到在远方工作的爸爸。(2) 请结合全文情节,简要分析“我”在雏

25、野鸡、小鸟事情上的心理变化过程。 (3) 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野草莓”为题的妙处。 13. (15分) (2018高三下海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在以经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国古代社会,诗经被尊奉为人伦教化的神圣经典,与文学总集分途著录,形成了文学总集不录诗经作品的文学禁忌。随着经学内部的嬗变和诗经文学阐释的发展,隋代王通和唐代刘迅相继“续诗”,选录诗经之后的诗歌并纳入诗教范畴。“续诗”不仅很难达到其经学目的,反而容易使人们从汉魏六朝诗歌的情貌特征,推想诗经的本来面目,成为解构经学和尊经意识的潜在异质,为诗经入选文学总集提供了反向的启示。宋代朱熹设想编纂一部收录诗经楚辞和后世

26、诗歌的大型诗歌总集,直接为文学总集选录诗经做了理论准备。但朱熹最终未能将自己的构想付诸实施,也预示着总集选录诗经的思想阻力依然强大。直到明代,才出现诗学正宗汇古菁华诗冶等真正选录诗经作品的文学总集,诗经走下经学的神坛,融入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晚明总集选录诗经并不偶然,而与当时诗经文学阐释的繁荣局面相呼应,是诗经文学身份得以彰显和认可的最直观、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诗经文学主体身份最终确立的精彩预演的关键步骤,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 诗经文学主体身份的最终确立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请加以概括。 (2) 请具体解释“反向的启示”在文中的意思。 (3) 以氓为例,谈谈诗经文学性的具体体现。 六

27、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 (5分) (2018高三上铜仁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莫泊桑项链的结尾写道: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那些细小的事能决定你一生的原因是什么,小说这样的结尾让你能联想到哪些相关的人、物、事,你自己对此有没有体验和感悟,请根据这段话引发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七、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0分)15. (5分) (2017高三上海安期中)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回名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请简要写出宝钗“小惠

28、全大体”的内容。 16. (5分) (2017高三上海安期中) 阿Q正传第九章题为“大团圆”,有人认为作者使用“题喜文悲”的反讽技巧,反思了国民性的弱点。请列举本章中体现这种反讽技巧的相关情节。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7-2、7-3、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8-1、8-2、8-3、8-4、9-1、9-2、9-3、9-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10-1、10-2、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11-1、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2-1、12-2、12-3、13-1、13-2、13-3、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4-1、七、 中国名著 (共2题;共10分)15-1、1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