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59931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本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 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课时重点难点:平均数的意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学习过程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1、预习课本92-93页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标出来。2、通过预习,我认为男生与女生相比, 套得准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要判断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为什么要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2、2、出示学习菜单:(1)书中有几种方法求男生平均成绩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2)仔细看统计图的变化过程,思考是如何分的?(3)怎样列算式计算?归纳总结: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3、研究平均数的意义。(1)这个7分就是男生每人实际得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2)请你仔细观察平均数与原来的这一组数,你发现了什么?4、算女生平均分。(1)先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2)大家估计得准不准呢?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3)说说你的验证方法。(4)为什么要除以5?小组讨论菜单中的问题点拨: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点拨:这种方法叫:“求和均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练习

3、检测与问题延伸: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1)怎样移动笔筒里的铅笔?(2)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3)如果从第一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再从第二个笔筒里拿出5枝放入第三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4)如果从第三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再从第一个笔筒里拿出3枝放入第二个笔筒,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5)关于笔筒的三个平均数,有变化吗?为什么?2、“想想做做”第二题说说你是怎样做的?3、小林参加了三场套圈比赛,下面是小林套中个数的统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成绩小 林121110小林第三次套中的个数是多少呢?4、教材第97页的“你知道吗?”5、检测:想想做做第3、4题小组交

4、流、汇报根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明确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结合实际问题(男女生套圈比赛)哪个队会获胜?要判断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为什么要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认识到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另外,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移多补少,一种是求和均分。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