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签化”到“去标签化”: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反思.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63068 上传时间:2022-0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6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标签化”到“去标签化”: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标签化”到“去标签化”: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标签化”到“去标签化”: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标签化”到“去标签化”: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标签化”到“去标签化”: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反思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结果, 也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社会工作是一种在新时代兴起的专业服务, 对分析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 社会工作在介入留守儿童专业服务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 , 导致服务效果不佳。对于留守儿童来说, 那些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不仅使社会以一种异样的眼光看待留守儿童 , 而且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构建。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在 “社会工作介入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 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 梳理出社会工作在介入留守儿童的专业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

2、标签化现象: 第一 , 语言色彩的“偏见性” , 异于他人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也就标志着这留守儿童已经被贴上与别人不一样的 “标签” ; 第二 , 活动环节的 “引导性 , 即社工在设置活动环节时, 存在引导留守儿童承认自身留守的事实 ; 第三 ,案主为本的” 缺失性” , 社工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留守儿童, 会导致服务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 , 本文分析了 “标签化” 视角下社会工作者为留守儿童服务的问题, 并以社工在实习期间所接触的相关案例为依托, 重新审视社会工作在介入留守儿童服务项目中的实务运用 , 从而探析介入视角与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实务中的创新应用 , 梳理出一个正向的规避“标签化”的做法。本文的创新性在于 , 对留守儿童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服务实践进行反思, 梳理出在观念、 语言、 行动方面存在的 “标签化” 做法 , 总结原因 , 发挥 “去标签化”理论的指导作用 , 运用优势视角、生态理论尝试从实践者的视角出发去探求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专业服务中的“去标签化”的有效方式, 同时也为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未来开展相关的服务项目提供了新的借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