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88668 上传时间:2022-01-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页感悟美术教育的新话语体验是进行美术活动的基础,任何美术活动的方式都是在自身体验的基 础上进行的;体验是一种活动和结果,作为一种教育学的话语已被我国教育学者 所关注,它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 重要策略和变革先点。一、体验是美术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大纲上的突破。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 和质量要求。美术课程标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美术课 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2、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毋庸质疑,它对美术 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体验、自身理解、自身解读,课程的内容和意义 在本质上对不同的人必然是不同的。因此,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师生真 切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的“体验课程。与现行的美术教学大纲相比,美术课程标准不仅突出了以学生 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特别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学 习方法和过程,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它更关注了学生学习时的体验,体验也使 美术学习进入了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美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不再仅仅 属于认知、理论范畴,它已扩展

3、到情感、生理和人格领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 中,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到陶冶,丰富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不难看出,美术课程标准也是美 术课程观上的一次变革,它必然对教学改革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二、体验是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此次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内容设计 上,改变了以往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以教学活动来 设立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这种把教学内容由静态平面转化为动态与“立体的划分,突出了学生主体 的作用,更突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的重要地

4、位。发挥学生主体性必须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自然成为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它变改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 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 性的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而体验性则是 现代学习方式最突出的特征。体验是身临其境或亲自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 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 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亲历中获得 认知和情感。美术活动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在创作欣赏者自身体验的基础 上进行的。基础

5、美术教育面对的是中小学生,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 诉诸心理、生理,乂诉诸情感的美术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加以体验, 更需要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完成任务,到达掌握知识和技能目的, 不能以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情和认识,而是在美术活动体验中到乐趣,培养 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趣味。这种情感和理性的统一,脑力与体力的结合, 与现代教育心理学所倡导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各种疑难。 困惑和矛盾,学生只有经历探索新知,才能与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学观是一致的。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

6、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信 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他们反对传统教学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 学,这种教学是使学习者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现实生活中 遇到的问题。这富有创建性教学思想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或 心理上虚拟经历,获得认识或情感。这种实践、心理的亲历性正是体验的本质特 征。美术教学中,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 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等方式也是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增强 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三、体验是其个性特征和美术价值观的统一体。从体验的个性特征来看,由于每个人的遗

7、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 件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在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气质、需要各不相同、各 有侧重,这种个性的本质特征的独特性的不同,必然对事物的前理解不同,故体 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 得到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情感。因此体验是个人的、个性的,是不能相互取 代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个性的体现,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没有个性的存 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也就不会有创造力。因此,丰富而自由的个性是一个 社会能产生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艺术作品展示人的丰富性之所 在。美术作为造型视觉艺术,在促进人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方面,在促进个性形

8、成与全面发展方面,体现出独特的价值。美术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 艺术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从我国的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更多的是一种导向性目标, 而非标准性目标,这就意味着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未必达到一个标准,应在 自己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实际上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个性本质特 征的独特性,也就是保护学生的差异性,因为差异不仅是美术教育的基础,更是 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 完全、自由的发展。正因如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把:尊重个性、 重视个性发展列为教育原则。体验是美术活动的最基本的因素,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 求意义的方式,体验作为“体验课程和教育学中的一种话语,值得每位美术教 师在美术教学中探究。参考文献:1: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一一与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3: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中国美术教育有关论文 第4页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