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998850 上传时间:2022-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和理解诗句的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2、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3、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诵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写好生字词的小黑板、录音机、朗诵带。【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

2、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历史,如果我们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么,读这首诗就会感到分外亲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就是说,那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理想是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斗的结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已经奋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奋斗,也必将胜利完成。”这就是说,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是

3、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的手中实现,党和人民殷切期望我们志存高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青少年时期正是树立理想的时期,读理想这首诗,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二、整体感知1、检测字词、扫通障碍:找一名学生读“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字词;学生领读,老师出示投影,纠正重点字词。寂寥(lio):寂静;空旷。玷污(din):弄脏,比喻辱没。诅咒(z zhu):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洗濯(zhu):洗。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

4、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倔强(ju jing):(性情)刚强不屈。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先各自练读,再全班齐读。3、请同学们逐节探究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再齐声朗读。4、老师点拨解疑: 第一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这一节主要是说,

5、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第三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二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第三节是在第二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引导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一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

6、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四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训其艰巨性、长期性。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就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充满活力。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

7、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所追求析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怀有崇高理想的人被人误解,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这在尚未觉悟的人看来是大逆不道,躲避、反对,奋斗者的处境就陷入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小结:诗歌的二、三两节大意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四、五、六、七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

8、分号。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点出了理想对人的灵魂起着巨大的作用。“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9、,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5、根据各节大意,理清本诗结构:第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2、3两节谈理想的历史意义;4、5、6、7节谈

10、理想的人格意义;8、9、10、11节谈理想的人生意义。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三、自主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在最能打动你的诗句下作上标记,说说原因(学生自由谈,答案不拘一格)有些诗句能很快激起我们的共鸣,如第2节、第五节、第7节、第8节、第11节中的一些诗句,老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实例来印证,从而体会诗情。有些诗句如长者的谆谆告诫,不妨让学生多读读,领会其意味。如“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有些诗句富有哲理,如

11、:“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说说其中蕴涵的哲理。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进行表情朗读。教师穿插朗读基本技巧指导:感情的把握、重音的确立、节奏的划分、语调的变化等。四、合作探究1、学生朗读全诗,加深理解: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获得的朗读知识,艺术化地背诵佳句或全诗。可采用竞赛背诵的形式,也可采用表演式,可小组合作,还可师生、男女生、领合式表演。2、学习诗歌的语言:学生两人合作,一人说一人记,互相评论,向全班推荐佳句,教师板书。五、拓展延伸1、课外阅读陈群的理想的阶梯和张有斌的追求。2、运用学到的诗歌知识,选自己喜爱的对象,做首小诗。【理想的语文教学设计】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