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作]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17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00655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工作]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17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工作]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17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工作]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17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工作]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17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工作]杭州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17优秀名师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工作杭州2013高考命题比赛参赛试题高中历史172013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卷说明: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 1、明末黄梨洲著明夷待访录写道:“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材料中不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的是: A、反对废除丞相制度 B、主张权力继承以个人的才能为标准C、丞相可以补救君主能力的缺失 D、废除丞相后不再有贤明的君主原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尤其是整理材料

2、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分析的是相劝与君权的互补关系由此提出废除宰相制度的弊端AC选项正确。B选项没有在材料中体现D表达的意思与材料不符。所以选择D.2、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A、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 B、明代农民生活富足 C、明代工商业者被统治阶级笼络 D、“工商皆本”思想被社会接受原创本题中的两个政策学生

3、都比较陌生但是材料已经做了补充说明如果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联系古代人民承担的赋税徭役以及明朝的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等知识可以回答但难度较大。古代社会一直是重农抑商、农民也处于被统治阶级承受剥削压迫所以BC选项错误D选项时间和表述都有问题。A选项需要做转化即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分析上述政策促进资本主义萌芽所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等因素。3、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分析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农业与11至13世纪英国农业发展对比情况如下表格,分析 每一劳动力平均产出 对比(以英国为100%) 英国 239 100% 战国 397 166% 西汉 585 245% A、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超过同一时期的英国 B

4、、战国和西汉时期中国人口比英国多 C、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精耕细作的小农户个体经营 D、英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的战国时期 原创王家范的这则材料是偶然得到感觉也比较新鲜把中英古代农业经济比比较。这则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所列数据的时间不是中英同一时期的英国晚于中国因此A错误D项也是不能做比较的。农业发展和人口是有关系的但是单位劳动力的产出不能和人口多少成绝对比例所以B错误。虽然数据时间不对应但是可以看出晚几个世纪的英国劳动力单位产出还不如更早的中国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水平更高而当时主要的生产方式就是小农经济所以D选项正确。4、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中国近三百年的时期内,反对外来因素的民

5、族或者种族抗争,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史主题,它时而浮现在表面,时而转入地下。这种动力经久持续近代中国的历史可被视为一部民族主义革命的历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族主义革命的历史”的是: A、康熙抗击沙俄,收复雅克萨 B、三元里抗英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原创材料选自徐中约先生的著作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是否可以把材料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材料开始虽然讲是“近三百年“但是提问的角度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所以A不符合。BCD都符合反对外来民族或者种族的抗争而且都是整个近代社会中典型的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5动奋

6、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据此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应付挑战的主动奋斗开始于洋务运动 B、西方侵略促进中国民族的觉醒C、中国近代的反应是由于西方侵略引起的 D、近代中国摆脱了儒家思想影响原创同样选自徐中约先生的著作在分析材料同时对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考查要求较高特别是一些易错点难点。由于民族危机中国开始探索挽救危机的方法B正确但是开始并不是洋务运动所以A错误。C选项要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的反应不仅仅只是因为西方

7、的侵略所以错误。D没有在材料中体现说法本身也不对。 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西方的极度多样性使人们明白,所谓西化必须是有选择的。即便在现代中国,外来刺激下的革新也必须是传统中的变革。因为,即使与传统最惊人的决裂也仍旧发生在日日相沿的中国方式与氛围之中。”由此分析正确的是A、西方文明的多样性使中国文明发展也呈现多样性 B、近代中国西化都没有抛弃传统 C、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无法动摇 D、近代中国西化选择的对象不断在变化原创费正清是美籍历史学家很多观点比较新颖今年来也逐渐被国内学者重视采纳这则材料既与书本知识联系又需要学生有一定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虽然材料提到中西文明的多样性但是不能成为

8、因果关系所以A错误。近代中国西化是没有异议的但是有些是抛弃传统了的如新文化运动中出现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所以B错误。既然是西化那么传统文化肯定受到冲击近代中国历史表明传统文化是被动摇的C错误。近代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从英国、日本到美国所以D正确。 7、东方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如果不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活动就不可能成功。所有东方国家的革命政党都必须宣布一个明确的土地纲领,并提出要求,彻底废除封建制度以及这种制度的残存物大面积土地的拥有权与包租制。(简? 德格拉斯共产国际19191943文件)由此分析中国的土地制度,正确的是 、中共在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全国农民 AB、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解决

9、了中国的土地问题 C、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纲领满足了农民的要求,获得了对革命的支持原创这份材料根据费正清先生的著作引用得到关于中国近代土地制度的表述结合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中国的土地纲领有中共的也有其他党派的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是三民主义并未解决中国土地问题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制度也不是全国农民的解放所以AB错误。至于三大改造时把农民土地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所以C也错误。D表述正确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之一。 8、下表是19021936年主要国家在华投资(单位为100万美元,括号内数字为各国所占%)有此表分析错误的是 国家 1902

10、1914 1931 1936 英国 260.3(33.0) 607.5(37.7) 1189.2(36.7) 1220.8(35.0) 日本 1.0(0.1) 219.6(13.6) 1136.9(35.1) 1394.0(40.0) 俄国 246.5(31.3) 269.3(16.7) 273.2(8.4) 0.0 美国 19.7(2.5) 49.3(3.1) 196.8(6.1) 298.8(8.6) 法国 91.1(11.6) 171.4(10.7) 192.4(5.9) 234.1(6.7) 资料来源:侯继明外国投资和中国的经济发展A、日本投资额的增加与其逐步侵华息息相关 B、各国在华

11、投资额都有所增加C、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在华投资提供契机 D、一战后英日在中国矛盾日益尖锐原创表格题目的是培养考生读表能力将表格信息转化的能力掌握做此类题的方法。根据时间可以判断日本逐步侵华有利于其在中国的资本输出所以A表述正确。1914年一列的数据表明日本在此期间投资急剧增加结合一战的背景C选项表述正确。同时联系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可以知道D表述正确。根据表格各国投资都有增加除了俄国在1936年为0所以D错误。 9、历史学家徐中约先生分析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有一下几点:虚有其表的军事力量、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失却民心和政府威信、美国调停和援助的失败、社会和经济改革的迟滞。?政府军事战略的失误和骄傲

12、情绪 ?官僚资本的搜刮,激化社会矛盾 ?美国经济侵略的打击 ?国民政府忽视改革,一心内战 A、? B、? C、? D、? 原创此题比较简单只要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结合材料中提出的新的观点就可以判断出来。因此选择是A. 1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一段话:虽然中国人以前谴责尼克松是帝国主义战争贩子,但现在他们发现他代表了一种可能有用的历史动力。中国人正是要同这个人讨论联合国席位、美国的承认、台湾问题的解决、等事项,最重要的是同他讨论改善国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尼克松访华有讨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问题 B、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是中美关系缓和的因素之一 、中国希

13、望解决台湾问题 CD、尼克松访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原创尼克松访华是一个热点知识点考察的内容很多重在历史事件的结果和影响。此题考查的是尼克松访华的背景。难度较小但是容易把知识点之间混淆。尤其是A选项是先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再有访华。其他选项正确。 11、“金银是至高无上的一方面,对出口商予以补助,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让进口商获利甚少或者无利可图,迫使他们放弃进口”这主要指的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垄断主义 D.凯恩斯主义 原创本题材料来源于课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本资料卡片高考有不少题目来源于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和课后习题。

14、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并考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材料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学生对经济思想往往不关注所以本题难度较大。从材料看主要是国家想尽办法获取金银储备因为是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主要指的是主张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凯恩斯主义重心在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高就业为其基本特点垄断主义不是经济思想主要强调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题目内容无关。因而答案选A. 12、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以下不能体现材料意思的是: A、中苏美英等国组成反法

15、西斯同盟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C、朝鲜战争的爆发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原创全球通史是高考常客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了这段话。与用的烂掉的丘吉尔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有点类似。材料意思比较容易理解需要理解的是选项四个事件的背景参考答案选择B。 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2大题,共52分。 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西方思想的涌入始于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对圣经和宗教小册子的翻译。在18101867年间,由基督教传教士翻译的795种译著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类仅占6%。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

16、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一直在反省,但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没有“古今”的原则之争,而且一直这样到1900年左右。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渴望,他们也不是没有,但不像17世纪欧洲文化那么普遍,那么痴迷。 美小约翰?韦尔斯1688年的全球史 材料三 在中西两大文明的交冲对撞之下,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发生嬗变,其中的某些部分出现了变异和式微,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取了其他文明体系、特别是西方文明体系的内容,中华文明更紧密地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融合相同步;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的某

17、些成分仍然在生生不息的固守着、传承着,中华文明仍然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译著类别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内部原因。(8分)变化:由宗教书籍为主到应用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为主。,3分, 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爱国救亡运动的推动,统治者一定程度的倡导。,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世纪欧洲普遍“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主要表现,谈谈中国为什么“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8分) 表现:启蒙思想兴起发展,进行殖民探险和扩张,经典力学体系形成。,4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缺乏创新动力,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

18、人们的思想,闭关政策限制了对世界新知的认识,妄自尊大的华夷观,重经验轻理论的治学传统,鄙薄技术重视功名的文化心理等。,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传统文明嬗变的特征。(8分)特征:资产阶级民主制代替了封建君主制,农耕文明逐步瓦解工业文明兴起,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逐步取代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文化。,8分, 改编。本身对于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比较喜欢,在收录优秀试题的时候恰恰看到有材料一的内容,同时结合其他题目中的相关材料,对于设问进行适当的改编,形成了这一道材料题。 第一问:考察学生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当然要注意题目中“变化”一词,答案的表述要体现出过程。回答这

19、一变化的原因,那么需要在材料时间范围内结合所学进行分析,紧扣主题是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 第二问:其实考察的是明清之际中西方社会的比较,学生既要清晰掌握时间概念,又要能与所学联系。并且分别政治、经济、思想、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对于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要求高。 第三问:此题思路重于具体知识,在给定的时间内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明文明嬗变的特征,这个特征还是从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所以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材料分析、概括、联系、运用能力,如何把材料的信息与所学建立链接是关键,当然培养一种答题的思路也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往往答题一上来就把奶子中有的先写出来,写到哪里算哪里,不会从思路上做整理,导致答案混乱、

20、答案遗漏。2、(28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发展原因、发展动力,城市的功能、结构,城市的地位、作用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 据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据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材料三 英国的城市兴起

21、与繁荣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曼彻斯特在产业革命刚开始时(1760年),人口仅万余人,到了19世纪中叶,人口已达到40万,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180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到1900年人口达到了453(6万。 据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大都市发展的原因。(6分)原因:政局相对稳定,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小农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发展等。,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变化:通商口岸迅速发展,出现

22、新兴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4分,原因:开放通商口岸,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等。,6分每点2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简要说明欧洲近代城市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原因:圈地运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革命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影响:促进文化发展,促进民主政治进步,促进工人运动。 ,4分每点2分答出2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农村改革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资基础还提供了劳动力条件,城市改革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23、,对外开放促进城市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改编。今年全国两会中关于城镇化是一个热点话题,中国的城镇化现在存在很多不同的声音,恰逢新一届政府产生,社会更加关注国家在这一方面的措施会是怎么样的。历史课本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才有这一改编的试题。 第一问:考查学生对于宋朝时代特征的把握和理解,书本中对于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市的发展做过详细的介绍,那么这些都有利于大都市的发展,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需要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应用题第二问:主要掌握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以城市的发展来引出整个社会的变革,清晰时代特征。第三问也是如此,其实是分析改革开放的

24、过程。 所以整个题目既结合了时事热点,也考察了历史阶段特征,既需要学生有学生的概括知识能力,又需要学生有历史横向、纵向整合能力。 历史考试能力考查的几个放方面: 3. 圆的对称性:记忆:?能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为调动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 阅读:?能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弦和直径: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材料处理:能够按题目要求整理材料,能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分辨出有用、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25、。有效信息。 分析: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分析历史结论。 理解:就是要懂得,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与原意相同的含义。 论证:能够用引用、合理推理、正反事例等方法论证说明结论。 (2)相切: 直线和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惟一的公共点做切点.推断:由已知事实与结论,做出合理的判断。 评价:辩证、公正合理、持正确立场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 书面表述:能够文字流畅、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地表述得出的结论。 2013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8分,DACAB DDBAA AB 二、非选择题 1、

26、(1)根据材料一说明译著类别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内部原因。(8分)变化:由宗教书籍为主到应用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为主。(3分) 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爱国救亡运动的推动;统治者一定程度的倡导。(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世纪欧洲普遍“追求新知、探寻异乡”的主要表现,谈谈中国为什么“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8分) 表现:启蒙思想兴起发展;进行殖民探险和扩张;经典力学体系形成。(4分)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缺乏创新动力;八股取士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闭关政策限制了对世界新知的认识;妄自尊大

27、的华夷观;重经验轻理论的治学传统;鄙薄技术,重视功名的文化心理等。(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传统文明嬗变的特征。(8分)特征:资产阶级民主制代替了封建君主制;农耕文明逐步瓦解,工业文明兴起;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逐步取代传统的儒家正统思想文化。(8分)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2、(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宋代大都市发展的原因。(6分)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

28、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原因:政局相对稳定;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小农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易发展等。(6分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变化:通商口岸迅速发展;出现新兴的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4分)原因:开放通商口岸;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等。(6分,每点2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18、19世纪英国城市发展的原因。简要说明欧洲近代城市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原因:圈地运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业革命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影响:促进文化发展;促进民主政治进步;促进工人运动。 (4分,每点2分,答出2 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迅猛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