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12048 上传时间:2022-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说课稿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设计内容1、 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会了约分、通分、 分小数互化的方法, 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2、 教学目标1、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教学关键:通分3、 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3、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回顾总结,完善认知。4、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 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坐缆车要 小时爬山要 小时宾馆 游船码头乘汽车要 小时骑自行车要小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得出: 1/2

4、1/3 5/8 7/81/2 7/8 5/8 1/3【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 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在学生列出的 4 个算式中,其中 5/8 7/8 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另外3 个是导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1、独立探险究每人独立尝试3 个

5、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4 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3、算法优化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 (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画图解决很麻烦。 从而得到: 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5、归纳概括出

6、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6、 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同时既培养了良好的验算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再次请学生选择哪种登山方式,并说明你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乘缆车,这样节省时间;也有的学生会说爬山,这样可以节省金钱。这一小小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一次让学生在选择中体验了数学

7、与生活的联系,展示了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1、单一练习: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设计意图: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通分。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在这个大情景中又包含了 3 个层次的练习。 】2、创设生活情境: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 1 ) 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 1/4科技书占总数的 1/6基本练习:出示两条信息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可能

8、列出 1/4 1/6 1/4 1/6【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巩固新知,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计算时出现有 12 、 24 作公分母时,通过比较,感悟出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最简便。 】( 2 )综合练习:在前面2 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 1/5 。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学生列出: 1/4 1/6 1/5【设计意图:一方面由 2 个异分母分数扩展到 3 个,这是知识的又一次拓展,也是对教材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 3 ) 思考练习;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尝试解决: 1 1/4 1/6【设计

9、意图: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当场解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课后去思考。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五)板书设计通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教书先生 ”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 ”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 “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 “先生 ”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 中的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

10、论语中的 “有酒食,先生馔” ; 国策中的 “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 均指 “先生 ”为父兄或有学问、 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 国策中本身就有 “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 “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 “教师 ”之意,倒是与当今 “先生 ”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 ”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 “老师 ”为 “先生 ”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 “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 ,其中之 “先生 ”意为 “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再次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而

11、不断完美学生的认知结构。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 “经学 ”“律学 ”“算学 ”和 “书学 ”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 “博士” ,这与当今“博士 ”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 “武事 ”或讲解 “经籍 ”者,又称 “讲师 ” 。“教授 ”和 “助教 ”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 “宗学 ”“律学 ”“ 医学 ”“ 武学 ” 等科目的讲授者;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 ”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 “助教 ”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 “助教 ”

12、,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 “博士 ”“讲师 ” ,还是 “教授 ”“助教 ” , 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总之, 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第 10页 /共 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