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73848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 )- 说课稿作者:日期:15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说课稿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马 玲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下面,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共2 个课时,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内容是菱形的概念及菱形的性质。2、教学内容的地位及作用“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是在平行四边形之后所研究的第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正方形做好铺垫,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 也为后面探索矩形的性质与判

2、定、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提供很好的模式和方法。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了解菱形的概念及其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体会菱形的轴对称性,掌握菱形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折纸等活动探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与态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4、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性质5、教学难点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与菱形有关的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三章三角形”和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的学习,通

3、过推理训练,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再次,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说教法根据新课程理念,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四、说学法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及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习中指导学生采用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交流讨论等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课前准备1、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为了能让课堂教学顺利教学,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2、教师准

4、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第二环节设置情境,提出课题【 教学内容 】学生:观察衣服、衣帽架和窗户等实物图片。教师: 同学们, 在观察图片后,你能从中发现你熟悉的图形吗?你认为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呢?学生1:图片中有八年级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学生2:彩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教学目的】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上课时让学生观察图形, 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

5、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同时,要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三环节猜想、探究与证明【 教学内容 】1、想一想教师: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学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教师: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同学们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

6、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2、做一做教师: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 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 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教师的问题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师生结论: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菱形的四条边相等。3、证明菱形性质教师: 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

7、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格的逻辑证明。教师活动:展示题目已知:如图1-1 ,在菱形ABCD中,AB=AD对角线,AC与 BD相交于点O.求证: ( 1) AB=BC=CD=;A(D 2) AC BD.师生共析: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了。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 是对角线AC与 BD中点;又因为在菱形中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学生活动: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 理。证明: ( 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 = CD, AD= BC (菱形的对边相等)又

8、 AB=AD AB=BC=CD=AD( 2)AB=ADABD是等腰三角形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 OB=O(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D在等腰三角形ABD中, OB=OD AO BD即 AC BD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 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形成牢固记忆,留下深刻印象。【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折纸可以猜想到菱形的相关性质,教师在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 应该关注学生的口述论证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引导,尽量减少学生推理论证过程中的困难。学生经过了折纸这一操作活动后,再经过逻辑证明,把

9、操作层面的感知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充分了解了菱形的本质特征。本环节让学生进行猜想探究和证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 操作活动得到的结论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第四环节性质应用与巩固教师: 通过刚才的严格论证,我们已经认识了菱形的特殊性质,下面我们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问题。例 1 如图 1-2 , 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 AC与BD相交于点O, BAD=60,BD=6, 求菱形的边长AB和对角线AC的长。1、师生共析: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是6图 0,这样就可以 1-2得到等边ABD ,BD=6,菱形的边长也是6。菱形的

10、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AO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3,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A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即 AC=2OA求出 ,AC。2 、板书推理过程。3、随堂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 BD 相交于点O.已知AB=5cm, AO=4cm 求 BD的长.(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析。学生通过本环节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菱形的性质,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探讨了菱形的定义、性质,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菱形的性质: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应用菱形的性质可以进行计算和推理。【教学目的】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课堂实践的经历、感受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反思意识及总结能力。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课本习题1.1 知识技能1、 2、 3 , 数学理解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