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内溢流阀断裂失效分析.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91487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泵内溢流阀断裂失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油泵内溢流阀断裂失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油泵内溢流阀断裂失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泵内溢流阀断裂失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泵内溢流阀断裂失效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油泵内溢流阀断裂失效分析1 实验方法与过程对原材料进行成分分析与低倍缺陷检测;对宏观断口进行宏观分析并测定硬度; 从断口附近取金相试样进行金相组织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及组织进行分析并对裂纹源处进行能谱分析。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原材料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溢流阀原材料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2.2 低倍缺陷检验结果通过宏观观察,溢流阀断裂处没有目视可见的缩孔、夹杂、分层、裂纹、气泡和白点。低倍缺陷检测观察得出,中心疏松准矣 50 为 3 级。溢流阀断裂处没有发现异常现象。2.3 硬度分析结果硬度测定结果是 6162HRC,满足使用要求。2.4 宏观现象与宏观断口观察与分析从宏观断口照片可

2、以看到,裂纹是由直线段与圆弧段组成的。圆弧段处在平面与圆柱的交界处,可以认为断裂首先是从平面与圆柱交界处开始, 然后向两侧扩展。 溢流阀上下各有一个圆柱,下为长圆柱,上为短圆柱。在长圆柱与平面交界处可以观察到一个不太明显的裂纹源, 短圆柱上有一条撕裂的直线(该处也是裂纹源,扫描照片说明) ,整个断口有灰亮色金属光泽,且没有宏观塑性变形,为典型的脆性断裂。2.5 金相组织分析从断口附近取金相试样进行深腐蚀, 在 SEM 下观察,结果见。 可以看出,溢流阀经上述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组织是马氏体加碳化物。其中一部分碳化物是未溶碳化物。值得注意的是:在金相磨面上可以看到许多微孔,有碳化物脱落的现象, 同

3、时可以看到一些晶界处及碳化物与基体交界处存在微裂纹,有些大块的碳化物脱落严重。这种组织导致材料脆化。展条纹明显不同, 可见直线处是裂纹源。 在裂纹源附近还可以看到一些块状物质。2.7 能谱分析分别对裂纹源处及断口的中部区域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见。可以看出在裂纹源处氧、碳、硅的含量较高。3 断裂原因分析断裂的溢流阀采用 Cr12MoV 材料制造,经常规热处理后,受到 28MPa 的静压是不应该发生断裂的。在如此低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说明该溢流阀本身存在微裂纹。 从宏观断口分析可以大致确定裂纹源位置是在短圆柱的直线撕裂处及长圆柱与平面交界的圆弧处。这些区域均是应力集中的部位。 SEM 断口观察看到撕裂

4、直线处断口中扩展条纹是从直线处向两侧扩展,说明该处是裂纹源。能谱分析表明在这些区域氧、碳、硅的含量比断口中部明显偏高,表明该工件在回火之前由于某些特殊情况,造成应力过大形成微裂纹。在随后的硅油保护回火过程中,油介质渗入到微裂纹中同时发生氧化,因此造成氧、碳、硅的含量高。另外基体组织中观察到较多碳化物脱落的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碳化物是从基体中生长出来的, 与基体是冶金结合,一般是不会脱落的。只有在碳化物与基体交界处存在很大应力或者存在微裂纹情况下才会发生脱落,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交界处确实存在一些微裂纹, 必然引起组织脆化,可见这些缺陷应该是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为了判断产生微裂纹的原因又选用了一

5、件在静压试验时产生很小微裂纹但没有断裂的溢流阀进行对比分析,其扫描显微组织见。 可以看到,此组织中的微裂纹大幅度减少。又对比了样品组织中碳化物级别与断裂的溢流阀中碳化物级别,发现后者的碳化物级别较高。这正说明,断裂的溢流阀由于其碳化物级别偏高,导致在淬火过程中由于碳化物聚集造成应力过大形成微裂纹。4 结论与建议溢流阀碳化物级别偏高,导致在淬火过程中造成应力过大形成微裂纹;溢流阀组织中碳化物与基体交界处存在微裂纹,从而导致碳化物脱落引起组织脆化。溢流阀在硅油保护回火过程中, 油介质渗入到微裂纹中同时发生氧化,造成裂纹源处氧、碳、硅的含量高。溢流阀表面存在微裂纹同时组织脆化, 造成低应力静压实验时发生断裂。溢流阀改进的建议: 严格控制原材料碳化物级别。 如果设计上允许,采用合金中碳钢调质后表面处理方法提高表面耐磨性, 并对圆柱与平面交界处采用圆弧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