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测病原体.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095197 上传时间:2022-02-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三)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测病原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实验(三)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测病原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实验(三)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测病原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三)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测病原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三)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测病原体.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三)厚薄血膜涂片法检测病原体实验目的:1、掌握班氏和马来丝虫微丝蝴、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结构。2、掌握厚薄血膜涂片法操作过程及应用3、加深丝虫和布氏姜片吸虫的有关理论内容。4、了解布氏姜片吸虫成虫的形态。实验内容:1、复习丝虫、布氏姜片吸虫的有关理论内容。2、观察班氏微丝蝴、马来微丝蝴的玻片标本;观察布氏姜片吸虫虫卵。3、小白鼠尾取血厚薄血膜涂片法操作,瑞氏染色镜检。4、观察布氏姜片吸虫的成虫大体标本。5、作业:画出班氏微丝蝴、马来微丝蝴、布氏姜片吸虫虫卵的形态。微丝蝴班氏微丝蝴马来微丝蝴大小科244296X 5. 37177230X 56体态柔和,甯曲自然,无小弯甯曲僵硬,大弯

2、上有小弯头间隙(长:宽)较短,1 : 1或1 : 2较长,2 : 1体核较小,分布均匀,清晰可数较大,排列紧密,相互重叠,不宜分清尾核无有2个尾核,前后排列,尾核出角皮膨 大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染色标本)(1)虫体呈长椭圆形,前端略尖,后端钝圆,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较肥厚。长2075mm ,宽 820mm,厚 0.53mm。(2) 口吸盘位于虫体亚顶端;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呈漏斗状,较大,肌肉发达,比口 吸盘大45倍,肉眼可见。(3)消化道有口、咽、食道和肠支。肠支在腹吸盘前分为两支,呈波浪状向后延伸至 虫体末端,形成盲管。(4)雌雄同体。两个睾丸前后排列,高度分支呈珊瑚状,占据虫体的后半部。

3、卵巢分支,位于睾丸与子宫之间,以输卵管与卵模相通。卵模位于睾丸前的体中横线上, 外有梅氏腺包绕,有劳氏管,无受精囊。卵黄腺发达,分布于虫体两侧,从腹吸盘以下直至 虫体末端。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前缘。布氏姜片吸虫卵为寄生于人体最大的虫卵。大小为130140X8085 m,淡黄色,椭圆形,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厚薄血膜涂片法:常用于丝虫病,疟原虫的检测。操作方法:(1)采血: 采血时间 在普查时,一般无法考虑采血时间。在临床上,对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采血, 但为了提高检出率, 就应当考虑采血的适当时间。 对典型发作的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选择发作后数小

4、时至10 余小时采血为好。此时疟原虫发育至环状体乃至大滋养体,虫体大,疟色素已形成,受染红细胞也出现变化,有利于疟原虫的检出。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是在皮下、 脂肪和内脏微血管中发育的, 通常在外周血液中不易查到, 配子体在环状体出现1 周后方能见于外周血液,故在发作时采血。 采血部位从患者耳垂或指尖 (以左手无名指为宜) 取血, 婴儿通常从大姆趾第二趾骨腹面针刺采血。 采血方法用75% 乙醇棉球消毒取血部位皮肤,待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采血部位, 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待血液流出或轻轻挤出血滴,供制作涂片用,采血完毕用干棉球轻压伤口止血。(2)制片 : 薄血膜的制作取 1 滴血于 1

5、张洁净的载玻片上,选 1 张边缘平整、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 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持其两端, 将推片的边缘中点与血滴接触, 并与载玻片呈 30o45o 夹 角,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向两侧展开后,立即由右向左迅速推成薄血膜。理想的薄血膜要求红细胞均匀地铺成一层, 无裂痕, 其末端凸出呈舌尖形。 注意: 推片时用力 和速度要均匀,不能中途停顿或重复推片, 以免造成血膜断裂或厚薄不匀。如取血量多, 夹角宜小;取血量小,则夹角可大些。 厚血膜的制作 用推片的一角接触刺血点上的血滴,取血 2 滴,置载玻片上,并从里向外作旋转涂布,使成直径为 0.8cm 大小的圆形血膜,厚薄要均匀,然后平置桌上,待自然干燥。 厚

6、薄血膜同片制作用目测法将载玻片从右到左等分成 6 格,厚血膜涂在第3 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 4 格前缘至第6 格中部,第1 、 2 格可用于贴标签,制作厚、薄血膜方法同上。(3)染色:瑞氏染色法(Wright staining厚血膜需先溶血,溶血方法为:滴加数滴蒸馏水于厚血膜上, 使红细胞溶解, 待血膜呈灰白色时, 将水倒去, 晾干。 取制作好的血片,在血膜两端用玻璃蜡笔各划一竖线, 滴加瑞氏染液数滴, 使其布满血膜,染液中含甲醇,约0.51 分钟将血膜固定,然后加等量缓冲液或蒸馏水,轻摇载玻片,使之与染液混匀,很快液面出现灿铜色膜,约经 35 分钟染色后,用缓冲液、蒸馏水或自来水冲洗。 注意

7、:切勿倾去染液再用水冲洗,以免血膜上沉着染料颗粒,影响镜检 。如厚、薄血膜涂在同一张载玻片上, 先在厚、 薄血膜中间及两侧用蜡笔各划一条竖线, 滴蒸馏水于厚血膜上, 使之溶血,待血膜干后,与薄血膜一起染色。吉氏染色法(Giemsa stainin。取吉氏染液原液,用pH7.07.2 的磷酸缓冲液稀释 1020 倍。厚血膜不需固定,薄血膜先用甲醇固定(如厚血膜在同一张载玻片上, 切勿延及厚血膜) ,干后滴加稀释的吉氏染液, 布满血膜 (如大批染片,可置入染色缸) ,染 2030 分钟,冲洗,晾干后镜检。稀释的染液,宜用时现配,否则易产生沉淀,影响染色效果,大批染片时,应根据染色时的条件,如不同病

8、人的血片,染色时的室温、染液稀释程度、冲洗水的 pH 值等情况的不同,先试染少量血片,摸索出染色效果最佳的时间和条件,再大批染片。 此外,染色时间应随染液稀释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染液浓度高,染色时间可短些,反之则长。吉氏染液配制:吉氏染剂粉 1g,甘油50ml,甲醇50ml。将染剂粉置研钵中,加少量甘油, 充分研磨, 再边加甘油边研磨, 直至甘油用完。 然后加少量甲醇, 研磨后倒入棕色瓶中,剩余的甲醇分几次冲洗研钵中的染液,全部倒入瓶内,塞紧瓶塞充分摇匀,置65温箱内24 小时或室温下1 周后过滤,即成原液。瑞氏染色法操作简便、快速,临床上经常使用,因甲醇易于蒸发, 如掌握不当可能在血膜上产生

9、沉淀,妨碍观察。同时染色结果也不大一致,在较热的环境中较易褪色,保存时间较短。 吉氏染色法染色效果良好, 对厚血膜尤佳。 经稀释后的染液对厚血膜兼有溶血和染色的双重作用。染色后,疟原虫细胞核和细胞质红蓝分明,很 少出现沉淀,不易褪色。适用染大批血片标本,供教学使用,但染色需时较长。(4)镜检 在检查薄血膜过程中,有时遇见与疟原虫形态类似的物体,应注意区别排除。如单个血小板附于红细胞上, 易误认为环状体或成长中的滋养体。 成堆的血小板误以为成熟的裂殖体。血小板的形状多样,或呈圆形,卵圆形,有时呈不规则多角形,其长径约为红细胞的 1/31/4 。 血小板中央部常呈紫红色颗粒状结构,周边部分着色浅,

10、但不如疟原虫紫红色胞核与浅蓝色胞质分得清楚。 此外, 还有染色液沉淀颗粒以及偶有细菌、 霉菌、 尘粒、 白细胞碎片重叠于红细胞上, 很像环状体和成长中的滋养体。 但这些物质大多呈一种颜色, 如细调显微镜焦距, 可以看出它们与红细胞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厚血膜中 疟原虫比较集中 (一个视野可见到的细胞数约相当于20 个 薄血膜视野) ,但厚血膜经溶血后,红细胞轮廓已消失,原虫皱缩变形,虫体比薄血膜中的略小,有的原虫胞质着色很深,胞核模糊不清,初学者较难识别。检验人 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在充分掌握薄血膜中各种疟原虫的形态特征后,才能认清厚血膜中的疟原虫。当厚、 薄血膜涂在同一片时,应先检查厚血膜上的疟 原虫,如鉴定虫种有困难,可再仔细观察薄血膜,以提高镜检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