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201806070211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09916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2018060702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2018060702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2018060702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20180607021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201806070211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淇滨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周考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1、 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政权借助族权 B封建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2、2018年2月16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4、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反映出()A御史大夫权势日重 B汉代君权有所削弱C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D御史大夫职权未变5、贞观年间的乡贡须先经过当地尊长和州县官批准,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的人,不得参与乡贡。

3、这一要求()A凸显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B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C说明唐代科举资格审查严格 D在于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6、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政府开始颁给州县官员格式固定的“历子”,令一一填写。其内容包括户口税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诱流民、公平执法、摒除盗贼等项目。任满时携至京师,以,为年终考核及终任以后赏罚升黜之凭据,“敢有妄书功劳”者皆予除名。据此可知()A完善地方考核利于中央集权 B廉政与监察是强化皇权的关键C制度的创新受到时代的局限 D保护小农经济是政策的出发点7、“(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

4、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8、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言者不得入”。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这表明()A南书房已成为最高政务机关 B统治者重视拔擢高水平人才C政府决策中心逐渐发生变化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9、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A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C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D海洋是希腊人

5、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10、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11、“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

6、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 B C D12、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13、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开国者的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A拿破仑 B华盛顿 C伊达尔哥 (墨西哥) D俾斯麦14、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

7、“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近代美国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B实行联邦制政体C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D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15、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这来自于()A美国1787年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法国第四共和国宪法制定时,并未纠缠于共和制等基本问题,而是对政

8、体安排进行了不同意见的表达。材料意在说明()A共和制在法国普遍适应民众要求 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C现代民主代议制下不会出现专权 D法国共和制宪法在不断修改17、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能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帝国内各邦君主的反对,威廉只得宣布为“德意志皇帝”,在国内事务上作为普鲁士国王主持联邦议会。”。下列与材料中德意志管理模式相似的是()A英国的内阁制 B中国元朝的行省制C美国的联邦制 D法国的议会共和制18、19世纪后期,徳国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扶持垄断组织,增加军费,加强科教投入,综合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形成的背景是,当时徳国()A封

9、建割据,四分五裂 B凯思斯主义盛行C实行集权式的政治体制 D法西斯主义盛行19、“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严格区分鸦片走私与中英正当贸易 B依法剥夺洋商在华贸易与居住权C清政府对他国具有立法权、执法权 D是清朝皇帝天朝上国思想的反映20、中英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B

10、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21、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22、以下是晚清时某国领事馆为其本国国民所颁护照的具体内容。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11、。 A列强势力已深入到中国内地 B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3、下图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4、后来,太平军士兵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这一歌谣反映了()A天京事变的影响 B石达开出走使士兵绝望C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让农民不满 D平均分田不能实现,士兵出走25、台湾诗人丘逢甲晚年在一首诗中写到:“弃地原非策,呼天倘见哀。百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诗中提到的“弃地”事件发生在()A1842年 B186

12、0年 C1895年 D1901年26、威海战役时,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致丁汝昌的劝降信中云:“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便之所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躋夫实效?”日本之辞或有幸灾乐祸之意,但其语也在客观上反映了()A当时清朝军纪松弛 B当时清朝吏治腐败C当时清朝教育落后 D日本为发动战争蓄谋已久27、在清统治前期,民间抗清多用“反清复明”的口号,但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却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说明当时()A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B仍然无法冲破皇权主义思想的束缚C能正确区

13、分国家与封建王朝的关系 D对中外反动势力已有了理性的认识28、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A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 B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C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 D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29、马勇在晚清二十年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义举,也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地通过和平手段改朝换代,移交政权的先例。”材料中的“义举”指()A清帝颁发诏书,宣布退位 B光绪皇帝亲政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

14、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A是革命党入“因人立法”的产物 B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C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二、材料题(共2小题,合计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

15、,虽200多年依然如此。材料二(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院议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 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8分)(2) 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

16、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具体表现。(12分)32、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4分)并结合

17、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4分)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1-10 ADDAC AACBD11-20 BCBDC ACCAA21-30 BAAAC CB

18、DAA3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可以推断出代表的广泛性;第二小问可从“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及宪法对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等视角进行综合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的“制裁”“否决”等信息直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进行概括回答。答案:(1)特点:制宪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作用:使得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各方都能认真而且长久遵循;使宪法有相对稳定性,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2)关系:分权制衡。表现:各州和

19、联邦政府之间;联邦国家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间;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32【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辛亥革命;清末新政;【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依据材料一中“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可知,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必修一清末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影响可知,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

20、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2)根据材料二中“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以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可以总结如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3)第一小问“看待”,可以有两种选择,即“同意”或者“不同意”,第二小问“理由”需要结合“清帝逊位诏书”的影响去分析,同意即可回答其积极作用,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不同意即可回答其局限性,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 【答案】(1)

21、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2分) 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答出三点即可,6分)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3分) (3)答案1:同意。清帝和平逊位,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南方革命党人和北方政府达成妥协合作,中华民国建立。 答案2:不同意。退位诏书虽然是不流血的政变,但是是情势所迫的结果,作出的政权安排和南北合作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答出一种答案即可,只作出判断而未分析理由不得分。3分)(英国“光荣革命”一方面强调是不流血的政变,一方面强调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妥协。同时,“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所以,学生如果能够答出清帝退位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