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09532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摘 要 由于轨道 交通 工程的非排他性与公共性,其效益具有外溢性和间接性,不仅表达在轨道交通工程微观 经济 效益本身,而且表达在宏大的外部宏观 社会 经济效益,对整个城市 开展 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2000年交通统计资料,采用工程“有无比照法思路,对上海市已建成轨道交通体系的社会经济效益进展了量化评估和非量化说明。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社会经济效益, 估算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从经济属性上讲,它属于城市公共产品,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国家、社会或交通使用者所产生的宏观国民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其建立者或运营者本身的微观经济效

2、益,极大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开展。在理论中,由于轨道交通体系的外溢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和不易量化的特点,因此通常不易被人理解。本文结合2000年上海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体系实际统计资料,对其经济效益进展量化估算和分析,为进一步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决策提供根据。1 上海市已建成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 概况2 城轨交通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一般构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其是否可采用经济尺度来计量的原那么,可以区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有形效益指能在市场上定值的效益;无形效益那么是指不易用贷币衡量的效益,或者量化只存在 理论 上可能的效益。另外,该效益亦可以区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

3、益是指与工程主要目的效益亲密相关的效益;而间接效益是指与工程非主要目的效益相关的效益,即带有“副产品性质的效益。根据这一分析框架,可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社会经济效益作如表1分类和 总结 。3 上海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 内容 构成的分析,并结合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统计资料实际数据,考虑到相关资料可获得性,对上海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效益进展量化估算和非量化说明1)。3.1 对减轻地面公交系统投资压力的社会经济效益13.1.1 取代公交车辆购置费3.1.2 节约交通根底设施投资费在现有的机动车辆保有量(2000年全市机动车总量为104.7万辆)根底上,增加3339

4、辆大型机动车辆必将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增加宏大的交通压力,造成新的交通堵塞和拥挤。如要维持现有的交通状况拥挤程度,必须增加城市公交根底设施建立,以适应新增车辆的运行。(2) 需增加的城市停车泊位数:2000年上海市总计停车泊位97773个,车均泊位供给数为0.2个/辆。从而以现有停车泊位使用密度为标准,新增加3339辆车后共需增加停车泊位668个,按普通停车泊位规格(52.5),共需投资196.23万元。同样采用使用年限10年及直线折旧法,那么2000年需增加停车泊位折旧费用约为19.62万元。综上可知,2000年上海市已建轨道交通体系减轻地面公交系统投资压力所节约的社会资源约为12118.63

5、万元。3.2 节约乘客出行时间的社会经济效益2节约乘客出行时间效益是指乘客旅行时选乘轨道交通而不乘地面公交车辆所节省的时间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产生的效益。从理论上讲,轨道交通乘客节省的乘车时间效益可以由工作出行时间价值和休闲出行时间价值两部分构成。但由于实际生活中轨道交通乘客属于工作时间出行所占比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近似用闲暇时间价值来衡量。另外考虑到上下班途中所节省时间应该作为闲暇时间效益来衡量,故采用如下模型 计算 :式中:2为乘客出行节约时间效益;为轨道交通年客运量,万人次;为单位乘客平均节约时间,小时(按国际惯例,休闲时间价值为工作时间价值的25%75%2,故本式中取为工作时间价值的1

6、/2);为人均小时国民收入,元/。由以上资料及模型,可以计算出200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体系吸引地面客流实现的节约乘客出行时间效益2为6.221亿元2)。3.3 平安性进步的社会经济效益3轨道交通系统为全封闭全隔离交通,其本身事故比地面交通事故要少的多。同时,由于轨道交通对地面公交客运量的分流,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的拥塞程度,从而间接减少了地面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这不但减少了交通事故损失,而且还给社会、个人和家庭幸福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宏大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对于采用轨道交通体系的平安性进步效益,可按同样客运量条件下每增加一辆机动车平均每年增加的交通事故损失进展估算3)

7、。3.4 进步劳动消费率的社会经济效益4由于在途时间短,乘车疲劳度下降,轨道交通舒适度可使乘客的劳动消费率进步。根据苏联“固定基金、根本建立投资和新技术经济效果 研究 会与苏联 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说明,运输疲劳使劳动消费率降低的数值:轨道交通为1.4%,公交车为7%3。即乘客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公交车可使劳动消费率少降低5.6%。按照工程有无比照法的思路,假定无轨道交通之前乘客的交通工具为公交车,可采用以下模型计算轨道交通系统进步市民劳动消费效率效益:4=(/)6.2%假设工作客流往返系数为1.8,运用本模型及上海市2000年客运量资料1可计算出2000年城市轨道交通减少乘客交通疲劳效益4

8、约为2.68亿元。3.5 轨道交通体系节省能源的社会经济效益5从能源情况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使用的是无污染、廉价的电能。较之公交车,它不仅具有无污染、噪声小等优点,而且节能、运量大、方便快捷、运输效率高。无论是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开展等国家大政方针而言,还是从节约燃油等国家能源政策讲,它作为主要的常规“绿色交通,其将来开展前景是公共汽车难以比拟的。3.6 改善城市污染状况的 社会 经济 效益6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出色的绿色交通工具,通达、有序,平安、舒适,低能耗、低污染,为减轻现阶段由于城市交通污染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程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做出了宏大奉献。3.6.1 减少交通废气污染

9、的社会经济效益6.1上海市因近年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以1996年为例,上海机动车尾气、占市中心区排污分担率分别到达了86%、56%和96%。可见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严重危害着市民的安康,已成为严峻的社会 问题 。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采用电力牵引,可以在城区实现大气污染的零排放,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其城市生态环境效益可根据以下模型计算:6.1=式中:6.1为废气污染减轻效益;为轨道交通替代的公交客运车辆数,;为公交车单位排放废气量,/;为治理废气单位本钱,元/。3.6.2 缓解城区热污染的社会经济

10、效益6.2机动车辆尾气散热、排放的2,以及公路硬外表吸放热,是造成城市热污染、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据 研究 测试,昆明城市热岛效应最大值为2.74。由于上海市光辐射强度高于昆明,且城区远大于昆明,其热岛效应(即热污染)更为严重。 3.7 带动沿线不动产增值的效益7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成通车,进步了沿线居民和 企业 可达性,造成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和房产的需求增加,从而使沿线的不动产增值。其增值效益可采用以下模型计算:7=(2-1-)3.8节约用地效益8与一般地面交通相比,城市轨道交通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绝大部分在地下或高架上运行,对地面占用比拟少。即使仍在地面运行,由于其运输才能大,单位人公里

11、占用土地面积减少,也节约了城市用地,这对土地日益稀缺的城市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土地不断增值的 规律 ,使城市轨道交通的此项节约效益从长期来看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益。轨道交通建立节约城市用地的效益为:8=(-)式中:8为城市轨道交通节约用地的效益,元;、分别为公交车和轨道交通单位人公里占用土地面积,2/人;为城市土地时机本钱,元/2。3.9其它难以量化计算的社会经济效益9轨道交通体系所形成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非常广泛的,除了上文提到的较易量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外,还包括其它很多在现实中难以量化的社会效益。主要包括:轨道交通体系建立带动沿线地面、空间、地下交通和其它经济工程成片开发的效益;沿线企业利用轨

12、道交通体系效益的外溢性所产生的间接微观经济效益;改善城市交通构造,吸引大量客流,增加城市活力的效益;减少城市交通噪声,进步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时机等方面效益。这部分社会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定量计算的难点在于轨道交通对这些相关效益的 影响 程度无法明确界定,本文限于篇幅不再作详细讨论。4 结语上海市是一个 开展 中的 现代 化国际大都市,公共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作为将来上海市客运 网络 骨干,以其严密的组织运行,快速、准时、平安、舒适的特性及高程度效劳质量吸引大量地面客流,有效缓解地面公交系统的客运压力和拥挤程度,改善地面交通状况,形成宏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3、。另外,由于该系统对地面客流的吸引,可以减少城市各种机动车辆的运用数量,从而使城市中机动车排放废气和噪声总量降低,缓解道路公交因客流的快速增长而产生的日益加重的城市环境污染,表达出了可观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具有宏大国民经济外溢效益的现代化城市交通工具。参考 文献 2 上海高校软 科学 结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1995.74773 蒋玉珍,张伟瑾.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4):12185?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工程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130133本文档【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更多文档欢迎访问wendang.chazidia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