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21.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12357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WPS 页数:12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21.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21.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21.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21.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607321.wps(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17.1 燃烧和灭火 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 9 9 题;共 1818分) 1.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 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干燥 B. 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 C. 用盐腌渍 D. 加浓盐酸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 “”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 火要虚 的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降低可燃物 的着火点 C.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 气的接触面积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 A

2、.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高可燃物的 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 空气的接触面积 1 4.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 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 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 隔绝了氧气 B. 可以燃烧 C. 改变了楼板的着火 点 D. 清除了可燃物 5.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某档案室着火用水基型灭火器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 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

3、成隔离带 D.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6.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H2和 N2 B. CO和 O2 C. CO2和 O2 D. H2和 He 7.“”“”家庭用煤经过从 煤球 到 蜂窝煤 的变化,其目的是( ) A. 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 的着火点 C.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 8.下列事故处理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B.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 水扑灭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 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 打开所有门窗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

4、是( ) 2 A. 将煤球粉碎可使其燃烧更充分 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 火点可以灭火 C. 电视机着火时直接用水扑灭 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 都会发生燃烧 二、填空题(共 4 4 题;共 6 6 分)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_ A蜡烛燃烧 B动物呼吸 C电灯发光 D_ 11.前不久大兴安岭局部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现场,他们有的使用风力灭 火机器灭火,其原理是_,有的砍伐部分树木打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又是 _。 12.(2016东兴区一模)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 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图所 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

5、未能探究全面,你 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_ 13.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为此,他设计并完成了下 列实验进行验证: 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的两个实验是 _ (填实验字母代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 1 1 题;共 2 2 分) 3 14.某同学进行家庭小实验:向广口瓶中放入切开的苹果块,再盖上瓶塞,一段时间后苹果变 色,打开瓶塞,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 (1)该同学依据实验现象猜测,苹果变色的原因可能是苹果与_发生了反应 (2)若(1)中猜想成立,则日常生活中,要使切开的苹果慢一点变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 四、解答题(共 1 1 题;共 5 5 分

6、) 15.“”一次性打火机掉火锅里发生爆燃事故 的原因探究 火锅煮开后,将一个打火机小心地放进火锅里,约 50“”秒时,听见 嘭 的一声,一团火苗窜 了出来,随即爆炸,溅起的火锅汤足有两米高(资料:一次性打火机的燃料主要是压缩液态 丁烷,压强为 1.01105Pa时,沸点是0.5) 结合资料分析爆燃事故发生的原因 五、综合题(共 2 2 题;共 9 9 分) 16.“”小文在学习 燃烧与灭火 的内容时,做了以下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以上实验依据的灭火原理是:实验 1_;实验 2_; (2)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_ 17.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常用灭火器之一。 (1)加压可将液

7、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 4 (2)灭火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喷出,起到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降温的原因是_, 隔 绝 空 气 所 利 用 的 二 氧 化 碳 的 性 质是_。 (3)保存时,要避免置于阳光照射处或高温下,原因是_。 (4)下列物品失火后只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是_。(填序号) A. 木材棉布 B. 图书档案 C. 汽油柴油 D. 电器设备 5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干燥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 A 不符合题意; 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不利于细菌或霉菌大量繁殖,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

8、 生长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用盐腌渍,使菌类无法从食品中获得水分,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故 C 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能会发出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用作防止食品腐败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食品腐败的原因分析有关的措施,找出不能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的措施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氧 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 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 烧更旺;此做法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热值、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 D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

9、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 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 3.【答案】D 【解析】【解答】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 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的原

10、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 6 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 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 触,楼板因不能接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故 A 正确; B、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可说明该黑色物质不能燃烧, 故 B 不正确; C、涂料转变成的

11、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并没有改变楼板的性质,只是隔绝了楼板与氧 气的接触,而非改变楼板的着火点,故 C 不正确; D、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楼板并没有被撤离,没有清除可燃物,故 D 不 正确; 故选:A 【分析】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隔绝了楼板与氧气的接触,楼板因不能接 触到氧气而无法燃烧,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某档案室着火不能用水基型灭火器,以防损坏档案,应用二氧化碳 灭火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使温度降 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

12、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氢气和氮气不能反应,故 A 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气能反应,并且生成气体、放出大量的热,点燃后可能爆炸,故 B 正确; 7 C、二氧化碳和氧气不反应,不会发生爆炸,故 C 错误; D、氢气和氦气不反应,不会发生爆炸,故 D 错误; 故选 B 【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13、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 炸可以根据物质之间能否反应,反应能否产生气体,能否放出大量的热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C 【解析】【解答】A“”“”、家庭用煤经过从 煤球 到 蜂窝煤 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 面积,而不是增大可燃物的热值,故选项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家庭用煤经过从 煤球 到 蜂窝煤 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 燃烧,故选项正确 D“”“”、家庭用煤经过从 煤球 到 蜂窝煤 的变化,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提高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

14、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 行分析判断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发现实里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煤气与氧气混合达到 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因为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 正确; D、高层住房着火,不能打开所有门窗,因为这样会促进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分析】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B、家用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 C、隔绝氧气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D、可燃物与

15、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够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8 9.【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将煤球粉碎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正 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C、电视机着火用水扑灭,首先关闭电源开关,然后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湿毛毯等灭火扑灭, 切不可直接用水用水扑救,故错误; D、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发生燃烧,例如物质的缓慢氧化就不产生燃烧现象,故错 故选:A 【分析】A、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解答; B、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 C、根据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考虑 二、填空题 10.【答案】B;呼吸作用 【解析】【解答

16、】解:A、蜡烛的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错误 B、呼吸作用,是与空 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正确 C、电灯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属于物理变化,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反应,不易被察觉, 故答案为:B;呼吸作用 【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缓慢氧化是指反应进行的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 察觉的氧化反应 11.【答案】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解析】【解答】灭火的原理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降温到着火点以 下,只要满足其中任一条件皆可灭火,风力灭火器可以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从而达到灭火的 目的;有的砍伐部分树木是为了

17、清除可燃物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分析】本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2.【答案】物质具有可燃性 9 【解析】【解答】白磷和红磷都属于可燃物,因此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若 要探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条件,应该设计对比试验,即选择一种可燃物和一种非可燃 物故填:物质具有可燃性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13.【答案】BD 【解析】【解答】此题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满足燃烧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接触氧气 则不燃烧,所以实验 B 和实验 D 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答案:BD 【分析】此题为可燃

18、物燃烧条件的探究,通过对比实验,知道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 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灭火则去掉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便可 三、实验探究题 14.【答案】(1)氧气 (2)密封保存 【解析】【解答】解:(1)向广口瓶中放入切开的苹果块,再盖上瓶塞,一段时间后苹果变 色,打开瓶塞,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可知瓶中的氧气减少了,所以该同学依据实验现 象猜测,苹果变色的原因可能是苹果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故填:氧气(2)果肉的变色与氧 气有关,所以为了防止果肉与氧气反应而变色,可以采用将切开的苹果密封保存 故填:密封保存 【分析】(1)根据信息:向广口瓶中放入切开的苹果块,再盖上瓶塞

19、,一段时间后苹果变色, 打开瓶塞,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进行分析(2)根据(1)的猜想分析 四、解答题 15.【答案】解:由于丁烷的沸点较低,遇到热的火锅汤,液态丁烷立即气化,打火机内气压 瞬间增大,超出外壳的承受能力而爆炸;扩散出去的丁烷气体混入空气中,温度达到着火点, 发生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由于丁烷的沸点较低,遇到热的火锅汤,液态丁烷立即气化,打火机内气压瞬间增 10 大,超出外壳的承受能力而爆炸;扩散出去的丁烷气体混入空气中,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急 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解析】【分析】物质

20、燃烧发生爆炸的条件是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又具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 气或空气),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容易发生爆炸 五、综合题 16.【答案】(1)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解析】【解答】解:(1)用嘴吹蜡烛的火焰,加快了周围的空气流动,使蜡烛火焰温度降 低,故答案为: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用烧杯将蜡烛罩住,使烧杯内的空气减少, 故答案为: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生活中常见的着火有:油锅着火、电线着 火等,故答案为: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分析】(1)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

21、空 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2)只要是生活中的灭火方法就可以 17.【答案】(1)加压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小 (2)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温度升高,液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易爆炸 (4)B 【解析】【解答】(1)加压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理是 加压时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小。(2)灭火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喷出,起到降温和隔绝空气的 作用,降温的原因是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隔绝空气所利用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相同条件 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3)保存时,要避免置于阳光照射处或高温下,原因是温度升高, 液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体积膨胀易爆炸。 (4)A.木材棉布失火,即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用水灭火,A 不符合题意; B.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留下任何痕迹,图书档案不会因为灭火而损失, B 符合题意; C.汽油柴油引起的失火,选用干粉灭火器,C 不符合题意; D.电器设备失火,可选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也可先切断电源,再用水灭火,D 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解答 11 (2)根据液态二氧化碳汽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解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隔绝空气的原 因 (3)根据温度过高会造成灭火器内压强增大分析解答 (4)根据灭火器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