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最后一模试题20180613018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12714 上传时间:2018-12-16 格式:WPS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最后一模试题20180613018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最后一模试题20180613018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最后一模试题20180613018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最后一模试题20180613018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届高三语文最后一模试题201806130180.wps(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赤峰二中 20152015 级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以 山水”作为自然的指代,不只是一种思维的抽象,更是对于自然的诗性感知与发 现。 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 道 的媒介而 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 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 自在之物”的山水 因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

2、实而具精神 性的空间。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从此生长出山水之乐。山水也逐渐从宗教画和故事画的背景中 独立出来,成为绘画主体;作为自然情愫图像表达的山水画,以山川景色为载体实现着人们皈依 自然的情感诉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洛神与曹植的身影背后描绘着树石流水、河岸 远山,“它们为这一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铺设了 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的自然空间。 美的目光同样诱导着唐代的自然情愫。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 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青绿山 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即是用江 天一色

3、、波光万重、轻舟荡漾、巉岩幽岭、松竹掩映、桃红椿绿、水榭朱栏等,烘托出日丽风 清的江岸美景;“”而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所表现的本是 安史之乱 后唐玄宗仓皇出逃、避难 入蜀的窘迫经历,但却也一定要把那蜀地山水画得群峰竞秀、山花争妍。 晋唐以来观看山水的美的目光,在五代时期被注入探究自然的理性意识,及至北宋形成尚 “”理的自然情愫。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家用现实而具体的地理样貌来表现 图真 的山水。荆浩、 关仝等所代表的北派山水以石质坚凝、重岩叠嶂的北方山水为原型,描绘崇山峻岭、千岩万壑 的壮美气象。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派山水,以峰峦平缓、草木繁茂的江南景色为原型,表现轻 岚淡烟、平淡天真的山水意境。无论北

4、派、南派山水画家,都借对自然的逼真描绘,来表现他们 对自然带有敬意的理性思考。 元代画家在对自然的凝思中获得内在心性的独特体验,自然情愫的表达也便成为文人逸气 的抒发。这种笔墨的独立性在明清山水画家手下被进一步强化,自然山水的许多生动细节就被 - 1 - 忽略,山水图式中的笔墨就仿佛一种对于自然的情感诉说。中国山水的图像表达也就从晋唐时 期的自然写实嬗变为一种自然象征,山水画所表现的自然情愫也就从晋唐时期的美的发现嬗变 为一种自娱与遣怀。 然而,虽历经嬗变,“天人合一”的文化感知方式却一直贯穿在中国山水画家的自然观照之 中,他们视自然为知己,不仅身即山川,而且精神与之往还,“”他们永远 在 自

5、然。 (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 道 的媒介而存在。 B.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 C.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技法成熟了。 D.从五代到北宋,人们不再把山水当作审美的对象了,而是探究它的自然理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是总起,然后根据中国山水画发展历史,分阶段阐述,条理清晰。 B.文章第二段阐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在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

6、地位和作用。 C.文章在论证中列举了大量的例证,阐述了不同阶段山水画发展变化的轨迹。 D.文章论述元明清山水画家的继承性,为中国山水画中某种不变的精神提供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把自然空间加入故事中,以山水来自娱与遣怀。 B.江帆楼阁图与明皇幸蜀图虽然题材不同,但都充分渲染了山水之美。 C.南派山水画与北派山水画表现出来的风格与南北自然山水的特点密切相关。 D.中国山水画家的身体和精神都融入自然中,“”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自然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社戏 石评梅 临离北

7、平时,许多朋友送了我不少的新书。回来后,这寂寞的山城,除了自然界的风景外, 真没有可以消遣玩耍的事情,只有拿上几本爱读的书,到葡萄架下,老槐树底,小河堤上,或 - 2 - 是花荫蝉声、楼窗晚风里去寻求好梦。书又何曾看了多少,只凝望着晚霞和流云而沉思默想; 想倦了,书扔在地上,我的身体就躺在落英绿茵中了。 读倦了书,母亲已派人送冰浸的鲜艳的瓜果给我吃。亲戚家也都把他们园地中的收获,大 篮小筐的馈赠我,我真成了山城中幸福的娇客。黄昏后,晚风凉爽时,我披着罗衣陪了父亲到 山腰水涧去散步。 想起来,这真是短短的一个美满的神仙的梦呢! 有一天姑母来接我去看社戏。这正是一个清新的早晨。微雨初晴,旭日像一团

8、火轮,我骑 着小驴儿,得得得得走过了几个小村堡到了姑母家。姑母家,充满了欣喜的空气迎接着我。 早餐后,来了许多穿着格子布、条儿布的村姑娘来看我,都梳着辫子,扎着鲜艳的头绳, 粉白脸儿拢着玫瑰腮,更显得十分俏丽。姑母介绍时,我最喜欢梳双髻的兰篮,她既天真又活 泼大方,不像别的女孩子那样怕生害羞。 今天村里的妇女们,衣饰都收拾得很新鲜整洁。她们一方面偷空和姑姑姨姨们畅叙衷怀, 一方面还要张罗着招待客人看戏。相比于城市中,那些辉煌华丽的舞台剧场中的阔老富翁们, 拥伴侍候着的那些红粉骷髅、金钱美人,要幸福多了。这种可爱的纯真和朴素,使得她们灵魂 是健康而且畅快呵!不过人生的欲望无穷,达不到的都是美满,

9、获得的都是缺陷,彼此羡慕也 彼此妒忌,这就是宛转复杂的苦痛人生吧! 戏台在一块旷野地。前面那红墙高宇的就是关帝庙。这台戏,有的人说是谢神的,因为神 的力量保佑了地面不曾受奉军的蹂躏。有的人说是庆祝北伐成功的,特意来慰劳前敌归来的将 “士们。台前悬挂着两个煤气灯,交叉着(国民党)国旗党旗,两旁还挂着 革命尚未成功,同 ”志仍须努力 的对联。我和兰篮她们坐在姑母家的席棚里,很清楚地看见这简陋剧场的周围, 是青山碧水、瓜田菜畦,和连绵不断翠色重重的高粱地。 集聚的观众,成个月牙形。小贩的呼卖声,儿童的哭闹声,妇女们的笑语声,刺耳的锣鼓 声,种种嘈杂的声音喊成一片;望去呢,是闹烘烘一团人影,缓缓移动像

10、云拥浪堆。 二点钟时候,戏开演了。咿咿呀呀,唔唔呵呵,红的进去,黑的出来,我简直莫明其妙是 做什么?回头问女伴,她们一样摇头不知。我遂将视线移在台下,觉得舞台下的活动影戏,比 台上的傀儡还许有趣呢! 正凝视沉思时,东北角上忽然人影散动,观众们都转头向那儿看去,隐隐听见哭喊求饶的 声音。这时几声尖锐的啸笛吹起。人群中又拥出许多着灰色军服的武装同志,奔向那边去了。 妇女中胆小的都呼儿携女地逃遁了,大胆些的站在板凳上伸着头望;蓦然间起了极大的纷扰。 - 3 - 一会儿姑母家派人来接我们。我向来人打听,才知道这纷乱的原因。此地驻扎的武装同志 来看戏时,无意中乡下一个农民践踏了他一足泥,这本来小得和芝麻

11、一样大的事,但是我们的 同志愤怒之余就拿出打倒的精神来了。这时看台上正坐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她听见儿子哭 喊求救的声音,不顾一切由椅子上连跌带跑奔向人群,和那着灰色军装的兵,加入战团。一声 啸笛后又来了许多凶恶的军士助威,不一会儿那母子已被打得鲜血淋漓,气息奄奄,这时还不 知性命怎样呢!据说这类事情,一天大小总发生几项,在这里并不觉得奇怪。不过我是恍惚身 临旧境一样的愤慨罢了! 挤出来时,逢见一个军官气冲冲地走过去。后面随着几个着中山服的青年,认识一位姓唐 的,他是国民党县党部的委员。 在山坡上,回头还能看见戏台上临风招展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我轻轻舒放了一口气,才觉 得我是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的

12、。 (选自石评梅散文选集,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人物,如运用外貌描写来写村姑娘,运用动作描写来写被打农 民的母亲和国民党军官。 B.作者将乡村妇女与城市贵妇对比,主要是为了表达城市阔老富翁们拥伴侍候着的那些金 钱美人精神不幸福。 C.对于看戏时发生的纷乱,作者说“不过我是恍惚身临旧境一样的愤慨罢了”,表达了对 打人者的愤怒。 D.这篇文章的语言既通俗易懂,也生动形象,如文中的景物描写,句子简洁明快,色彩鲜 明,绘景美丽。 5.结合文章,试简析“我轻轻舒放了一口气,才觉得我是生活在幸福的环境里的”这句话

13、的含义。(5 分) 6.作者在文章开头安排的三个段落看似与看社戏关联度不大,但不可或缺,这样安排有怎 样的用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4 - “专家指出,所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 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 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 中不断完善。 “近十几年来,核心素养的教育与测评日益引起全

14、球的关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 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 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公民,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摘编自人民日报今天,为何要提 核心素养 ) 材料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注】: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是基于全面发展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 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它包含多方面多 “层次的品质结构。对于 核心素养”“一词,不同国家表述不同,如美国将其称为 关键素养”, “澳大利亚称为 综合能力”,但都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公民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备怎样 素质的追问。 材料三 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指导体系,核心素养已成为近十年来欧盟教育发展 “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传统的以 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 -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