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132552 上传时间:2022-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惊弓之鸟》教案北师大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惊弓之鸟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要求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课文。3 .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重点难点1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3 .懂得更羸不用箭只拉弓便射下大雁的原因。8教学课时两课时1惊弓之鸟2句导读:“射箭能手”指在射箭方面不同一般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更羸射箭技艺的高超,以引出下文。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这两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 ,边飞边鸣。把画线句改 为“大

2、雁飞来”好不好?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 只大雁射下来。” 3“只要就”这个句子表现了什么内容?”魏王疑惑地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我可以试一下。” 4上文说得很肯定,为什么这里却说“试一下?,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一”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 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5用“拿、拉、听、飞、拍、掉” 一连串的动词 ,有 什么表达效果?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魏王看了,6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两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1佚口识点详解 ?2 交代了故事的主要

3、人物及其身份、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重点句解析:不好。“一只”说明大雁孤单,“慢慢地飞来”说明大雁受了伤飞不快,“边飞边鸣”说明大雁在呼唤 伙彳,说明大雁需要帮助。这样写是为了和下文相照应。3 表现了更羸的胸有成竹。表达了魏王的“疑惑”,说明魏王对更羸的话很怀疑。4说明更羸是个很谦虚的人。5 难句解析:写出了更羸动作的娴熟、快捷和大雁的惊恐。两个“直”字准确地描绘出大雁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 ,飞得急 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 ,掉得快。6照应上文的两个疑问句,魏王由开始的怀疑变成了现在的吃惊。用魏王的奇怪、疑惑反衬更羸的聪慧。“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

4、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句导读:这句话使魏王更加惊奇了 ,“笑笑”说明更羸信心满满。,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 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 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 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更赢和魏王的对话,更赢揭示了不用搭箭而射下大雁的原因。第一课时ii . . . . . . . .较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更羸

5、说的话,进行思维训练。3 .学习本课,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一 谈话揭题1 .板书课文题目:惊弓之鸟。2 .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惊:害怕。弓:弓弦声响。之:的。)(惊弓之鸟: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3 .齐读课文题目。4 .质疑:你想知道什么?提问: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被弓弦声吓坏了的大雁最后怎么样了?二听故事,整体感知1 .听录音惊弓之鸟。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些什么 ?2 .看图回答: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 ?大雁的情况怎样?3 .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4 .指名读

6、课文,纠正字音。羸:读l e i,与赢(y i ng )字区分。第一句介绍更羸看到和听到的情况 :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 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口没有愈合,还在彳筒r ;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 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 “飞得慢”和“叫的声音很悲惨”的原因。而 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更: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g e ng o弦:读xi an,不要读xu a n。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1. 指名读 , 思考 : 哪句

7、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大王 , 我不用箭 , 只要拉一下弓 , 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2. 指导朗读 , 读出更羸的气魄。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1. 设疑 : 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 , 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圈出原因来。2. 讨论 : 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 就置大雁于死地?齐读第四自然段。3. 教师演示 : 更羸左手拿弓 , 右手拉弦 , 听到弦声 , 大雁直往上飞, 后来又直掉下来。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还有“嘣”的一声响。 )4. 指名读。引导 : 让人一听 , 就好像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指图 ), 听到那样的声音。如果学生没有把 “直” 读出来

8、, 教师引导 : 听到那么响的弦声 , 大雁肯定很害怕 , 就会拼命 往高处飞。五 学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1. 魏王看到了 , 他的感受是什么 ?( 大吃一惊 )2. 指名朗读 , 教师引导 : 魏王见更羸不用箭, 便使大雁掉下来, 心里感到很惊讶。 现在你就是魏王 , 你该如何读 ?3. 学到这儿 , 你有什么疑问 ?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4.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清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1) 质疑 : “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 ? “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 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边读边画。(3) 总结。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 所以心里害怕。因为心里害怕

9、, 所以直往上飞。因为拼命往上飞, 所以伤口裂开。因为伤口裂开了, 所以直掉下来。(4)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5) 从这个因果关系中 , 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 “嘣” 。 现在我们假设, 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 , 你也拉得动这张弓 , 也那么“嘣”地来一下 , 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6) 设疑。更羸把大雁“射”下来, 并没有体现出他的射箭本领 , 那么更羸的本事表现在哪儿呢 ?学生甲:更羸发现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学生乙:他发现大雁飞得慢,叫声很悲惨,这是更羸所观察到的。(7)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8)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孤单” “愈合”的含义。5.朗读最后一

10、个自然段,明白“惊弓之鸟”的寓意。(1)听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你真了不起!)(2)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有名”。(3)讨论: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4)总结。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 ,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救的 办法。(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别人的院子里 ,正想偷东西。这时,一 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他一口 ,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 心里就很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形容这个故事里的小偷。(惊弓之鸟)“曾经受过惊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的事,一般都可以用“惊弓之鸟”这

11、个成语来形容。惊弓之鸟(拉)|观察,分析,判断更羸大雁(啸)有名 在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比如在多数学生根据 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 ,也有少数学生谈了自己的 不同感受。甲生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儿教训,那就是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这只雁一样,只因为被箭射伤过,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慌 失措地坠落到地上。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及格,受到家长的训斥,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心慌吗?”这个学生谈到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乙生说:“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

12、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太残忍了。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 ,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又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 受精神上的打击,摔落在地上。鸟是人类的朋友 ,更羸的做法有点儿残酷无情了。 ”这位学生 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 ,体现了同情弱者的心理体验特征。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书上没有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撒手不管。对于某些明显错误的看法 教师在表扬其大胆发言精神之后,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予以纠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启发学 生自我纠错,教师绝不作当众宣判式的否定。1 .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组成成语。亡(羊)补牢二(龙)戏珠守株待(兔)惊

13、弓之(鸟)画(蛇)添足龙t(鸡)报晓老(马)识途盲人摸(象)又牛)弹琴2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只要就一就不是是(1)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2)(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3)(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3 .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例:风吹得柳树哗啦啦地响。风把柳树吹得哗啦啦地响。柳树被风吹得哗啦啦地响。(1)风吹倒了小树。风把小树吹倒了。小树被风吹倒了。(2)更羸射中了那只受伤的大雁。更羸把那只受伤的大雁射中了。那只受伤的大雁被更羸射中了。4 .更羸是魏国的射箭能手,他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是因为他善

14、于观察、善于分析。 你在生活中的哪一方面可以称得上是“能手”呢?你又是怎样做到的呢?请你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或者小窍门介绍给大家。第二课时 数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 .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一 复习导入1 .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2 .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可以分几段?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看见空中有一只大雁飞 来,不用搭箭只一拉弓,大雁便掉了下来第二段(第58自然段):写更羸和魏王的对话,提示了更羸不用搭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3 .练习复述课文。指名复述。二自主识字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2.全班

15、交流汇报。射:左右结构。左边是“身”,右边是“寸”。郊:左右结构。“交”字右边加“,就是“郊”。膀: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右边是“旁”。悲:上下结构。上面是“非”,下面是“心”。三扩词练习郊:郊区郊游郊县郊外悲:悲哀 悲愤 悲痛 可悲四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课后反思本课的生字虽然不多,但有些生字是比较难写的,有的还容易读错。如:“更”,这是一个 多音字,为了让学生区分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教师可采用组词的方式让他们来区分。在 讲到生僻字“羸”时,教师除了要对其结构作说明,还把它与“赢” “嬴”等词加以比较区分。 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可以很快掌握生字。1 .看拼音,写词语。b e

16、i cansh e ji a n射 箭y i huo疑 惑g u dan孤 单pin mi ngji a owiada ch i y i j i n g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三国时期,曹操带兵作战,在行军路上,断了水源,将士们非常口渴。曹操想了一个计策 传令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很多,又酸又甜,可以解渴。”将士们听到这话,嘴里都流出 了口水,暂时不觉得渴了。曹操趁这个机会命令队伍向前赶路,终于找到了水源。(1)表示这则故事的成语是望梅止渴。(2)在短文空白处加标点符号。(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植物名称的成语?沧海一粟藕断丝连 百步穿杨 囱囹吞枣胸有成竹世外桃源(4)照样子,写词语。又酸

17、又甜又香又脆 又高又大又粗又壮备课资料1 .更羸古代的善射者。战国策楚策四:“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 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 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2 .大雁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 每 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 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信号作用。3 .成语故事一一熟能生巧北宋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 一天,他在家练箭,十中八九,旁观者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 也很得意。但观众中有个卖油的老头儿只略微点头,不以为然。陈尧咨很不高兴,问:“你会射箭吗?你看我射得怎样?”老头儿很干脆地回答:“我不会射箭。你射得可以,但并没有什么 奥妙,只是手法熟练而已。”在陈尧咨追问老头儿有啥本领后,老头儿把一个铜钱盖在一个盛油的葫芦口,取一勺油高高地倒向钱眼,一勺油倒光,未见铜钱眼外沾有一滴油。老头儿对陈尧咨说 : “我也没什么奥妙的地方 , 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