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420180605210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415679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420180605210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420180605210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420180605210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420180605210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4“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人民版选修4201806052100.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专题检测(四)一、选择题1“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中的“先行者”是()A洪秀全 B梁启超C孙中山 D毛泽东答案C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含义是()A反对封建统治 B反清复明C反满兴汉 D反对民族压迫答案A解析“驱除鞑虏”指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某年出版的日本报纸,关于中国事件的报道,使用了下列小标题:“点燃革命之火”“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宣言”“列国的态度”等。这些文章集中报道的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2、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武汉的形势”“排满兴汉”可以判断指的是辛亥革命。4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时说:“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这表明孙中山()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B放弃了革命信仰C丧失了革命斗志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是专制独裁的人物。孙中山以清帝退位等为条件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是因为孙中山认为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则民族、民权“俱达到”,仅有民生主义未实现,这说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5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资产阶

3、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答案C解析“二次革命”爆发前,一些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进行革命,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6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

4、老农对中华民国人非常惊恐,矢口否认,表明老农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故选B项。7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朱德前一句强调中国半封建的性质,后一句强调半殖民地的性质,所以选D。8孙中山遗嘱中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反对帝国主义

5、和封建主义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答案A解析“唤起民众”反映出是扶助农工;“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是联俄。920世纪初期,甘地多次强调:“革命的道路不适合于印度争取自治,印度不需要布尔什维主义。”这突出反映了()A印度无产阶级力量太弱小B非暴力不合作的指导思想混乱C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D甘地坚持暴力斗争手段答案C解析反对用革命手段争取自治,反对无产阶级及马克思主义,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反动性,故C项最佳。10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响应,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印度与英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B非暴力就是印度争

6、取独立的最佳方式C甘地得到印度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支持D印度各阶层人民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答案A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容易选择了。11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答案C解析从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开始,印度人民就展开了反抗,因此可将A项排除。B项是针对英国而不是针对印度而

7、言的,因此也可以排除。单靠非暴力的抵抗,是无法实现彻底独立的,因此D项的叙述也是错误的。12甘地认为:真理是神,非暴力则是追求真理,即非暴力是认识神、认识真理的手段,是强者的武器。这种抽象而富有神秘色彩的学说在当时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宣传B为谴责英国的殖民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C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发动群众进行斗争D有利于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答案C解析在印度民族解放斗争中,非暴力理论是指导思想,绝不仅限于宣传和谴责,而是发动群众斗争。132017年1月30日,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逝世69周年,印度人民至今深切缅怀甘地的原因是()A他是国民大会党领袖B他为印

8、度独立而牺牲C他为实现印度的独立、自由奉献了一生D与英国保持了良好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从1915年开始,甘地一直为印度独立自由而奋斗,他的思想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人民,故印度人民称他为圣雄、国父。14史学界认为,凯末尔政府实行的改革有效地巩固了土耳其的民族独立,其主要依据是()A收回了部分色佛尔条约中丧失的领土和主权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进行文字改革,改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D实行宗教与国家政权相分离的改革举措答案B解析经济强大是民族独立的前提条件,落后就要挨打。因此发展经济是巩固政治独立的条件。1519191922年的土耳其资

9、产阶级革命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相似之处是()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D都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答案B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为目标,土耳其独立运动以抵抗协约国侵略为目的,均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均为土耳其独立运动的个性,D项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突出作用。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

10、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孙中山材料二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和爆炸声。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遇刺身亡。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圣雄甘地请回答:(1)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概括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甘地与孙中山思想主张的最大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和甘地两人值得

11、我们青年一代共同学习的人格魅力。答案(1)核心:非暴力主义。作用:非暴力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引领印度人民大众,将英国殖民者驱赶出印度半岛。(2)区别:甘地主张非暴力的合法斗争,孙中山主张革命暴力的武装斗争。原因:两国的基本国情不同,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有一定的民主制度基础,可以进行合法斗争。而中国在清朝专制统治下,清政府血腥镇压了戊戌变法;孙中山认识到只有用武装斗争才能推翻清朝统治。(3)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信仰,坚韧不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选答其中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甘地思想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作用”应从非暴力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

12、导思想,激发印度人民抗英斗争来思考回答。第(2)问,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暴力和非暴力;“原因”应从两国的基本国情不同来思考回答。第(3)问,应依据创新、爱国、坚忍等角度回答。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一点总是无可争论的:在正当土耳其人民处于他们历史上最阴暗的时刻,凯末尔主义革命给他们带来了新生和希望,使他们重新获得了活力和自尊,不仅带着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而且走上了更加稀罕、更加珍贵的自由道路。英国历史学家伯纳德刘易斯材料二凯末尔改革从民族问题入手,依次解决政治、宗教、社会习俗、经济等问题,采取每个时期只做一件事情的策略,针对每一件事情,凯末尔也颇为用心策划,坚持先易后难的原

13、则。一是容易解决的问题通常反对者较少二是先易后难便于改革的成功,每一次成功都为凯末尔的权威加上一重砝码,又为接下来的改革扫清了道路。(如亨廷顿所说“改革是由凯末尔计划好的,这种统一权威平等,是实现现代化最有效的顺序”。)崔大权改革的任督二脉:勇气与智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阴暗的时刻”的含义,并概括凯末尔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二,概括凯末尔改革的策略,并分析其策略的成功之处。答案(1)含义:一战结束,土耳其战败,奥斯曼帝国瓦解;大片领土被占领,土耳其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贡献:驱逐殖民势力,赢得国家的独立(领导民族斗争,建立土耳其共和国);通过改革把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2)策略:各个击破的方针;先易后难的原则。成功:减少改革阻力;促进改革的阶段性胜利;树立改革者的权威;推动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发展)。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