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166302 上传时间:2022-02-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对影响..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标要求,1。了解区域的含义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学习思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区域的基本要点,区域中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诸要素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区域际间的联系。,指具有一定区位特征、面积、形状和边界的地理空间,可从某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划分区域,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特性,区域的尺度,空间上(区际差异)时间上,例如,我们通常说的东部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闽南地区、厦门地区等。,请思考:上述区域之间有何种关系?福州地区与厦门地区同属于上述哪级区域?,地

2、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实例,怎样去研究区域的差异呢?,思考以下案例的科学性,都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多为水田且较为分散人均耕地少,多为旱地且集中连片人均耕地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小麦、大豆等,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水产业较为发达,西部发展畜牧业,我国重要的综

3、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位置优越,对内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沿河、沿海分布,铁路线分布,反思,1。这种比较达到了什么目的?2。自然环境的要素、人类活动的要素仅上述要素而已吗?如果要增加,应增加哪些要素?3。对上述区域比较的案例,你有何建议?,怎样研究区域差异?,区域发展是由许多具体经济或社会活动的发展组成的。同样的地理环境条件,对于不同的经济或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应着眼于区域划分的目的。例如广西的喀斯特地形对于农业生产和铁路建设而言是不利条件,而对于旅游业却是区位优势。由此,针对某个具体目的进行的区域差异比较,关键是找准与比较目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环境

4、因素。实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我的思考个人见解仅供参考,首先思考两个区域比较的地理要素(围绕区域农业发展),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32N,长江三角洲,黄 海,东 海,大 兴 安 岭,长 白 山,小 兴 安 岭,松 嫩 平 原,45N,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亚热带湿润区积温高降水多,中温带半湿润区积温较低降水较少,30N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43N 48N, 东北地区中部,以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少,以黑土为主,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分布,人均多,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一定的灌溉水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水源条件,都是平原地区

5、,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区域的比较,位于我国海岸线中点、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发达,位于东北内陆,铁路交通便利,发展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至三熟,发展水产业,发展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发展畜牧业,劳动力众多,生产经验丰富,劳动力相对较少,交通条件,劳动力,农业发展方向,试比较福州地区与厦门地区的文化差异,小组讨论:可从哪些文化地理要素进行比较?,活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思路,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

6、段的区域特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案例1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域发展,发展时期:船的使用扩大交通联系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克服土壤限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限制性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处于鼎盛时期(公元2世纪)的楼兰城,周围水道纵横,绿树成荫,城中屋宇鳞次栉比。当年作为“丝绸之路”重镇的古楼兰国,可谓商旅云集,贸易繁忙。但却在公元5世纪末神秘地消失了。究其原因,塔里木河中、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是主导影响因素之一。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其农业生产的潜力是最大的,这是雨养农业区不可比拟的。公元2世纪,

7、对当地生态环境缺乏认识的内地初移入的农业居民,对起初水源丰富的楼兰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随着垦荒面积的扩大和中、上游农业的开发,用水增加,供不上水的土地就被撂荒。固定土壤的植被被取走,撂荒的土地在干旱和风力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潜在因素被激活,邻近的沙源侵入,原有的耕作土壤变得疏散而易流动,在风力的搬运下不断流失。,案例2楼兰地区的变迁,楼兰的兴衰,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上“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法或已没有

8、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要想在楼兰地区恢复其往日的农业繁荣已经几乎不可能了。恐怕这里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就指望旅游业了。,小结,本节课关于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学习,为必修3各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区域研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但还需要在后续各章学习中结合更多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原理,去加以融会贯通。值得注意的是,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具体区域地理知识并不要求同学们背记,而是要求掌握研究这些知识的方法。,课后拓展,从工业发展的视角,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列表比较)从发展旅游业的视角,比较青藏高原与江南丘陵的区域差异(列表比较)(以上任选一题)P4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