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418028 上传时间:2018-12-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汇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推荐-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学习历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变得更聪明。为什么能起到这个作用呢?因为历史就是讲述过去历朝历代的古今中外的人们在做人做事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是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单项选择题 (20小题,共20分)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3、下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

2、丝绸4、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5、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6、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 b. c. d.7、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由希“百尺

3、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8、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10、张老师在一家古玩店见到了以下这幅古画,在与店员交谈时,发现他对这幅画的介绍存在错误,请你指出来a.这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b.此画描

4、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c.从画中可以反映出北宋时人们的交通工具比较多样化d.画中所绘的这条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11、我国地方行政单位称为“省”,这种制度开始于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2、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发展c.文化事业的发展 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3、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交子瓦子互市岁币a. b. c. d.14、如果你是

5、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c.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15、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作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朝的诗句中,只有哪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a.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b.一把心肠论浊清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d.绿叶清阴看总好1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17、2004年10日,胡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

6、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18、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班禅共同管理事务的是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19、要了解明朝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应当查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20、假如某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水浒传,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有a.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 b.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c.农村有低矮的茅屋、也有瓦房 d.农民军在春节时进攻官府第

7、(非选择题,共30分)二、非选择题(四大题,共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Z、苏F、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请回答: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2分)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3分)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

8、(1.5分)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2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北宋朱(y)萍洲可谈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材料四: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我国最早在何时制造了指南仪器?(1分)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1分)(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9、2分)(3)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2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3分)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2)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0.5分)实行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2分)(3)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24、阅读下列材料“自永乐

10、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年,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请回答:(1)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起止时间。(2分)(2)材料本身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2分)(3)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 案 b a a c d d a d b d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 案 b d d c d d b d c a二、非选择题21、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 开元之治。任用贤臣(任用熟悉吏治、富于

11、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注意节约(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品),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锐意求理; 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Z、苏F、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2、战国时期,司南、罗盘针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23、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

12、;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或答“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闭关锁国;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看法提示: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如: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如: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不拘泥于本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4、(1)郑和下西洋。1405年至1433年。(2)郑和的舰队克服重重困难,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3)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