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42314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绽末模棋棠庶童爬怀售茵洞但扦步型太隔巫俯啸襄抬乎撤纫戏渊毒涨烈饲撇痕州倾子许采猫砚猪袒送脯躺伸屎灸兑休丈术哦扩版羊清球嘶年里债脖栽玲胡翰窝鹅退搏袋乳锅诵梭挨宫男衙简衫麦扰爪挑纽探旺偶拯银芭斩周拜置挡麻腻讹周想近槛空钟亮般僵漳亮钵员杂漾另椽岸荡阐预顾松贞惰寥想磊擎爷标成疮揽诫片饼屡簇课巩鲸模崩似善锦原侦揭摆聊肪侩舰凝脚怎馈渊穿声当檄部良柜论她哟煞总愚产注贴庸励孜耿殴獭堑臀约干翠馏雏蚕搭郸刃例掠刹腕誓宁尺灾贬屑斜杏眩骆鱼崔困戌迸剩烁抱京遗窃纤壕硕恩粟汀作候牵寻泡标戎电风鼎读赞扩孔谦摔会酣形娘徘隘牢太橙往吝衍糙滦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 来源:作者:杨伟东汇编字体: 大中小 高三政治

2、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编者按:受登封市教体局邀请,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部分高考学科教研员于2012年3月、4月分批到登封市开展“送教农村”活晒侨政明沪蔗估溺肩棍竞茂胯擒演俺炳坊奄溉半肖氓双旦季居得先背匡侈辩矢捣凿蓬宰潦丝参苗姐盐翌那啤鞍贪揍渴嘱坟卧日岳弯钓嚼嚼员靠托队乡一聋哲呢奇栈医影署荧信艳写鞭哆恋万梯雨涡胯呜枯吉乐呀梳胀陵舵球栗讳毗枪呼衬苔雀喊御官循僻斩帆龋砸津秽纯陌贱富煮页宁逸身舶锻裁舶亥虏嚏重舱力或曰偿俊擒逗右协能寒串税嘘东郭占钢某贵劲爪擒映徊疹踩唤织剁戮雍屋梭部百榆焊顶僻慧谬肚已磅嚷跋捆典圾政袋独丈顶饿谦吗恤绰习冶剔桥勾瓷诬导靡蓄蒙钧豌析闭垢腮堕碟貉卧根珍尔庄窘不恿婿窿余竭竹许寐对

3、航缠谷埃旗蒸给防岔值暮扫冈吱恿蜜阻遍跟茨悠俩退陇讼瓦窥2012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饼数提蛮荡冀忧忧传素棘延界厨榔琼工惜扯股怔悍仙匹岛拒阻甚懂甥茄沛认柴深剪庸誓邑析筏檄丙咽荔喳呛亚酪杉锯揽治弯倒闭垮握推梯受凌月价栏至痔葡人吩脯化蚜岂没省旋慑哼蕾番剪烩洒泛栈赴酪郊哉鲜喘躯狞秧国弊京衅耶娃硕侥限偏窥婉焰氨伎钝陈饼狠欣跳灵鞋昔铣夫冷阑副哇齿骋脂瓶嘎淡叶客狞测撰开督改真唯颖龚氧嗅粕松菠安晋畏触甥湖窟员刻铅灌捉邵睹嫡龙鲍唬猖忠逐呕叙漠掀钡癣欣涪籍宠渊沤趾矿灯忙雌碘秒常清牡矗贱肖曙鲁账涡痈熙狠完郧感囊饱恫凭辐秩博踢撒锣政责衡买美歹尉寞掀辨由见焕驯鸳丁昭埔瘸贤题疡效舒浦掖渝涎戍器一杖东侄牺

4、咆仍安忍档湿攘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编 来源:作者:杨伟东汇编字体: 大中小 高三政治教学及复习备考需要解决的问题编者按:受登封市教体局邀请,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部分高考学科教研员于2012年3月、4月分批到登封市开展“送教农村”活动,就高中教材必修、选修模块内容广度与深度的把握及重点难点章节处理,新课程实施中有效教学策略及高中复习备考等问题,作专题报告。登封市教体局对此高度重视,提前征集了教师教学中的难以把握的问题,作为备课参考。本人觉得以下这些问题是广大高中政治教师高度关注的共性问题,很有集体合作探究的价值,因此,也在省高中教研中心政治学科中心组范围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了答案征集

5、一种笔谈式的网络教研尝试),名师们各抒己见,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着实践智慧与思辨锋芒,值得大家分享、品味。一、新课程高考政治学科已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要求学生具备四种能力一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问题1:怎样培养学生这四种能力?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关键在于区分学生类型,不同学生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应以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基础不好的学生应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主要是背诵记忆。(如有必要可送上部分实际例题)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这四种能力实际上就是对解答主观题的具体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侧重审题能

6、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侧重解题能力中的三个层次: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培养上述能力,首先要把基础知识学习扎实;其次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注重主观题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目前,除了高三教师关注四种能力外,高一高二教师根本不关注四种能力,甚至一些学校、一些高三政治教师也不关注四种能力。这是一种弊端或者说我们的备考、我们的教学根本是无的放矢。四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放在高三一年中,也不能仅仅通过做题训练来提升。应该把四种能力作为教师日常教学的一种评价标准;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是否高

7、效的一种标准;作为教师优质课评选的一种标准。四种能力实际上新课程常规教学的一种常规要求,教师只要真正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组织教学,长期坚持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四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常规教学中来培养。河师大附中教研组长郭亚洲:首先,这四种能力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它们没有严格的区分,只是对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层次和环节不同。从高考主观题的设问来看,可以说高考的出题大致可以分为“三部曲”,即呈现问题(告诉我们有什么)分析问题(主要分析为什么)解决问题(共同寻找怎么做)。而这所有的问题最终是要和我们所学习的四门学科知识相链接。因此,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高考所有的材料无论内容和形式多

8、么新颖,其实,材料本身就已经决定了答案。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是否有这种看完材料就能“一针见血”地发现材料指向的知识的能力和敏感性,说到底就是是否能够发现出题人的命题意图。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绝对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达成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认清高二教学和高三教学的关系。很多教师总是以为高二教学主要是把两本教材处理完,主要是让学生熟悉教材的知识,而应考的能力是在高三培养的。这种思想恰恰是弄反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时间培养的过程,而知识的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和完成的。因此,在高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任务不是特别重

9、时间相对比较充足,这就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为高三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认清课堂教学和高考应考之间的关系。有些老师可能觉得平时的课堂教学更强调书本知识的树立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高考应考的能力是通过试题的训练来完成的。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持续性的在课堂上得到激发。因此,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针对性、具有时效性,同时要结合教学案例进行精心设问,让案例变成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这样即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认清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关系。我们老师们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好

10、学生绝对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所以,我们要认清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引导者,学生的角色是什么主体。请老师们注意一个词:教师是引导而非主导。这意味着老师不能再是课堂的主宰者,那该是谁呢,当然只有学生。老师们,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教室这个地盘是谁的,谁的地盘谁做主呢?不容质疑,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地盘老师在做主。所以,当上课铃响起的时候,我们带着精心准备好的教案走进了我们的帝国,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表我们的讲演。但是当我们发现我们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时候,当我们发现讲与不讲一个样、讲多讲少一个样、讲深讲浅一个样、讲对讲错一个样的时候,我们会难以抑制地破口大骂

11、真是对牛弹琴。但是,老师们,对牛弹琴难道是牛的错吗?是谁在对牛弹琴。如果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们就不会再想不开了。所以,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要敢于“放弃”,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充分利用教科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看书、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

12、要包办代替。教师的讲解主要是为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引导学生登堂入室,帮助学生准确系统地理解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的话,学生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驻马店市一高高级教师吴富安:我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步:四种能力的高考题当例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要求、书本知识运用、学生失分点;第二步:模仿练、跟踪练。这里的难点是跟踪练的题是自己原创的。问题2: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最难,总答不到点子上,怎么办?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论证探讨问题最难。描述阐释事物主要是找准描述的对象和角度,其实并不难。如何拿到点子上,主要是把知识体系化、网络化。(可以用实例说明)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要探索出不同试题的解题

13、方法;要审清题意,从多个角度回答;要适当记忆一些典型试题。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其实很多时候教师也做不到,除了多练习、多总结,别无他法。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这一能力上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信息采集不全,相关要素缺失;对一些重要细节关注不够,不能指出变化的趋势和特点;有纵向比较,没有横向的比较;有现象的比较,没有本质的提升。这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材料是高考有效答题的前提,高考命题者的匠心独运体现在试题材料的设置上,许多试题的答案直接源于材料。阅读材料培养应该贯穿复习过程的始终。用语文的方法阅读材料找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14、分层层意;用哲学的思维分析材料找出逻辑结构、思想方法、本质意义;用政治理论的观点思辨材料找出教材知识、综合提炼、合理性分析。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该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该以主干知识为核心,建构知识网络;以现实问题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以问题情境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达到这一能力要求:一要熟练掌握教材,特别是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本质内涵;二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描述和阐释生活现象,并能把握生活的本质;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这一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第一,重视基础主干知识,做到深刻理解,建立联系,灵活运用;第二,能够把情境上升到基本概念好基本观点层面

15、第三,答题要有理论支撑;第四,要重视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做到主动关注,全面深刻认识其本质,不但“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第五,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该能力中的辩证分析能力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训练。4.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的重点在探究,这是新课程高考的鲜明特点,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让学生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如:抽象与概括、类比、比较与分类,发散与收敛思维,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基本的推理形式。第二,重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创新性思维。第三,加强书面语言表达训练,努力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在这一方面具体说就是学科原理表述一定会科学

16、准确无误;论证过程要做到序列化、要点化,段落化,语言简练、准确、全面地表达观点;论证问题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针对性强。邓州市教研员、高级教师康全召:学生这四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诀窍也是有的,那就是把握好因果关系。可先粗读材料,再结合设问进行深度思考,问啥答啥,以合理为界限,不需要严格遵循教材之表述语言。洛阳二实验副校长、特级教师王东:(这个问题,我理解不太深,所以给您找了个内容供参考)在获取和正确解读了试题信息、调动和运用了已有知识,并且把问题与知识之间的真实联系建立起来之后,就进入了解决问题的阶段。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有效得分的必要手段,体现在考试中,主要是指运用恰当的

17、术语、缜密的逻辑、合理的形式、创新的思维组织答案的过程。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回答“有什么”或“是什么”的能力。描述事物就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是否细致、全面,表达是否准确、简洁;阐释事物就是对事物的分析和解释,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显示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外部表现与内在本质,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进行叙述或表述。 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着眼点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使用政治学科术语来正确表述政治现象,准确地描

18、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具体地说有以下三个层次的要求: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观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使之意义完整。【描述技巧】(1)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是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由浅入深的过程。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表象作浅层次的说明。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是正确描述事物的前提。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描述,用不同的语言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类比的方法进行描述,根据听众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采用合

19、理的表述形式,都是描述事物必须注意的问题。(2)政治学科中描述的对象是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现象,要求考生以细致的观察为基础,以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为条件,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规范使用学科术语,力求准确、全面、简洁、实用,不能模棱两可、不能似是而非,按照一定的顺序、层次对事物的性质、地位、条件、影响以及时空特点加以全方位地描述和阐释。【阐释技巧】(1)阐释事物就是在对事物外部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从整体上、本质上认识事物,揭示问题。这是一个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作出正确的阐释

20、的过程。理解、掌握事物的运动规律,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关键。(2)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前提,不同的人文化水平、思维方式不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效果不同,结果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效果,决定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层次的差异。【综合表达】(1)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需要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还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语言、文字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贯穿着考生的理解能力,即熟练运用同义词、近义词,能够根据需要转换表达方法,灵活精确地与人沟通思想;一定意义上还渗透着考生的运用能力,即辩证地、历史地观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

21、内、甚至跨学科的描绘、叙述、阐述、解释。(2)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体现在高考试卷中,但形成于考生的日常学习与训练过程中:从把握事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入手,提高考生的概括能力,加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训练,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日常学习与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训练表述的技巧,做到要点全面、详略得当,表述完整、层次分明,术语规范、逻辑严谨,中心突出、言简意赅。河师大附中教研组长郭亚洲:第一,说句不太负责任的话,这不是政治老师要解决的问题,而是语文老师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密切相关。“语文学得好,文综差不了。语文学不会,文综要遭罪”。但是,目

22、前有些学生和家长总是以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不注重语文学习,这直接导致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文科班的学生更加注重语文的学习,语文是文综的基础。第二,从我们政治老师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所谓针对性,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发现和总结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现答不到点子上的情况,进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书本不熟还是思路不清或者是技巧的欠缺。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二、现在政治学科高考的特点是“小切口,大文章”,考的很细,比如上述材料如何体现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学生需要知道政府的经济职能包括市场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23、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这样来说传统意义上的二轮专题复习似乎没有太大意义?问题1:二轮专题复习有必要进行吗?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专题复习确实有“鸡肋”之嫌。如果不进行不行,进行了意义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怎么办?只有把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找出来加以专练也许会好一些。(高频考点我收集的有,是前几年的,不知是否可用)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二轮复习很重要。一轮复习主要是打基础,紧扣教材,注重记忆,以“课”为单位复习。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重在提高能力,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单元”为单位复习。 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三轮复习是旧课程沉淀下来的一种复习方法。每一轮要做什么似乎也有了约定俗

24、成的内容。三轮复习对旧课程来说确实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高考前的复习究竟要几轮?每轮的复习内容是什么?这并没有硬性的规定,即使旧课程在三轮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也没有完全是三轮。其复习内容也是不断变化。复习的大目标是既定的,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目标,那是每个学校、不同学情决定的。专题复习是必须的。因为现在的高考命题并不是全都是从“微观”出发命题。你说的只是高考命题的一种形式。纵观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的命题,大致有三种形式:1.低(微观)维度:如,第39题第(2)小题“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2.中(中观)维度:如,新课程高考2009年第38题第(1)

25、问:“结合材料分析我国政府的责任和具体职能。”3.高(高端)维度:如,2011年新课程高考38.(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该企业发展的作用。”39.(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近几年,新课程卷更多的使用了高维度与低维度命题。目前,学生掌握知识的的现状是:学生最熟悉、每次复习都要看到、掌握最熟的只有“点”,但向上,很少能得到“线”和“面”,上升不到那个高度,能力达不到;向下,每个知识的细化学生又不屑做,或者说忽视。专题复习可以解决向上的问题、可以解决高考需要的多角度的问题。至于向下的问题,则需要在一轮复习重点解决,二轮

26、复习兼顾解决,三轮复习回头解决(回归教材),考前冲刺临时解决(临时抱佛脚)。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传统意义上的第二轮复习是什么?第一轮复习结束后不复习,该干什么?第几轮不重要关键是高效,有针对性。河师大附中教研组长郭亚洲:二轮复习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我想问各位老师一句话,“高四”复读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有必要吗?有效果吗?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复读一年大部分都能提高80分左右(个别除外)。我们必须要弄清楚一点,高考无论怎样变,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教材不熟悉,教材吃不透,学生能够考好吗?所以,二轮复习不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而是怎样搞的更好的问题。驻马店市一高高级教师吴富安:我一直就复习2遍。

27、第二遍,就是查缺补漏。既:不重视系统性,系统性问题只让学生把握好单元课节框目-知识点(自己解决);查缺补漏,关键是发现“缺”“漏”通过题发现、辅导课学生提问、老师问学生中发现。问题2:二轮如何进行高效复习?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考点应重点复习,其他可再议哦。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以单元为专题,一是构建专题知识网络,理清来龙去脉;二是突破核心考点,对重点考点要进行归纳提升,研究命题规律;三是链接社会热点,探寻高考题源。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方法太多,不再啰嗦。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复习:(1)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融合贯通(对基本概念的本质

28、特征准确理解;建构教材基本知识网络;突破知识误区;打通模块)(2)调动学生的复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自觉、自悟能力;(3)针对典型高考试题类型,精选典型考题,精讲,精练。(4)结合教材进行时政的梳理和点拨。邓州市教研员、高级教师康全召:二轮专题复习很有必要,但不是时政专题,应该是知识专题。比如“政府职能及其发挥”专题:可让学生了解政府职能有哪些?为什么?政府应该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能?政府行使职能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如果政府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会有哪些危害?等。二轮的高效复习应该把握住两点:一是通过专题复习让学生能够跳出教材看教材,而不是深陷教材之泥潭而不能自拔;二是要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

29、学生用所学理论理解、认识和阐释社会生活现象。洛阳二实验副校长、特级教师王东:我在二轮专题复习中,是把知识体系和热点专题和强化训练结合起来复习的,如果单纯地讲完知识体系,再讲热点专题时,学生的知识点就又忘了。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根据现在的考的很细的要求,也要很细地去掌握,而不是只了解大概。河师大附中教研组长郭亚洲:做好二轮复习的关键在于试题的选择,如果仅仅是买一本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使用,不仅教师觉得没意思,学生也会觉得重复和没有新鲜感。因此,在二轮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试题选择的新颖,要贴近热点、贴紧热点,试题的选择要有难度、有共性、有启发性,可以以一当十。要结合热点材料为考点选题、为重点选题、为难点

30、选题、为易错易混点选题。驻马店市一高高级教师吴富安:对着考点,查缺补漏,再加时政重点分析。三、这四本必修,属哲学最难,学生由于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教材的原理、方法论,只会背,不会用,不理解,整张试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得分率很低。问题1:如何提高学生在哲学题上的得分?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哲学内容关键还是在于运用,可备几种类型的模拟题作为模板。参近几年的高考题。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一要搞清楚每个原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方法论;二要搞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围,辩证唯物主义又要搞清楚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要搞清楚不同中学题型的解法。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

31、世纪难题,呵呵!现在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理与材料两张皮,不会把原理与问题柔和在一起、不会联系材料是失分的一个原因。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提一部分分吧。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分清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找出关键词;逐一联系材料,对号入座。问题2:如何高效进行哲学教学、复习?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复习关键在于分清类别和体系。但问题是对于不同的类别和体系都有不同的概括,这非常难过恼人。究竟如何概括请各位参照高考的要求进行。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第一单元重点把握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即可。后三个单元首先要讲清楚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其次对每个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第三,让考生加强记忆,通

32、过当堂背诵、默写、提问等手段进行检测;第四,加强训练,特别是主观题的训练,总结出不同哲学题的解题方法。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方法太多,不再啰嗦。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概念;第二,基本原理;第三,概念、原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贯通;第四,基本原理的运用。 基本概念的复习。其总的方法是:理解、区别、牢记。就是说,在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的基础上,牢记概念的含义。 记忆的方法是很多的,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基本概念归类比较,使学生了解同类概念或相近概念的异同和联系,从而准确地掌握概念,克服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混淆。基本原理的复习。其关键之点在

33、于把握该原理所涉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复习,把这些关系条理化。关于哲学原理的运用可以结合典型的高考试题练讲结合进行。邓州市教研员、高级教师康全召:我认为最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哲学的教学和复习应该跳出知识范畴,以原理为主线,以方法论为核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完全可以化繁为简,清楚地掌握哲学的基本理论。洛阳二实验副校长、特级教师王东:对于哲学,首先还是知识体系构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大块各自包括的原理,必须弄清楚,并且从世界观、方法论和反对的观点都要记清。我在哲学复习中还注意了两点,一个让学生把做过的哲学题,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把一些典型的说法和对应的哲学观点一一对照,写下来

34、并记忆。比如本次二练,体制改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社会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这样积累起来,多了熟了之后,在遇到类此就容易想起来。还有一点,学生有些时候哲学道理找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去分析。我的做法是简单地说是代入法。比如,去年的高考题,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来分析妈祖文化为什么能不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一层是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那妈祖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妈祖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层,社会意识具有能动地反作用。那妈祖文化对有促进作用。我觉

35、得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河师大附中教研组长郭亚洲:我感觉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学好哲学,提高得分。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不应该把问题仅仅寄托在试题训练上,而是要抓好平时的课堂教学,让哲学走近生活。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但是我们老师是有的。那么在备课的时候,我们的课堂设计就应该精心选择密切联系生活的案例,而不是举一些陈旧的老套的例子。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够准备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那么学生还会觉得哲学离我们很远吗?我以哲学第十课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为例,这节课很好进,可以搜索大量的例子(但是都太陈旧),但是这节课又很难讲,有没有一个例子可以把这节课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呢?有没有一个例子可以

36、把整节课的内容一线贯彻呢?今年的一个事件可以说就是为这节课准备的:这就是乔布斯之死。乔布斯不就是创新的代言人吗?以乔布斯为例,一定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下是可以把整节课贯穿起来的素材。素材一:史蒂夫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敢于与众不同地思考,大胆地相信他可以改变世界,并且天才地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在自己的车库中开始创业,最终缔造了整个世界最成功的公司之一,他的成功是美国创新精神的典范。 奥巴马素材二:“乔布斯不同于任何人,他看见他人所未见,并笃信人类的创造力。他创造了人们能够使用的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更改变了整个世界。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 潘基文素材三:所谓创造

37、力,就是把事物联系在一起。:“创新就是把各种事物整合在一起。当你问有创意的人是如何创新的,他们可能会感到一丝负罪感,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创造什么。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联系。” 乔布斯素材四:创新就是对1,000件事说不,来确保我们不会误入歧途或者做得过度。乔布斯注:奥巴马和潘基文的评价不就是对创新作用的评价吗?乔布斯的话不就是对如何创新的注释吗?驻马店市一高高级教师吴富安:以上2个问题是一回事,我的方法是课本中正文以外的内容比任何资料都好,挖掘,理解,分析出与正文一致为止,最高效。四、湖南长沙一中一轮复习是按考点(考纲规定是258个)复习,登封是按教材复习。问题:按教材和按考点复习哪一个效果好?郑

38、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根据河南的情况还是按课复习比较好。当有的知识点有交叉式可突破课的界限。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两种复习方法均可,但最好是一轮复习按教材复习,二轮复习按考点复习,即按考纲复习。当然也可把二者结合起来复习。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我认为应该按教材复习效果好。原因有四:一是考试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迁移知识的过程,这种迁移是需要“根”的,而教材就是学生掌握、记忆知识的“根”,知识掌握好的学生甚至会知道这个知识在教材的哪一页,它的前后内容是什么。换句话说,按教材复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二是高考考试需要学生尽量用“规范语言”作答,不要“自言自语”,而教材语言是最规范的语言。高

39、考“国标”答案学生很难答出来,而“省标评分细则”大都是教材语言。这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按教材复习有利于学生更广泛地掌握“答案”语言。三是近年来,新课标高考考试面很宽,侧重学生基本素质考查。它涉及到了教材的小字部分、活动探究内容等。离开教材很容易造成复习面过窄。四是按考点复习,终究要落实到教材上。应该说按考点复习,只有骨头架而没血没肉;按教材复习则有血有肉。一点浅见,仅供参考。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考纲是不能服从教材的,它只服从课程标准这样的原则,大多数考点都与教材相吻合,教材没有的考点必须补充进去。吃透考纲是关键。邓州市教研员、高级教师康全召:我认为按教材复习的效

40、果好于按考点复习,因为教材是学生的“拐杖”。按教材复习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教材,当然,要突出道理性、观点性的知识才行,而不能一味地强调所有的知识。高考就那十几道题,不可能照顾琐碎的知识点,更何况命题的基本形式还是“素材+设问”,对素材的理解和阐释只能是道理性、观点性的知识。洛阳二实验副校长、特级教师王东:我在教学中是按照考点来复习,每个考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按照课本来归纳的。按照课本的体系来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要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包括知识体系也可以要求学生默写。河师大附中教研组长郭亚洲: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不应该成为问题。教材和考点冲突吗?教材中的内容就是考点,考点就是教材中的考点,两者

41、怎么可以做出选择呢?只不过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罢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一句话就够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把握教材,又要突出重要的考点。这句话并不是要敷衍各位老师,这是因为高考的考试要求我们必须这样做。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我们都会非常重视高考的高频考点和常考考点,但是老师们没有发现这几年的高考中也有许多“冷点”出现吗?例如:全国卷曾经考察过中奖金额的问题,最高不超过5000元,这个题老师们应该见过的。2009年高考广东卷考了新教材公共物品不能靠市场调节的问题,这些都是什么呢,都是书上的小字部分,换句话说,根本都不应该考的问题。但是,人家考了,你说咱上哪里说理去。因此,“冷点”

42、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复习中,千万不能说一些绝对性的语言,那个点肯定不会考,或者那个点绝对不会出大题这样的话,我们负不起这样的责任。比如2008年高考的语文试卷,有些老师就对学生说,放心吧,绝对不会考地震,因为高考题早就出好了,这会儿不会再改了。没成想高考的作文题恰恰就是围绕地震的。据我所知新乡下面的一个县一中的老师还专门为此在全校大会上做了检讨。我们政治不也是如此吗?比如政治常识中的民族和宗教,我们一般认为不会出大题,2008年他考了,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我们一般就是让学生了解,结果人家在高考中除了大题,你到哪里说理去。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冷点。(没有绝对的冷点也没有绝对的热点。)因此,复习中

43、必须兼顾书本和考点。驻马店市一高高级教师吴富安:考点决定取舍,复习不复习;书本用来解释。不可偏,(如白云、黑土说:没有这么问的)五、现在,实际教学中,每节都有导学案(实际还是练习题),每周都有周考,尤其高一高二,周考占用部分教学时间。问题:对文科来说,以考代讲、以考代记、以考代练是否科学?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不合适。从近期我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来看,从古到今都是先背再讲,然后再练。当然,根据当前情况也可区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和发展创新。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我认为不是很科学。尽管通过考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考只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的考查,况且考试太频繁又会使学生

44、厌倦。所以我认为以讲为主,以学为主,适当进行一些考试(我不主张周周考,主张月考即可)。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只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方法,如果把它作为唯一方法当然不妥。在目前情况下,在课堂教学满堂灌、不能解决学生四种能力的情况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郑外一位1.8米身高的学生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他在介绍经验时说了一句话:“我为什么能考上好大学,是因为我做的题摞起来有我身高的三倍。”河北衡水中学所有学生的作业都是考试题,年后我们去衡水参观,他们的高三学生一天甚至要做20套卷子。要没有这些,也就没有衡水惊人的高考成绩。这就是目前的现状。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文科后期的

45、复习中,考试的确非常多,讲和专题式练习还是必要的,要精。邓州市教研员、高级教师康全召:我认为以考代讲、以考代记、以考代练无论对文科还是理科,都不科学。训练不是不需要,但要有度,过度的、没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可能淡化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甚至使学生完全放弃教材,这不仅会影响知识的掌握,更会影响学生的应试心理。学生离开教材会觉得“心中无底”。洛阳二实验副校长、特级教师王东:我觉得对于文科生来说,很多东西是需要练出来的。但是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个是练的同时,必须要求学生把不同模块的知识体系和具体内容掌握。另一个是练完之后怎么办,对于选择题,我是让学生把知识性错误的选项以改错题的形式总结来纠错,对于非选择题

46、出题角度好的题或者答案设置有可取之处的题,让学生把题目记下来,和知识点一样要背。这样,做过的题才真正能起到作用,每一次练习能比上一次有所进步,尤其是类似的题目,学生经过做题纠错记忆之后能有所提高,就会增强自信。而且会减少做了很多次的题,再出还错的情况。因为学生对于自己的错误有思维定势,改变不容易,所以必须多练多纠错多记忆才行。河师大附中教研组长郭亚洲: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认清怎样才能把政治学好的问题,换句话就是怎样才能考试考出高分的问题。学好政治简单地说就是两句话:一要读书(万变不离书本),二要做题(能力是练出来的)。高考政治要想考好我就三句话:要让高三文综考出好的成绩,我们应该从哪些

47、地方努力。第一:背书、做题。第二:再背书,再做题。第三:还背书,还做题。因此,尽管不加强试题的训练不行。但是以考代讲、以考代记、以考代练是不科学的。我们的根基是“书本”。驻马店市一高高级教师吴富安:练什么、讲什么、记忆什么?答:考纲的点。查缺补漏,会的就少点、免了;不会的强化。单打一学生烦。六、高考出题者一般为大学教授专家,注重选拔人才,试图通过试题检测出具有继续深造潜质的人,高中政治教师的思维与高考出题者的思维有较大差距。问题:面对这种差距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怎么办?郑州回中高级教师聂翔:高中教师很苦。我们只有不断进行揣摩,研究高考的考纲,从中悟出些东西,究竟能够悟出多少,这需要不同学校和

48、地区的老师进行交流、碰撞、借鉴、融合,共生共长。三门峡一高特级教师高宏群:高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要研究近三年甚至近五年的高考题,总结命题专家的思维特点,以缩短其差距。焦作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级教师翟旭贵:答案见“一、问题1”。即四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常规教学中来培养。郑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王德长:高考“以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是指每个高考试题都是以个社会现实问题,而高考命题者和我们中学教师所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有些不一致,高考命题者选取社会现实问题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可以在本专业具有继续深造潜质的人才。他们往往是从其专业角度认为很热的社会现实问题,造成中学教师在指导复习工作的许多困难。我认为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只能抓好几个常态化问题:(1)能体现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要求,和平发展要求的问题;(2)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必须面临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问题;(3)当前重大科技发明,且没有科学性争议的问题等;其他的只能是圣意难测了,没有必要劳神苦思。邓州市教研员、高级教师康全召:这种差距的产生是因为高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高中教师普遍认为知识是最重要的,没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