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县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doc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14235 上传时间:2025-07-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县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县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县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年县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年县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县城建设工作自查报告*县地处*南麓,位于*市东北部,距*140公里、*200公里。全县辖8个镇、5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5万,县城人口7932人,是*人口最少的县。县城规划区面积2.3平方公里,建成区0.74平方公里。*高速、*国道穿越县境,正在建设中的西成高铁客运专线在县城规划区设站,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涵养区和“*”工程重要调水点。全县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7.4,境内自然生态原始古朴,旅游资独具特色,拥有5A级旅游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县之一。*、金丝猴、羚牛、朱鹮“*四宝”齐聚于此,是名贵中药材*的地道产区,被誉为“*

2、的家园”和“*之乡”。2021年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称号,2021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称号。几年来,*县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主导、以县城建设为重点,按照“提升中心、南扩北上”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片区,加快两场(厂)、保障性住房建设,深入实施畅通、生态、亮化、文体、民生“五大工程”。合理布局、围绕拉大县城骨架、完善城区功能、增加亮点、提升县城品位、强化管理、优化社会服务,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和省级园林县城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现将2021年以来*县城建设七个方面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 县城建设标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一)县城规划情况。

3、县坚持“*”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区位优势、资条件优势、旅游条件优势、绿色产业优势,明确了“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业为主的宜居山水园林城镇”的城市发展定位,努力把*县城区建设成“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生态型宜居城市。先后高标准修编了*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21-2021)、*县城总体规划(2021-2021),规划总体布局力求体现中心聚集、轴线拓展、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骨干,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国道为主轴的集约开发态势,使城区规划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2.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容量达到1.05万人。倾力打造“*红都、魅力山城”,建设生态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区。到“十二五”末,力争县

4、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县城建设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为拉大县城骨架,与*集团合作开发县城*以工代殿片区,签订了*小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们将配合*集团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小镇规划编制工作,使*小镇新山地创意旅游运动度假体验区与*县城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并按程序报批。同时,将进一步做好*、八亩田、*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小镇规划衔接,完成3个片区修建性详规修编工作。多年来,各项建设活动均在详规控制下进行,坚持“一书两证”制度,办证率100;近两年我县未发生重大违反规划的建设案件。(二)道路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情况:1.市政道路建设及管理已达到标准:近两

5、年县城市政道路共投入资金 亿元,新建道路 公里,维修改造道路2公里,便捷合理的路网结构初步形成。县城共有主次干道20条、街巷 条,总长11.664公里(其中干道4.81公里)、面积76538万平方米,人均市政道路面积达9.99平方米( 万平方米/7932人),路网密度达 公里/平方公里。同时,加强对道路的维修与管护,无侵占、破坏道路现象,机动车道路面完好无坑洼积水;道路两旁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主要道路均按规范划定了标线,设置了信号灯、护栏、指示牌。2.公共停车、广场、供水、亮化、防灾减灾等市政公用设施全部达标。一是设立了公共客运公司,共投入使用公交车 辆,每万人拥有公交车6辆。二是现有公共停

6、车场2处,面积0.19万平方米,人均0.24平方米。三是建成*三角广场、城北广场、桥头广场和*广场4个大型综合广场,总面积0.71万平方米,人均广场面积达0.89平方米,广场内绿地率达41;四是县城有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能力0.2万吨,实际日需供水0.08万吨,供水能力能满足当前需求和今后发展。建有备用水地1处,自来水普及率达97,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五是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并强化日常管护。县城现有路灯4950盏,县城主次干道及广场、游园均安装有路灯,且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按照“和谐*、熊猫*、茱萸*、奋进*”的主题设计建设了县城*亮化工程。该工程运用了当前先进的数控技术、灯光技

7、术、变频技术和音频处理等科技手段,使声、光、电达到完美艺术统一的景观工程。灯光表演着力创造震撼夺目、炫丽多彩、声势浩大的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成为向外界展示“山水*、熊猫家园”形象的大舞台,为*旅游增加了一个新亮点。对*大桥的亮化进行了改造。粉饰亮化了桥体,更换了高杆路灯,安装了汉白玉栏杆,56个栩栩如生的熊猫在夜幕下闪闪发光。六是切实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按照10年一遇设防标准规划建设了县城河道堤防,主行洪区内无碍洪阻洪的建(构)筑物,县城排水系统较完善,运行正常。规范设立了消防站和消防栓,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报系统,并开展了经常性的监测工作。实施了滑坡治理、小流域治理及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防灾减

8、灾。四是在县城体育场、*广场、城北广场、桥头广场、*广场等设立了避险避灾场所。五是新建铁板桥3座、石拱桥2座,使县城桥梁达到了7座,缓解了县城一河两岸的交通,使县城的骨架进一步拉大。(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1.县城商业金融设施已达标。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服务网点布局合理,服务便捷规范。已有*、*、*、*等宾馆6家,其中*宾馆为三星级宾馆。有*、*等大型商场和百货商店3家,商业设施布局合理,服务半径均在5001000米范围内,商业用地面积0.1万平方米,人均商业用地达 平方米。2.学校建设已达标。建有标准化普通高中、标准化初级中学和职业高中各1所,校园总面积为27.8万平方米

9、在校中学生0.1567万人,人均校园用地174平方米。有小学10所,校园用地面积 万平方米,在校小学生0.1662万人,人均校园面积 平方米。3.医疗卫生设施基本达标。建有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中医门诊、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计生站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各医疗机构共拥有标准病床175张,床位配置标准为5.27张/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2人,卫生技术人员为46人/千人口。4.文化科技及体育设施已达标。建有公共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各1所,有固定的科技教育活动场所;建有标准田径场1个,总面积2.2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达0.68平方米;公共活动场所、社区和居住小区均设置了便民

10、体育健身器材,且管护良好。5.社会福利设施、社区服务中心和无障碍设施已达标。设有敬老院1处,占地10005平方米,建筑面积5170平方米;设置社区服务站6个,建筑面积均在800平方米以上;县城主要道路、公园、公厕及广场、车站等场所均设有无障碍设施,使用正常。6.供电、邮政、通信设施已达标。县城变电站和邮政、通信服务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服务规范;设有*城区变电所,容量能满足县城供电需要,高压电力走廊得到良好保护控制。(四)居住环境情况。居住环境已达标:一是对*村、*村沿*国道段的城区旧住宅进行了房屋整修与环境治理,自2021年底后新建的建筑均达到建筑节能标准;二是对城区居民的住房情况进行了全面

11、调查摸底,健全住房保障体系,将725户人均住房面积低于14平方米的家庭均给予了住房保障(其中60户享受到保障性住房,222户享受到租金补贴),保障率100;四是积极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引导公平自由竞争,提高了物业管理质量;新建住宅小区全面推行物业管理。(五)园林绿化情况。园林绿化达到省级要求标准。几年来,共投资 亿元,在城北广场、*广场、*广场、*河滩地及城区边角地等处新建公共绿地0.56万平方米。全县共有公共绿地3.05万平方米,人均拥有9.05平方米;绿地总面积5.92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6.44。(六)环境设施情况。1.污水处理设施即将达标。县城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总投资1756万

12、元,日处理污水0.4万吨,计划2021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21年6月底前建成,建成后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可达 以上。县城主干道路雨污分流14.715公里的管网建设工程完成了地质勘测、初设等工作,2021年可完成建设;2.垃圾处理设施即将达标。建立了较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县城主、次干道两侧均规范设置了果皮箱。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在建设中,总投资2600万元,日处理垃圾20吨,计划2021年底前可完成主体工程,2021年3月底前建成投运,该场建成后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可达到80以上。3.环境卫生已达标。配备环卫保洁员27人,对城区道路实行全天候保洁,保洁率达100;配置垃

13、圾清运车2辆,洒水车1辆,洒水路灯维修多功能车1辆;城区三类以上公厕8座,平均每平方公里4.2座,垃圾收集点4处,环卫工人休息的站2处;。4.环境质量达到标准以上。空气、水和声环境质量良好,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二类,声环境质量达到二类功能标准。(七)城镇管理情况。1.健全机构,明确职责。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撤并了原县房改办、地震办,在原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下设地震局、人防办、房改办、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公用事业管理站、质监站等机构,承担城镇建设与管理、地震监测和人民防空职能,增加了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能,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给予经费保障,促

14、使城镇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工作责任进一步夯实,管理水平大幅提升。2.市容市貌管理常抓不懈。坚持宣传教育与行政执法并重,深入持续开展城区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度,主要街道和重点地段基本无违章搭建、乱摆摊点、乱张贴现象;沿街店铺无出店经营现象,卫生状况良好;各种管线布设规范、整齐,县城面貌清新明亮。3.交通管理切实加强。加大交通秩序管理力度,杜绝了非法载客和争抢客现象。在城区增设了276个停车位,缓解了城区停车困难,基本消除了车辆乱停现象。4.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切实加强。我县坚持“*”的发展战略,立足于区位优势、资条件优势、旅游条件优势、绿色产业优势,明确了“以发展生态

15、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业为主的宜居山水园林城镇”的城市发展定位,努力把*县城区建设成“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生态型宜居城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县域逐步构建“一主两副两翼两建”的城镇群,县城区呈现“一主两副、一轴一带、六个功能区”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即县城。按照“提升中心,南扩北上”的发展思路和“一主两副,一轴一带,六个功能区”定位,打造“*红都、魅力山城”,建设生态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区。“两翼”,即把*镇建成*高速入汉第一镇和*的“窗口”镇,扩大集镇规模,打造商品集散地、休闲度假区;把*镇建成农副产品集散地,重点打造商贸和旅游配套重镇。“两副”,即把*镇、*镇打造为县城的副中心,加快绿

16、色农业和农家乐建设步伐,承接县城综合服务项目延伸。“两建”,即高起点、大手笔建设*、*两个迁建集镇。到“十二五”末,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0%。二、 主要做法(一)加强领导,促进县城建设快速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城建设工作,年初对照县城建设标准,找出差距所在,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任务分解至各部门单位,同时,把县城建设工作同省级园林县城、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等创建活动同部署同安排,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联创指挥部,把县城建设和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县城建设

17、速度和管理水平。二是狠抓责任落实。在年度考核中将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纳入全年考核,按月按季度进行过程考核,并加强年终总评,同时实行责任追究制、工作任务销号制等推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全县干群抓工作、干项目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目标任务的落实。(二)项目引领,促进县城建设快速发展。一是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把县城建设工作有机地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按照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推进实施。先后投资建设了东山体亮化工程、东山体公园步道建设工程、*大桥亮化改造工程、*大桥建设工程、县城体育场建设工程等城市亮点项目,县城品位大幅提升。同时,还将建设县城

18、亮化工程和*公园步道工程,届时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二是创新思路,多渠道融资。抓住西成铁路过境设站机遇,先后同*集团合作开发*片区,全力打造*小镇,*公司合作分别采取BT和BOT模式建设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含管网建设),由*公司在原土产公司和药材公司原址建设的*花宛商住小区,极大缓解了我县干部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工作中始终坚持“别说怎么办,只说怎么干”的理念,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断挖掘潜力,有效破解资金短缺瓶颈制约,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集中投入,重点打造,确保建设成效。(三)强化管理,促进县城建设快速发展。为了加快“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服务业为主的宜居山

19、水园林县城”步伐,我们将县城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方法,突出重点,努力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宜居县城新面貌,塑造良好新形象。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制定了*县城市市容管理办法、*县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及检查标准、*县绿线管理办法、*县城市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县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等县城建设管理文件,理顺了管理体制,使管理职责更为明确,一切管理皆有章可依。实行县城街道及景区环境卫生包抓责任制,县城主要街道卫生由相关部门分片包抓,与各商住户签定“三包”责任书,形成了住建局主抓、包联单位兼管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严格执行规划。严格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和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统一建设风格,统一街

20、景设计,逐步形成了白墙红顶、一街一景的县城新形象。三是扎实开展各类整治活动。以部门日常监管为主、联合执法为辅,持续深入地开展倚门经商、交通秩序、空中垃圾、环境卫生、集贸市场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取缔了沿街兜售摊点,对活禽宰杀加工、废旧收购等行业进行划行归市管理,四是以农村清洁工程为契机,加强“六乱治理”,对城乡结合部民房进行了统一粉饰,增设安装了垃圾池、路灯等设施,栽植了花卉,整洁、美观、秩序井然的县城面貌初步形成。总之,近两年我县县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部分指标达到省政府县城建设标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即将达标,一些配置不达标项目正在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向标准靠近。在今后中,我县将继续把县城建

21、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力促县城建设再上新台阶。一是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抓手,加快县污水处理厂和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步伐,尽快建成投用,使县城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达到省级县城建设标准。二是抓紧西成客运专线过境设站机遇,做好*小镇规划与县城总体规划的衔接,不断完善各项专业规划和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突出*山水特色,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县城;三是找准突破口,加快*片区建设步伐,力争三五年使县城有新的发展。四是努力经营好城市,把经营城市的理念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挖掘城市建设潜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地筹集城市建设资金,解决城市建设的瓶颈问题;五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增加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档次。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