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自然地理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

上传人:小红帽 文档编号:1439583 上传时间:2018-12-1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自然地理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自然地理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自然地理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自然地理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自然地理_图文优秀名师资料.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自然地理_图文必修一 自然地理 ,人教版,目 录 目 录 预备章 地球和地图 . 1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1 ?第二节 地球仪 . 1 ?第三节 地图三要素 . 2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 2 第一章 行星地球 . 4 ?第一节 宇宙中地球 . 4 一、天体与天体系统 . 4 二、地球的普通性. 4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4 一、太阳辐射. 4 二、太阳活动. 4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 5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 5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5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6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 7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

2、 7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 8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8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8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8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 8 三、热力环流. 9 四、大气水平运动风 . 9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 10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10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 11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1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 15 一、锋面系统冷锋与暖锋 . 15 二、低压、高压系统气旋与反气旋 . 15 三、锋面气旋系统. 16 四、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移动. 16 五、我国典型天气与锋面移动 . 16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 1

3、6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 18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 18 一、水体分类. 18 二、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 18 I 目 录 三、水循环 . 19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 19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 19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22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 23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23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循环. 23 二、内力作用. 23 三、外力作用. 24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 24 一、褶皱构造与地貌 . 24 二、断层构造与地貌 . 25 三、岩浆活动与地貌 . 25 四、板块构造学

4、说. 25 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6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 26 一、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6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7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28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28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8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 28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28 一、地域分异规律. 28 二、世界气候类型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 29 II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预备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半径

5、6378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经线圈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真实形状: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第二节 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定义 与地轴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形状 完整的圆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圆/经线圈) 赤道最长,两极最短,度数越大,纬长度 等长,约为2万千米(赤道长度一半) 线越短;相同纬度的纬线等长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横向) 指示南北方向(纵向)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隔赤道上最大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起始线 赤道(0?纬线) (

6、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度数 0?,90? N/S 0?,180? W/E 范围 北纬(N):纬度向北越来越大 东经(E):经度向东越来越大 度数分南纬(S):纬度向南越来越大 西经(W):经度向西越来越大 布规律 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互余 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互补,符号相反 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N/S)、本初子午线(0?)、180?、 特殊线 南、北极圈(66.5?N/S) 20?W、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纬。 0?以东,180?以西是东经度; 划分 0?30?N/S为低纬度; 0?以西,180?以东是西经度。 界线 30?6

7、0?N/S为中纬度; 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60?90?N/S为高纬度。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划分五带。 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如北京:北纬40度,东经116度(40?N,116?E) 经纬网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表示法 W/E和南北纬N/S(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标代号) 经纬网 的形式 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1、确定地理坐标:?确定相邻经线的经度差;?标出经线度数;?写出经纬度。 2、确定方位: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北增北纬,西增西

8、经。 经纬网3、计算距离:?经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约为111 km; 的应用 ?纬线上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约为111 km cos(为纬度)。 4、大圆航线: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第三节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确定方向 (1)经纬网法: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指向标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3)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比例尺 (1)定义式: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注意:单位要一致,均换算成厘米单位,1千米=1000米=100 000厘米) (2)地理意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

9、程度 (3)特性:比例尺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4)不同比例尺地图所承载信息的差异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所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所表示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5)表示方式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1?数字式:例如,1:10 000 000或 10000000?线段式:例如,0 100 200千米 3、图例与注记 (1)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线条和颜色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说明。 (2)注记: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

10、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3)常见的图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一般以“米”为单位; (2)同图等距:同一地图,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等高距)相等,取整数; 2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3)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但是受图幅限制不一定完全呈现出来; (4)不交不叠: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是陡崖除外; (5)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2、等高线的基本形态 地形 山地山顶 盆地洼地 山脊 山谷 鞍部 峭壁陡崖 表示闭合曲线 闭合曲线 等高线 等高线 一对山谷等高多条

11、等高线 方法 外地内高 外高内低 凸向低处 凸向高处 线组成 重叠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四周低 四周高 从山顶到山麓从山顶到山麓相邻两个山顶近于垂直的山特征 中间高 中间低 的凸起部分 的低凹部分 间,呈马鞍形 坡,称峭壁 峭壁上部突出山脊线也叫 山谷线也叫 山脊线最低处 说明 处,称陡崖 分水线 集水线 山谷线最高处 3、地形剖面图: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如右图所示) 4、等高线的应用 (1)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越缓。 ?图幅相同的

12、多幅图,等高线疏密一致: A.若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B.若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2)相关计算(d为等高距) ?估算山顶的海拔:离山顶最近等高线的值,H,(离山顶最近等高线的值,等高距) 顶 ?计算相对高度 A.两地均在等高线上,求得确定值;任一点不在等高线上,求得范围值。 B.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H,H?H,H,H,2d 高低相高低C.陡崖的相对高度:(n,1)d ?H,(n+1)d (3)判断河流的位置与流向 ?位置: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处,山脊往往是分水岭。 ?流向:等高线向高处弯曲,河流向地势低的地方流。 (4)水库大坝的建设 ?选址: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

13、”盆地或洼地处,一般是峡谷。 ?范围:是由大坝及其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5)交通线路的选择:交通线路的修建一般往往与等高线平行,即“之字形”(盘山)线路。 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地球 一、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地球的普通性 1、八大行星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

14、、火星 同向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共面性 近圆性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地球的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原因 条件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自地球上有生命始,太阳未发生明显变化 稳定的光照 太阳与地球距离适中 有适宜的温度,水多以液态存在 自身条件 自转与公转周期适中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煤、石

15、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 太阳结构 太阳活动 内 光球层 黑子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层 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4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外 日冕层 太阳风 (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11年)有一定的相关性; (2)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5)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形式 地球自转 地

16、球公转 中心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线速度:1670km/hcos,从赤道向线速度: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速度 两极递减,两极线速度为零。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角速度:15?h,除两极外各地相等。 角速度:约1?/d 真正周期:1个恒星日=23h 56min 4s 真正周期:1个恒星年=365d 6h 9min 10s 周期 昼夜交替周期:1个太阳日=24h 回归周期:1个回归年=365d 5h 48min 46s 1、昼夜交替(不透明球体、自转) 1、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理 2、地方时(经

17、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意义 3、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 (1)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现象(昼半球、夜半球);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 2)晨昏线判读:晨昏线上,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夜均为12h。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0?,晨昏线上

18、,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h 2、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h(1?,4min)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加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5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19、自然地理, (4)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分别为东西时区相加。 ?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 ?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大小:F=2mvwsin (3)影响:河流、洋流、大气运动等等。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 (1)定义: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26。 (2)数量关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

20、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变化 ?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纬度变小?极圈纬度增大?热带和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4)黄赤交角的存在,是产生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根本原因。 2、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3、产生四季 (1)物候四季: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为秋季,12、1、2月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连线法 日地球心连线交在23?26N, 则地球处于的夏至点;连线交在23?26S, 则地球处于冬至点。

21、 ?地轴法: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4、昼夜长短变化 6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5、五带的划分:依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 = 90?,|,| |,|为两地纬度差;直射点纬度;所求地纬度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速度变化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莫霍界面 穿过古登堡界面 S横波 慢 固体 增大 消失 P纵波 快 固、液、气体 增大 下降 2、地球

22、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名称 位置 厚度 特点 岩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17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石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圈 7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堡界面之间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名称 组成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氮和氧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圈 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

23、的组成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78% 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干氧气 质 洁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的重空二氧化碳 要气体 气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臭氧 外线的伤害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主要特点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与人类关系 气温变化 运动形式 低纬1718km 随高度增加而与人类活动最密切;对流层 中纬1012km 对流运动 减小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高纬8km 随高度增加而有利于高空飞行; 平流层 5055km 水平运动 增加 臭氧保护地球生命 对无线电通讯有重高层大气 20003000km 存在

24、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2、大气受热过程 8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大

25、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差,故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三、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空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风 海陆风 山谷风 四、大气水平运动风 1、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比较 9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自然地理, 对风的影响 作用力 大小 方向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 与等压线疏与等压线垂直 与风速正相关 高压指向低压 梯度力 密称度有关 与纬度高低北半球右偏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不影响 有关 南半球左偏 与下垫面粗与其他二力共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减小风速 糙程度有关 同影响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