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07347 上传时间:2022-02-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7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学案【新教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可编辑备课本全册教案班级教师日期中图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 转形成的。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1、日出或日落的挂图。2、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 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3、地球仪。4、转椅一把。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 学们观察这幅日出、

2、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 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 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 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 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 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2)提问:

3、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思考:坐在转椅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坐

4、在转动的转椅上,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 有什么关系?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6)分组讨论: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 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是由于地球在 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 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借助火箭离开地球,从宇宙空 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 两端分别南极和北极,穿过地球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地 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

5、轴转动着。(8)谈话: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那么昼夜现 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说明这个问 题。(9)分组实验弁思考:“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插小红旗的地方什么时候是白天?什 么时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以上实验说明什么?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10)小结: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 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 东自转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对着太阳 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 就会

6、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课后感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都能认识到地球的昼夜变化是由于地 球的自转引起的。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二课时)本课教学目标:1 .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 上的周期性季节变化。2 .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3 .初步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教学准备:地球仪、画有方格的手电筒、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和图片。活动一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知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有 直射与斜射之分。2 .能将方格

7、的大小与太阳的照射程度加以关联。学生活动流程1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季节的变化?这和太阳的照射有关吗?2 .模拟: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画上大小均匀的方格,用手电筒照射 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方的方格大小。3 .小结: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不同,有直射与斜射 之分。指导要点:*在进行模拟活动前,应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方格变大的地方相当于 受到太阳的斜射,方格大小几乎不变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直射。*活动中画有方格的手电筒最好由教师预先准备,因为要求方格大小均匀,如果让学生画,难以保证方格的大小,从而影响活动结果。活动二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活动,初步知道由于

8、地球公转,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不同 的季节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2 .通过比较方格大小,分辨地球仪上同一点受到的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3 .进一步提高从事模拟活动的能力。学生活动流程1 .思考: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2 .模拟:在地球仪上选择一点(如上海)作出记号。让地球仪沿圆 形轨道围绕手电筒转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选才i 4个对应 的位置,比较记号处方格的大小,判断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的变化。3 .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直射和斜射的情况不 同。4 .观看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5 .交流:地轴的倾斜对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分、夏至、秋分、冬

9、至 时昼夜长短的特点。教师总结:因为地轴是倾斜着绕太阳运转的, 这样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 会使地 球表面受到的光热程度发生变化, 从而划分了五带、产生了四季,以 及南北半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 海陆分布的特点。(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 其各自的主要特点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 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

10、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 相互位置关系。(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 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 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

11、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 .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 .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4 .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 .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

12、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 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 小等。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地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呢?回忆、思考,讨论,交 流、探索被称为地球的 原因设疑,引起学生 探索的兴趣,激 发学生的好奇 心。创设情境: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 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 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 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 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 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

13、下 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 )装的海洋。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 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 组代表发言过渡,对新旧知 识承上启卜对所学知识形成 系统印象,将孤 立的知识点穿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陆轮廓 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时记录右手大 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做游戏、统计,得出结 论:地球上海洋回积大 于陆地面积,海陆面积 比为7: 3。学看世界海引起学生兴趣, 直观、形象。培 养学生的读图能 力;指导学生读的面积。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陆地与陆地 的差别,海洋 与海洋的差别

14、: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 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 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 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 水道。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 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 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学习七大洲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 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 洲按照囿枳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 美,南极欧。启发学生勾画大洲轮廓 略图。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 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各有那些大 洲,达成Tfc见。试 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对大洲有个完整

15、的认识。学习四大洋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 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北冰洋。读图观察、讨论,给四 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 的分布初步了解四大洋板书设计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七大洲:名称、回积大小、轮廓、分布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能力目标:逐步养成阅读地图的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探索精神。教学重点:1、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

16、线。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教学难点: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 熟悉,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 位置关系。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情况总结、回答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引入新课: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陆是 亚欧大陆。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 个大洲入手讲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思考、回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讲授新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

17、高加索山脉,观察里海和黑海,区分他们的本质差别;(湖、海);观察图2-22读图分析亚欧 分界及土耳其 海峡的相对位 置、组成。首先引导学生分清亚洲和欧洲的分界亚洲与非洲、引导学生得出亚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看图分析通过读图,分析南北美洲的是一一苏伊士运河。北美洲匕南美洲之间大洲之间的分界分界线分界线是一一巴拿马运河线;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北美洲匕业是美洲匕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一一白令读图、思考、分主要强调学习地洲、南极洲与海峡。简单介绍南极洲匕南美洲之间的德析理是掌握重要的南美洲、欧洲雷克海峡,欧洲与非洲之1可的直布罗陀海学习工具地图,与非洲之间峡等,作为较高层次的要求。认识地表事物时的分界线f

18、要图、文结合,落实每一地点在地图上的洛实。大洲与大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太平洋被北美读图分析,可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位置关系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亚洲环绕。组合作交流,得的动手绘图能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出结论。力、读图能力,北美洲所环绕。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增强空间观念。南极洲、非洲所环绕。北冰洋被亚洲、欧 洲、北美洲所环绕。可进一步分析各大洲 周围有哪些大洋绘图、总结、指导学生绘制大洲轮廓几何略图;引导学发言总结所掌锻炼学生的总结布置作业:生总结本课知识;布置作业 :利用地图握的内容;做练能力,加深学生利用地图册、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也可以用竞赛习题的认识真充图册

19、等形式让学生当堂进行填图练习。取得较好反复练习的效果。板书设计: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第三节海陆变迁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要求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比例。2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3 . 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4 .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并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1.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 力。过程与方法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3 . “观察地图、生活f发现问题 T司查问题一提

20、 出假设一寻找证据”的科学探索模式。1 .树立运动是绝对的观点。2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3.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对自然规律 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是无止境的。二、教材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地球自诞生以来就处于永恒的运动与变化 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其千姿百态的地貌,不过是地球发展历史的一幕。本节内容是为学习后面的内容奠定基础。只有知道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海陆位置也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并掌握这种运动和变化的规律,才能正确地解释地球表面所发生的一些地理现象。 本节主要包括

21、三方面的内容: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各部分内容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解释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教材从探索开始,安排这项活动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陆变 迁;二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欲望,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沧海桑田的变化”部分内容不是本节的重点,因此,教材简单介绍 了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及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证据。对于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证据,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没有必要完全掌握。“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这部分教材首先讲述了 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和科学兴 趣的培养。故事之后,教材用一页的篇幅提出三个方面的证据证明大陆

22、漂 移的观点。最后介绍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并补充了证明大陆漂移学 说的一个证据。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陆是怎样漂移的,教材还专门安排了一个有 关大陆漂移的小实验,此实验充分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学校的实际情 况,非常便于操作,一定要做。通过做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 课也是可以“做”的。这既能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 好地理解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学说。也是目前得到大家普遍公认、并能较好地解释地球表面一些地理现象的一种学说。 因此,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该学说的基本内容, 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学说解 释地球表面的一些地理现象。教学重点:1.大陆

23、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2.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分布规律。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三、教学过程指导新课引入方式:方案:可以通过教材12页探索活动引入。方案:可以通过复习第一节海陆分布引入。方案:可以通过教材14页图D E设问方式引入。方案:可以手持建筑用鹅卵石设问:同学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 种鹅卵石?引出爱观察生活的同学: 在山上也看到过,为什么会在山上也 有呢?引导同学讨论引入。【沧海桑田的变化】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即形象地比喻为“沧海桑田”, 也即海陆变迁。为什么会这样呢?可以由学生阅读教材13页“海陆变迁的原因”后,完成连线题:(设 计此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

24、探索活动与学习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总结出:地球表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海陆面积的变化,还有海陆分布也有变化(让学生树立运动是绝对的观点)。转入【大陆漂移】对于教材14页有关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阅读材料,建议用如下三种处理方案之一:方案:由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讲(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 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但要注意调控时间)。方案:教师讲故事。方案:全体学生阅读这则材料。(引导学生明白“观察地图、生活f 发现问题调查问题 f 提出假设一寻找证据”的科学探索模式,以及为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 身的精神。)对于教材15页的图,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认真观

25、察 F图组,在第一 幅图中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陆地轮廓的相似性; 在第二幅图中认真观察 非洲和南美洲古地层的相似性;在第三幅图中认真观察非洲和南美洲动物 (生物)的相似性。从而得出这两个大陆原来是联在一起的,后来才慢慢 分离的结论。对于教材15页,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二自然段课文,然后提问:大陆 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关大陆漂移学说还有什么证据?学生回 答后,再由学生结合图H进行总结(教师要注意纠正和评价)。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学生在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之后, 多数学生也会产生这个问题,要解释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我们共同来做一 个实验(此实验易做,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课也可以“做

26、”,这既 可以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大陆漂移),来证明这 个问题。从而让学生总结: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建议用如下六个步 骤(步骤顺序可以调整、步骤也可以取舍)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第一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6页的阅读材料(从而树立感性认识)。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各大板块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较频 第二步;引导学生读图L繁,多火山、地震从而总结出板块构造理论(形成理性认识)第三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7至18页正文部分,学生更正自己总结的 板块构造理论。第四步:教师再做强调、

27、更正、补充。第五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巩固板块构造理论):(1)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有哪两条火山地震带?(2)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与六大板块的关系?(3)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中国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5)日本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关注日本是如何防震抗灾、提 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六步:挤压和撕拆海绵块演示。(1)当演示两块海绵挤压时,在两块海绵上放入几个粉笔头,再把它从两边往中间挤压,请同学观察思考会产生什么情况?物王瘠细地演示国.活动总结:两块海绵相互挤压的地方粉笔头滚动脱落,其它地方的粉笔 头位置基本不变。(2)当演示撕拆一块完整的海绵时,

28、同样加入几个粉笔,请同学们思 考撕裂海绵时又会产生什么现象?活动总结:海绵撕裂处粉笔脱落,其它地方没有任何变化。(活动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巩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板块内部 相对稳定。)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由学生总结(教师与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解释单元拓展练习(1)一单选题1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A.亚洲和太平洋B ,非洲和印度洋C.南极洲和北冰洋D .亚洲和大洋洲2 .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都穿过的大洲是A.北美洲B .亚洲 C ,欧洲 D .非洲3 .下列海峡中,不属于两大洲的分界线的是A.德雷克海峡BC.麦哲伦海峡D4 .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就是大洲B.C.大陆及其附

29、近岛屿合称为大洲5 .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A.东半球南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6、下列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北半球西半球A、北美洲B、非洲C、南极洲D、南美洲7、关于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 、陆地面积略小于海洋面积C、陆地面积略大于海洋面积的地半 D、陆地面积不足海洋面积的一半8、四大洋中呈“ S”型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洲大陆 D、南极洲大陆10、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亚洲、非洲

30、B 、南美洲、北美洲C、欧洲和北美洲 D 、亚洲和欧洲11、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一组是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12、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河 D、乌拉尔山13、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的是A、20 N B、20 s C、赤道 D、0 经线14 .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A、各占二分之一B 、三分之二是陆地G三分陆地七分海洋D、四分之一是海洋15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乌拉尔山脉B、高加索山脉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16 .赤道穿过的大洲有A、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B 、欧洲、亚洲、北美洲D

31、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D 、只有非洲和南美洲17、四大洋中岛屿最多的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18、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A、太平洋和印度洋B 、太平洋和大西洋C、印度洋和大西洋D 、北冰洋和太平洋19.从板块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A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南极洲板块20、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在()A、板块内部 B、板块边缘 C、大陆内部 D、高山地区21、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的是A亚洲B、非洲C、欧洲 D、南美洲22.读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半岛、岛屿、大陆B.岛屿、半岛、大陆C.大陆、半岛、岛屿

32、D.大陆、岛屿、半岛23、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是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24、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G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D海底森林死亡25、地球上的“第三级”是指A、北极B 、南极 C、珠穆朗玛峰 D、青藏高原单元拓展练习(2)1、板块内部地壳 ,板块之间地壳 。2、东、西半球是根据 经线和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3、和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4、地球表面积是 亿平方千米。5、 提出了 “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在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 相互连接的 ,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6、世界上两大地震

33、带是:地震带和 地震带三、读图题:(29分)(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A B C D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O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 f 口 O(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 和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5)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 半球。(6)我国位于洲。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图 3),回答下列问题:(9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 BC DE F(2)图中处是? 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3)地壳运动的力量来自于 四、综合题(9分)阅读下列材料,能否提出几个地理问题,(只提问

34、,不作答)材料一: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第二章世界气候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 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 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下降0.6 C, 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

35、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 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 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 可以利 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 说出世界气 温、降水的分布规律;(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 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 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6、;(3)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 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 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学生回答。提问:那

37、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 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生:思考回答。天气时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 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过渡: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 天气热不热?指得是?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这说的是?气候的两个 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 水。首先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讲授新课)叙述: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播放幻灯 片)。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叙述: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 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各个问

38、题,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大家看到这幅图上又有一些红色的曲线。学生读图。叙述: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 就是把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 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 而定。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学生回答:10提问: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回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总结:好这是世界气温分不的第一个规律。追问: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继续提 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总结:地面或的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太阳

39、辐射 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 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 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提问:读地图册P12, P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 与纬线平行吗? 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 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课件上打出这些问题。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如果不是很 准确,可以给与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 相同吗?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夏天,大家度假 都喜欢区海

40、边还是内陆?学生:海边。提问: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 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 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学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 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提问:读地图册P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 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播放课件:问题展示学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学生可能总结不 出来。提示:请看大屏幕,补充有关洋流小资料。播放课件: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 的分类。提问: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与西海岸气温 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 则相

41、反。提问: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播放课件:图片和古诗。学生思考:解释古诗饱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总结:主要指的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 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 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学生计算。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如下气温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天,陆地低于海洋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海陆性质差异洋流海拔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3 v4i5.64:月平均气

42、温口/1431“17320*月初.3打JLc (r. 112IW月平坳气温22-21V1814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二年较差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一最低月气温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读图四步骤: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温差较大还是较小?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学生:绘制,并分析。本堂课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 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 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四、课后总结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学习,为世界气候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 础。在学习多样的世界气候时,可以积极利用

43、前面所学习知识。如导入环 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是以读图为基础, 而影响因 素分析是依赖前面所学习一部分地球运动知识基础。读图分析是这堂课的主要特点。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 内容。“世界降水”部分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世界气温”大体相同。 也是先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和完成思考题来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 律;而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分析世界降水的 地区差异。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

44、; 降水的地区差 异还考虑洋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 风坡降水的差异,也以“阅读”资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 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图说出降水的规律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 能。教材归纳降水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四种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 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不同地区的降水资料来绘 制降水量柱状图,从而分析降水的四种季节类型差异, 可以达到一箭双雕 的效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5)利用气温

45、、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 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6)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过程与方法:(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 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 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 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 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