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第二课件.ppt

上传人:田海滨 文档编号:144384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为政篇第二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语为政篇第二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语为政篇第二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论语为政篇第二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论语为政篇第二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是一位有才却得不得重用的是一位周游列国、四方游学的是一位为理想奋斗了一生的孔 子闲人忙人强人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的一部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复习旧知关于“学习”的部分言论关于“君子”部分言论关于“交朋友”的部分言论论语论语-为政篇为政篇诵读经典诵读经典【2 21 1】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其所而众星而众星共共之。之。”【2 23 3】子曰:子曰:“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 22 2】子曰:子曰:“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2、邪思无邪。”【2 24 4】子曰:子曰:“吾十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从心所欲,不逾矩。”gngdoyu【2 25 5】孟懿子问孝。子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无违。”樊迟御,樊迟御,子告之曰: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无违。”樊樊迟曰:迟曰:“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之以礼,祭之以礼。”【2 26 6】孟武伯问孝。子曰: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

3、母,唯其疾之忧。”【2 27 7】子游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 28 8】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其劳;有酒食,先生馔馔,曾曾是以为孝乎?是以为孝乎?”zhun zng【21】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而众星共之。”【今译】孔子说:孔子说:“用仁德执掌国政,譬如北极星用仁德执掌国政,譬如北极星一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星都拱立在它的周围。一样,处在自己的位置

4、上,众星都拱立在它的周围。”略知文本 融会贯通【22】子曰:子曰:“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今译今译】孔子说:孔子说:“诗诗有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有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叫做来概括,就叫做思想端正而无邪思想端正而无邪。”【23】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今译今译】孔子说: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百姓,用刑罚用政令去引导百姓,用刑罚去整肃百姓,百姓虽可畏刑罚而免于犯罪,却没去整肃百姓,百姓虽可畏刑罚而免于犯罪,却没有对犯罪的廉耻心。若用道

5、德教育百姓,用礼仪有对犯罪的廉耻心。若用道德教育百姓,用礼仪规范百姓,百姓不仅有是非羞耻之心,而且知道规范百姓,百姓不仅有是非羞耻之心,而且知道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为。”【今译今译】孔子说: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求学,三十岁我十五岁就立志求学,三十岁已能自立,四十岁就没有困惑,五十岁能知道已能自立,四十岁就没有困惑,五十岁能知道天天命命,六十岁听什么逆耳之言都不计较,到七十岁,六十岁听什么逆耳之言都不计较,到七十岁的时候,即能随心所欲,而又不会超越规矩。的时候,即能随心所欲,而又不会超越规矩。”【2 24 4】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6、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5】孟懿子问孝,子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无违。”樊迟御,樊迟御,子告之曰: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无违。”樊迟曰:樊迟曰:“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生,事之以礼;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今译今译】孟懿子问有关孝的问题。孔子说:孟懿子问有关孝的问题。孔子说:“不要违不要违背(礼)。背(礼)。”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说: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关于孝的问题

7、我告诉他孟孙问我关于孝的问题,我告诉他不要违背(礼不要违背(礼)。”樊迟说:樊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以礼待奉;去世了,要按礼的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以礼待奉;去世了,要按礼的规矩送终,并且按照礼的要求去祭祀。规矩送终,并且按照礼的要求去祭祀。”【26】孟武伯问孝。子曰: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唯其疾之忧。”【今译今译】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孔子告孟武伯向孔子请教有关孝的问题。孔子告诉他说:诉他说:“父母惟一所忧的是子女身上的毛病。父母惟一所忧的是子女身上的毛病。”(子女改正自己的毛病,就可以免去父母之忧,(子女改

8、正自己的毛病,就可以免去父母之忧,这也可称是孝。)这也可称是孝。)【27】子游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今译今译】子游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子游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今天人们今天人们所理解的所理解的孝孝,只限于是能养(父母),那么,只限于是能养(父母),那么,养狗和养马也是养,如果不对父母怀有敬爱之心,养狗和养马也是养,如果不对父母怀有敬爱之心,那同饲养牲畜有何区别呢?那同饲养牲畜有何区别呢?”【28】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今译今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父母行儿子父母行孝最难在脸色。当有事需做时,弟与子代劳;有酒孝最难在脸色。当有事需做时,弟与子代劳;有酒与美食,让长辈先享用。可脸色却难看,这能算作与美食,让长辈先享用。可脸色却难看,这能算作孝吗?孝吗?”孝 道无 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唯其疾之忧敬养敬养色难色难讨论交流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回报父母的恩情,表达自己的孝心?孙茂芳感人事迹专题片诵中华经典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做有德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