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68670 上传时间:2022-02-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地区》教学设计2.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西北地区草原风情一、课标要求:1.2 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2.2 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观察、 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通过典型实例, 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而草原是世界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形色色的区域生活中的一种类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草原之间的关系。教材安排了内蒙古草

2、原这一案例,案例分别侧重于草原的生产和文化两个方面,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描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感受草原生活,了解草原生活的特点,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大草原生活与草原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探究蒙古大草原自然环境和牧民生产、 生活之间的联系,能举一反三地剖析其它类似案例。在情感上通过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三、学情分析: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认知, 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 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组织教学, 对内蒙古草原的独特风情进行探究, 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这

3、一难点, 突出人地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四、三维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体会牧民因地制宜的生产生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材料的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3. 认识目标: 初步了解内蒙古大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及民俗风情。了解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当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之间的关系。五、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认识内蒙古大草原的民俗风情。六、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七、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将课桌椅沿教室四周排成一

4、圈。2.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准备模拟旅游。八、教学方法:1. 探究性学习。2. 讨论式学习。九、教学流程:新课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视频敕勒歌 。师:同学们这首民歌反映的是哪里的风情?生:内蒙古草原风情。师:我们班有同学去过内蒙古草原吗?请谈谈你的所见所闻!师: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已经初步的领略了草原风情,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了解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昼夜温差大,有广阔的草原。过渡新课: 刚才我们通过书本和图册

5、,了解了内蒙古的自然环境。这里分布着广阔的草原(板书),生活着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族、汉族等各族人民。 ,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风情。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找找草原上的人们有那些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生回答:(略)师小结:草原人家。衣:蒙古袍。食:奶茶和肉类。住:蒙古包。行:马,勒勒车。娱乐:那达慕大会、蒙古民歌。师:想一想草原上的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独特的生活方式?讨论说明1. 各小组分别从衣、食、住、行、乐某一方面探究以上问题。(时间限六分钟)2. 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3. 发言人需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提问。温馨提醒 一定要结合课本、图册和课外知识哟!师:同学们讨论

6、好了吗?接下来我们有请各小组来发言,衣、食、住、行、乐各组分别发言,互相提问。师适当提问、引导、小结。蒙古族服装有哪些服饰?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蒙古族饮食主要吃什么以及烹调方法?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蒙古包与草原有什么联系?(注意补充现在蒙古族也有定居的)蒙古组出行有哪些交通工具?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注意提醒蒙古族也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蒙古族有哪些风俗和文体活动?这与草原有什么联系?(通过讲述马头琴的传说,体会牧民与草原的情缘。通过蒙古族舞蹈表演,思考蒙古族舞蹈与草原的联系,加深理解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与草原的密切联系。)小结:衣: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便于抵御风寒草原食:奶茶和肉类牛奶或羊奶(牛肉或羊肉)饲养牛羊草原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便于草原放牧草原行:马,勒勒车便于游牧生活草原师:我们江南水乡的女孩大多是大眼睛,水灵灵的,而蒙古族人的眼睛大多小小的,眼睫毛密密的,知道为什么吗?小结:小眼睛、 密睫毛是蒙古人在长期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形成的体格特征,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形成了独特的草原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