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大纲对本考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并明确指出语病的六大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能力层级为D级。高考对本考点着眼于实际应用,而不在语法知识上为难学生。本考点的题型有二类:一类是置于卷中重在辨误的客观题,一类是置于卷中重在修改的主观题。从病句来源看,试题中所选的病句,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代表性的语病。从试题的结构看,每一道试题均从不同方面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的能力。一、常见病句类型解析(一)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鉴于她的
2、优异成绩,毕业后,水妹子留校成了该校最年轻的生物系教师。(“生物系”表领属,应在定语的最前边,移至“该校”之后)多层定语正确的语序: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2、称代性或数量性短语;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5、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2状语位置不当。例如:我们顺利地按照老张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住在莫愁新寓的案件目击者。(“顺利地”是形容词,表性状,应移至动词谓语“找到”之前)多层状语次序排列: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或处所的;3、表语气(副词)或对象(介宾短语)
3、的;4、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3虚词位置不当。(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被”字句否定副词也应在“被”字之前)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4分句之间次序不当。
4、例如:气功已经普遍运用在竞技体育上。它不但可以治疗运动员的新旧伤病,而且还可以调节运动员的紧张情绪,迅速消除他们的疲劳。(“不但而且”表递进关系,而句中治疗“新旧伤病”意义更进一步,应与后边分句颠倒)(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是“沸腾”,不能“呼啸”)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踏遍”的主语应是“他”,而不能是“足迹”,与“足迹”搭配的应是“遍及”)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5、闪烁”的应该是“光芒”)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只能说扩大,不能说“加快”)3主宾搭配不当。例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
6、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需要肯定回答的,又有需要否
7、定回答的,但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像不出。(“没有谁不会想像不出”意即“谁都想像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7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1)缺主语。例如: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对于手中有闲钱的居民,将钱投入某种有收益的项目中,是很聪明的做法。(删掉“对于”,使句子主语出现)(2)缺谓语。例如: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
8、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3)缺宾语。例如: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村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2赘余。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赘余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
9、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7、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软件,否则,那逼出软件,我们会失去市场。(句中有“否则”,同义重复)8、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隐形词语造成同意重复)9、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
10、识。(并列短语造成语义重复)10、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虚词多余)(四)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
11、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3层次不清。例如: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五)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1费解。例如: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
12、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2歧义。例如: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句中停顿不同,可以理解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理解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儿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3指代不明。例如: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
13、无法猜出)(六)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才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2互相交叉概念并列不当。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或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游泳券分普通票、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泳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3强
14、拉因果。例如:因为他对某些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4主客颠倒。例如: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5否定不当。例如: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
15、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6不合事理。例如: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例1】(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B历时三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成功的国情大盘点,其数据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
16、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D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命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精析】A项,宾语残缺,“呈现”后面没有宾语,可在“特色”后加“的特点”;C项,“失眠是感觉”搭配不当,应将“感觉”改为“现象”;D项,句式杂糅,“着力于”和“抓紧抓好”保留一个,改为“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或“这样的活动应于中小学抓紧抓好”。【答案】B【例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
17、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 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命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精析】B项,搭配不当。“创造服务”搭配不当,可改为“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为他们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项,偷换主语,第一句“这种感冒新药”还未叙述结束,就换成“80%”作主语;
18、此外,“80%”表意也不够明确。全句可改为“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的患者反映这种感冒新药确实有疗效”。D项,句式杂糅,可将最后一句改为“以使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答案】A二、辨析语病的方法辨析语句是否有毛病,要掌握分析的方法,下边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
19、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2结构分析法主干枝叶梳理法病句有单复句两种,单句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如: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层次意义分析法层次意义分析法主要适合于复句。即先分析各分句之间的层次,再看意义关系是否得当。例如:由于这本书很有特色,出版以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从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初看层次,本复句“从而”前
20、应为第一层次,属因果关系。“出版”前为第二层次,仍为因果关系。但细看内容,就觉不妥,因为“出版以来经久不衰”不是“深受喜爱”的原因,而对第一分句来说,它们都是结果。通过层次意义分析,可看出,“从而”运用不当,应删掉,可在“出版”前加上“所以”,并将“由于”放到主语“这本书”之后。即改完应为:“这本书由于很有特色,所以出版以来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3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
21、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于是可知原句应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道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意关系是否合适。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优产品”。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三、修改方法选择题,辨析出正误就可以了,但修改题还需将错误的改正过来。这就需掌握修改方法。那么怎样修改病句呢?修改病句,一是要遵循以下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修改后不能出现新的语病;保持句子的简洁;要根据实际表达需要修改。二是运用恰当的修改方法。修改方法可概括为四个字:增,(对于成分残缺的病句,要将缺少的成分补全);换(对于用词不准的病句,要换用准确的词语);调(对于语序不当的病句,要采用调动词语、调整句子等方法使语序合理);删(对成分多余、重复累赘的病句,要将多余、重复累赘的部分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