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4493239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寓言二则》学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自主学习案自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义。2、学习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及常用虚词。3、了解两则寓言各自所蕴含的寓意。自主学法指导:1、重朗读。学习这两则寓言,主要以朗读的方法进行。2、讲故事。以讲故事的方法学习寓言,比比谁讲得又准确又生动。自主学习评价:1、填空。郑人买履选自_ _,作者韩非,_时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置之其坐 ()(2)至之市( )(3)及反() (4)不亦惑乎( )(5)遽契其舟() (6)先自度其足( )(7)反归取之( ) (8)

2、而忘操之 ( ) (9)何不试之以足( ) (10)楚人有涉江者( )3、用“/”线画出下列句中子的朗读停顿。(每句一处停顿)(1)郑 人 有 欲 买 履 者 (2)何 不 试 之 以 足(3)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4)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4、翻译下列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是吾剑之所从坠。 古代寓言二则互动学习案主备人:韦荣贵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号 互动学习目标:1、 学习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 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3、 学习文言文的朗读方法。4、 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理解基本内容

3、,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5、 领悟两则寓言的寓意。互动学法指导:1、 重要词句的理解和掌握。2、 调动生活与知识积累,领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3、 诵读、背默,形成积累。互动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积累:1、 关于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寓言原是民间口头创作,后为文人作家所采用,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相当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保存下来。如在孟子庄子韩非子以及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中,就运用了不少当时流行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突出了哲理性和对事理

4、的说服力。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后世被传为警句、格言。二、学习郑人买履。1、关于韩非及韩非子。2、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相关文言现象。3、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概括郑人买履的寓意。三、学习刻舟求剑1、关于吕不韦及吕氏春秋。2、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相关文言现象。3、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2)、结果找到了吗?(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5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4、概括刻舟求剑的寓意。互动学习反思1.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2.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古代寓言二则互动学习评价主备人:韦荣贵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学号 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2 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先自度其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至之市() 而忘操之()是吾剑之所从坠()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而忘操之 (2)及返(3)遂不得履 (4)遽契其舟(5)何不试之以足 (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 翻译下列各句。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 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1) 通(2)通6 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7 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