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493254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 .知道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提高分析人物特点的能力。2 .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3 .了解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有着明显的感情色彩。4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5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教学重点】1 .理解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2 .理解积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教学难点】1 .了解理解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2 .写一写人在不安或犹豫时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内容课件页 网一、学习“交流平台”1 .读一读,找规律。点拨: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 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

2、节感受人物形象。 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 显人物形象。2 .练一练,学运用。“爷爷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我什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 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 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点拨:这是一句动作描写。动作是人物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分析时要结(2)(3)合上下文,尤其要考虑败家父亲对爷爷的影响。阅读时要注意语句深层含意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参考答案: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

3、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3 .我拓展,我积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试着从人物描写、情节叙述以及环境描写方面,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二、学习“词句段运用(4)(一)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4 .读一读,找规律。点拨: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情节的发展也显示并推动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发展。随着情节的不断展开,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不断深化并得到多方面的展示。5 .练一练,学运用。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成名之战,

4、三国演义也是对此大力渲染,但不同的是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扣人心弦的厮杀, 仅有尚温的一杯酒这一故事情节,却敌得过刀光剑影,华雄阵斩俞涉、潘凤,大大出了风头,却顷刻死在关公刀下,关羽英勇可见一斑。作者在这里把这些具体交战的过程一概省去了,为的是抓住传神之处,突出精彩的侧面,收取以虚写实、以实补虚的(5)效果。此段通过道具“温酒”,淋漓尽致得体现了关羽的刀法,那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的宏伟战争场面和气氛,始终强烈地鼓荡着读者的耳膜,依然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心人物关羽敏捷、威猛的英雄形象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6 .我分享,我拓展。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决定情节的构成和发展,人物的性格特征决定着一系列

5、事件的发生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构成。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利用蒋干明访旧友暗探军情的机会,巧施反间计,使曹操错斩了蔡瑁、张允二员大将。身为吴国大将的周瑜为人心思缜密、多谋善断。当他见到曹操正在训练水师,便觉察到若 让蔡、张二将训练成水师,就会对本国不利,故破曹须先除此二人。恰巧此时旧 识蒋干奉命前来劝降,而蒋干此人志大才疏,迂腐怯懦,又狂妄自大。周瑜巧妙 地利用蒋的性格特点,设下计谋:先是在群英会上佯醉,后又故意与蒋同睡一床, 让蒋窃得“书信”,听得“密报”,一步一步引其掉入圈套。蒋干急于事功的心 态更是帮了周瑜的大忙,没等细细分辨就匆匆赶回曹营报信邀功去了。 曹操为人,

6、 暴躁易怒,对刘表旧属蔡、张二人心有顾忌,再听得蒋干的回报, 也容不得细想, 立刻下令处斩了二人。至此,周瑜的反间计可谓大功告成。在这个故事中,我们 很明显地看到,推动情节的不是别的, 正是三位主人公的性格。 曹操虽老谋深算,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他刚愎多疑,暴躁易怒的性格缺陷,做事往往 后知后觉。心思缜密、多谋善断的周瑜深知曹操弱点,同时他很了解旧时同窗的性格特点,所以反间计得以成功实施。可以说,“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发展是周瑜、曹操、蒋干三个人物发生联系后,性格冲突的必然结果。(二)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 的心理活动。1 .读一读,找

7、规律。点拨: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 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 写还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揭 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 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也 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 更充实。2 .练一练,学运用。“我的心细得紧繁的.-或者突然叫起来。”这两句说明” 了 “我”对处在生死关头的邱少云的担心,生怕邱少云忍受不了烈火 烧身的痛苦而暴落目标,使整个作战计划落空。“年轻” 一词强调(6 7)(8)了 “眺

8、起来”或“叫起来”的可能性。因为年轻,就缺少战斗经验, 缺少各种风浪的磨炼,缺少忍受痛苦的意志。可见“我”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这一心理活动,烘托出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那种令 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我不敢朝他那儿. 突然间熄灭了”这一心理描写说明了 “我”复杂、焦急而又矛盾的心情。邱少云是“我”的战友,烈火在吞没他活活的生命,“我”怎么忍心看呢 ?可是阶级的情、战友 的爱,使“我”又忍不住不看。这体现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同 时反衬了邱少云忍受的巨大痛苦。“我的心像刀绞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里用了一个比 喻句,写出了 “我”内心痛器的程度。痛置的原因不仅仅是邱少云 是“我”的战友,更主要的

9、是他是一位严守纪律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t。通过对以上几处心理活动,突出了邱少云勇敢无畏,牺牲自 己保护他人的精神,邱少云的高大形象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了。示例一:睡觉了 !” 一阵急促的催促声后,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的课外书。此时的 我正计划着怎样把书看完,突然,我有主意了,立即跑进被窝里,拿起手电,在 被里面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突然,我听到了一阵走向我这里的脚步声,我赶忙钻出来,一看没什么动静,又钻了回去。我在被窝里忐忑不安的想:如果妈妈来 了怎么办?不! 她不会来的!如果被发现了该怎么办?被训一顿? 反正我看书也没什么错。不!毕竟我不该在被窝里看书。明天再看?不行, 明天未必有时间呢!算

10、了,那也不看了!等有时间再看吧。经过一番心里斗 争后,我又将书偷偷地放了回去。示例二:“叮铃铃一一”闹钟响了,唉,又该起床了。睡眼惺怯的我虽然头脑这样提 醒自己,但是身体实在是无法照办。好困啊!我不仅无法坐起来,而且连眼皮(9)(10)(11)(都睁不开。我强忍倦意,把眼睛微微睁开看了看表,才六点十分,也不晚啊!要 不再睡一会儿. 不行!万一睡过头怎么办?. 不会睡过头的,就躺一会 儿也不会太晚.睡着了就顾不得时间了, 坚决不能睡!. 可是真的很困啊!那就不怕迟到了吗? 嗯,不能再睡了,那样一定会迟到的!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立刻坐了起来,换好衣服,去洗漱了。3 .我分享,我拓展。通过对人物心理

11、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新意,并且能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让文章更充实。三、学习“日积月累”1. 出示古诗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 1)师范读,学生跟读。2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3 3)自由朗读。2.作者简介:贺知章(659 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 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 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 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2、4 .理解重点词语(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 就写下来的。(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 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 靠近耳朵的头发。衰(cui ):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5 .理解诗意(13)(14)(15)(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

13、了迟暮 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 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6 .赏析: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 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 路迤遮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 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 久不绝。7 .延伸阅读。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

14、波。【设计意图:读通读顺,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16)(17)(18)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18)课后反思“交流平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我从复习学过的三篇课文入手,让学生说一说三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然后有引导学 生思考:这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出来的?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塑造人物形 象可以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描写着手,也可以通过情节描写刻画人物,有时 候还借助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词句段运用”分三项内容。其一是学生感知情节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我安排学生两次读“温酒斩华雄”的情节,让学生深刻感受情节描写的巨大作用。 其二是注意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对句子表意的作用,我通过讲解,使学生意第7页共7页识到准确用词能使句子表达的感情更鲜明。其三是通过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心里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法后,自己尝试写一段心理活动的文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古诗回乡偶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老年回到家乡后,感到时光飞逝而写下的一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教学中,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以孩子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只是简单点拨。同时,利用表演, 让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教学效果良好。第 7 页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