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4498919 上传时间:2022-0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课前自学(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重荷(zhng h):用来形容有过于沉重的负担。 深邃(su):深沉;精深。踌躇:(chuch) 犹豫。 下颏(k):下巴 磐石(pn):厚而大的石头。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二)知识积累关于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出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贝多芬一生坎坷。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

2、朵完全失去听力,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 2、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贝多芬 (国别)作曲家,

3、代表作有 、 。(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理清文章思路。全文共27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至 自然段),女佣介绍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第二部分(第 至 自然段),客人与贝多芬见面,交谈的情景。第三部分(第 至 自然段),贝多芬与客人共进晚餐。(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A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B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C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2、句段品读文中第9

4、自然段是贝多芬的肖像描写,分别写了他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贝多芬的什么性格特点? 3、探究质疑 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第二课时(一)基础练习词语填空( )人注目 杂乱无( ) 零乱不( ) ( )不作声( )不通风 不见( )日 掌声( )动 ( )劳无益(二)研习课文1、句段品读阅读24-2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为什么贝多芬会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4、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2、探究

5、质疑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人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基础练习德国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二)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 “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2)(一)1-5 (二)6-24 (三)25-27(3)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肖像描写2、句段品读脸、头发、眼睛、鼻子、嘴、下颏,这些描写体现出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3、探究质疑贝多芬的形

6、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第二课时(一)基础练习惹 章 堪 默 密 天 雷 徒(二)研习课文1、句段品读(1)比作密不通风的磐石和不见天日的囚室。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耳聋带给贝多芬的极大不幸。 ( 2)罗曼罗兰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刻画了一位与贝多芬经历相似的文学人物,成就了一部著作。 (3)一方面,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他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4)能坦然,镇定地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具有豁达、乐观、勇敢的精神。2、探究质疑贝多芬以他的整

7、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音乐巨人贝多芬随堂抽测题第一课时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厌恶w 重荷h 纽扣ni 凝重nng B.熔岩rng 模仿fng 巴望b 引申shn C.沉郁y 喧嚣xio 深邃su 磐石bn D.严肃s 踌躇ch 徒劳t 门槛kn2、阅读测试题贝多芬说:“谁?那是谁?”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8、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

9、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1)在选段中找一个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答:_。(2)选段中主要运用_描写来写人,其中贝多芬的一段“独语”对人物描写有什么用处?答:_。(3)为什么贝多芬在看见客人时,会问女佣:“谁?那是谁?”接着又“粗着嗓子喊”?答:_。_。第二课时贝多芬与月光曲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

10、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 “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 “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

11、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

12、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本文的记叙要素。时间:_;地点:_;主要人物_;事情的起因:_;经过:_;结果:_。 2概要说说皮鞋匠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什么。答:_ 3文章写皮鞋匠的感受有何作用?答:_ 4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_随堂抽测题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C2、(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本体是贝多芬的家、贝多芬,喻体是“兽穴”“老狮子”;“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本体是贝多芬,喻体是“火山”。(2)语言 细腻地再现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使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个性更加鲜明。(3)因为贝多芬不愿意接见陌生人,所以有些不耐烦。第二课时1一年秋天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 贝多芬、一个盲姑娘、她的哥哥皮鞋匠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时在小镇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贝多芬听到兄妹对话,受感动,进屋为他们弹琴。贝多芬被姑娘打动,即兴弹一首新曲,月光曲问世。2大海上月亮升起洒下银光,忽然大风卷起巨浪,雪亮的浪花接连涌向岸边。3从侧面烘托出贝多芬曲子的美妙与他纯熟的弹琴技巧。4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