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20716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新人教版必修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行星地球1.4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二、能力要求: 1使学生了解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方法, 从而认识人类对未知事物所进行的探索实践, 激发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2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从宏观上认识全球的整体面貌,形成 地球系统观念。3通过归纳、总结、比照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 养和训练。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鼓励学生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教学重点 】1

2、地震波的波速及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3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4激发同学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地球系统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1“地幔的有关知识。2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责任感,形成地球系统观念。【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具设计 】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投影片或多媒体、图片。【 教具设计 】【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地球的形状一一球体,但它既不同于篮球一一空心,也不同于铅球一一均质体,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假设干个球形的层次 一一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

3、意图 。地球有六大圈层:内部三个,外部三外,界 限是固态的地表。六大圈层中,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一一地壳、 “空 气一一大气圈、“水一一水圈、“食物一一生物圈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主要讲述这 几大圈层,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引发思考】地球内部因地壳的阻挡,对人类来说始终是神密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地球 内部是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的呢?【讨论】学生讨论人类用什么方法可以了解地球?【学生答复】略。【讲解】钻探取样分析,火山喷发带来的地球内部信息;地震波带来地球内部信息等。【提问】哪种方式能将地心的信息也传递出来呢?【学生答复】地震波。【讨论】

4、你知道其机理吗?【学生答复】略。【归纳讲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 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同学们总结机械波特点,进一步归纳地震波特点。人类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划分了三层。【板书】一、划分依据一一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1.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团体传播2.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过渡】虽然人类限于岩石图阻挡,目前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仅是皮毛,但人类的认识潜力是无限的,人类会日益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从而和谐地与之共存。 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

5、是:从了解宏观结构到逐步深入分析微观结构。对地球内部认识就是如此,首先通过研究地震波变化曲线了解其结构。【板书】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读投影片“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分析: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结构。分析P、S波的波速变化情况,由波速的突然变化引入不连续面的存在和地球内部圈层 的划分。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依据:同一物质中 P波速较S波快 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 定义不连续界面:霍面平均地下33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 2900Km地壳.岩石圈软流层【

6、板书】板图边讲边绘边讲述幔的夕卜通过分析图表总结利用表解比照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备注:此局部可以用投影或电脑投到黑板上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平均17 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 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上地幔1000 固态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 的发源地幔下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 可能为固态 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外核5000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核内核6370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注意】总结知识点时特别要落实岩石圈、软流层范围。【难点讲析】1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误区: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解析:软流层所在深度温度、压力极大,强大的压力下,岩面处于一

7、种潜在融熔态,就 像烧红的玻璃,既不是液态,又有可塑性,以岩浆形式喷出时,由于压力减小,这种可塑性 岩石转化成液态。2内核为何是固体?误区: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课本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解析:纵波在地下 5 000千米深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说明可能由液态转为固态; 图上未表现出,横波在 5 000千米以下由纵波转化而成,比拟微弱,进一步证明内核为固 态。【过渡】要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整体面貌,除了需要对地壳结构的了解外,还需要对地球外部结构的层次。那么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哪些层次?它们各自范围和作用是什么 呢?【板书】【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答复地球的外部圈层

8、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 是什么?【学生答复】略。【归纳讲解】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等如下图,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 和开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 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成局部。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那么的圈层。它包括地 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板书】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 大气圈2. 水圈3. 生物圈【课堂小结】【探究性作业】P25活动【板书设计】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划分依据一一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1.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2.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界爾.上 地幔下地幔;外核内 .核-岩石圈软流层三、地球外部圈层结构1 大气圈2. 水圈3. 生物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