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36723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碳还原氧化铜反应装置改进及实验探究摘要:针对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不足,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采取交互式控制单一变 量的科学探究法,从炭粉的选择、反应物的质量比、加热方 式、反应容器规格等方面,开展实验改进探索,获得较好的 实验结果。同时将探索的创新成果应用于课堂,以此提升学 生的实验思维和实验素养。关键词: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装置改进;紫红色铜 块;实验探究文章编号: 1005-6629 (2018) 1-0071-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的提出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 1“金刚石、石墨和C60”中,为了探究碳单质在咼温下能

2、与某些氧化物 反应,以此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狭义概念,为后续铁的 冶炼、咼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第 110 页设 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图 1)。由于该反应是固相反应,对温度 等反应条件要求比较咼,按该装置做实验,其效果并不好, 主要体现在石灰水变浑浊与黑色固体变成暗红色的进程不 对称,且经成分分析,暗红色固体更多的是氧化亚铜,并非 是铜单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同仁也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索 改进,但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反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 要有:(1)对反应物加工要求高。如需要粉粹机粉碎药品、 烘干机烘干等; (2)实验仪器要求高。如需要酒精喷灯、石 英试管、挡风板等; ( 3)药品

3、要求严格。如药品氧化铜需指 定用上海勤工化工厂生产的分析纯等; (4)实验时间过长等 能否利用普通学校都能达到的简单条件如普通的药品、常规 的试管、常见的酒精灯、简便的操作就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 果?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索工作。2 原理的分析 由此计算得出: 理论分析表明该反应程度很大,但实际操作中,实验结 果并不理想,这不是热力学的缘故,而是动力学上的障碍, 即存在反应速率缓慢的问题,若改变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在 因素,如温度、 反应物颗粒大小、 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促成该反应一旦产生,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可以为后续 反应提供一定的能量基础,那么反应就会快速进行,从而有 效地熔化铜粒(铜的

4、熔点为 1083% ),产生铜块,真正实现 该反应。3 实验改进3.1 不同的加热方式教材第 110 页的实验说明中指出: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里。采取传统的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的加热方式,没有得到较好的效 果,那能否将试管竖直加热,让酒精灯火焰完全包围药品, 药品之间也能更充分地接触,这样“聚热”效果是不是更好 呢?我们采用木炭粉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 11,总混合物质量为1.3g;试管规格均为18mm x 180mm ;一个为试管竖直 加热,一个为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加热进行对比探究。对比 结果如表 2 所示。3.2 不同的炭粉 一般中学能提供的药品比较

5、有限,所以选择了常见的碳单质木炭粉和活性炭粉的 ?卩取。咎糠凼墙?普通的木炭 块用锤子尽可能敲碎后,在研钵里研磨大约 5 分钟成细小颗 粒状即可,待和氧化铜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沿着一个方 向进行研磨67次;活性炭粉选择分析纯粉末;碳单质与 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1:10;试管规格均为 18mmx 180mm; 均采取试管竖直加热方式。对比结果如表 3 所示。3.3 反应物的不同质量比根据计算,木炭粉和氧化铜的理论质量比在1 :1 3左右,因为考虑有部分木炭粉会和试管内的空气反应,需要过量, 所以选择对比探究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分别在1:91:13之间,粉末混合物总质量控制在12.5g之间;试管

6、规格仍均为18mm x 180mm ;均采取试管竖直加热方式。对比结果如表 4 所示。3.4 不同规格的反应容器 试管规格的不同,其试管壁的厚度有所不同,且固体接 触的紧实度也会有所不同,于是分别采用常见的15mm x150mm、18mm x 180mm、20mm x 200mm 不同规格的普通 硬质试管做对比;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均为1:12,粉末混合物总质量为1.3g;均采取试管竖直加热方式。对比结 果如表 5 所示。3.5 数据的分析处理 从上述控制不同变量得到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可得:( 1 )活性炭与氧化铜反应效果差,现象不明显且仅有少量 砖红色粉末产生;而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效果好

7、,产生明显 的红热现象与紫红色铜块。 ( 2)木炭粉与氧化铜不同质量比 对实验效果影响较大,木炭粉与氧化铜比例为1: 101: 12效果较好,且将混合物总量控制在1.02.0g之间时,反应速率较快。(3)相比于传统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固体加热 方式,将试管竖直进行加热,酒精灯火焰能够更好地包围药 品,反应物也能更充分地接触,聚热效果更好,反应更加有 效地进行。(4)试管规格对于反应的情况影响较小,15mmx 150mm 规格的试管管壁较薄,无法承受反应时产生的高 温,试管底部容易破裂;使用 18mmx 180mm 规格的试管比 20mmx 200mm 规格的试管得到的固体产品更具有金属光泽。3

8、.6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注意点(1)分别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在蒸发皿里加热烘干 约12分钟,烘干过程不断用药匙翻炒;尤其木炭粉不宜 加热过长,若出现发红现象,应立即停止。( 2)待药品冷却后,按一定的质量比称好,为了让木 炭粉与氧化铜更充分地接触,将它们放入同一研钵内,轻轻 地沿着一个方向将粉末进行研磨 6 7 次,研磨过程中,用 药匙搅拌混合均匀。(3)酒精灯里的酒精纯度可选择浓度为 90%以上的酒 精,以保证酒精燃烧有足够的热量。3.7 实验改进结果 综上比较,确定了实验改进的最终方案(装置如图2):木炭粉与氧化铜比例为 1 :10 1 :12,混合物总质量控制在2.0g左右,使用18mm

9、x 180mm规格的试管作为反应容 器,采取试管竖直加热的方式,用酒精灯加上网罩利用外焰 加热。改进后的实验具备如下优点: ( 1 )反应物加工要求低。 选择普通的木炭块在研钵研磨成粉,然后放在蒸发皿进行简 单的加热烘干,氧化铜也只需要在化学药品店容易购买的普 通分析纯粉末,用同样的方法在蒸发皿进行简单的加热烘 干,烘干后的药品放在试剂瓶里密封保存,可多次使用。(2) 仪器要求简单。只需普通的试管和加上普通网罩的酒精灯(3)操作简便。(4)反应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加热后, 不到 2 分钟,黑色固体就出现了红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待固体冷却后,呈现有金属光泽的紫红色铜块。(5)实验安全可靠,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4 课堂应用 课堂教学中,首先利用教材的装置进行演示,不理想的 实验效果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化 学反应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不同变量的讨论和对比实践探 究,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反应条件是复杂的, 同时又是可控的,通过外界条件的控制能影响到化学反应的 实现,形成“控制反应条件”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控制单 一变量的科学探究中,养成严谨求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的科学品质。这对于学生构建科学知识、认识科学方法、养 成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