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4《认识图形(一)》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42602 上传时间:2022-0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 4《认识图形(一)》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4《认识图形(一)》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4《认识图形(一)》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4《认识图形(一)》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 4《认识图形(一)》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 4《认识图形(一)》教学分析素材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识图形一?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识别和区别这些图形。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展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这局部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场,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展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具有以下编排特点。 1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展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具体来说,分类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教材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一样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4种立体图形分别进展直观的识别、区别。每种图形的认识包括实物图、模型图和图形名称三

3、个层次: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形状一样的几种实物,从直观上认识到虽然这些实物在材料、大小、用途等方面各不一样,但形状一样;然后逐步数学化抛开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只考虑形状这一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在此根底上,明示这种一般模型叫什么图形。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一样,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表达了其应用性。同时,每个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答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2在拼、搭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拼、搭活动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编写。第一个层次是假设干个一样几何体的拼摆。通过把2个同样的小正

4、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把4个同样的小长方体拼成另一个长方体或者其他几何体的操作活动,初步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稳固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对待事物的意识。第二个层次是通过“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局部内容是新增内容,而且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解决问题的内容。教材以“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突出了波利亚解决问题的4个步骤:弄清问题拟订方案实现方案回忆。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活动的根本经历。3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

5、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单元内容较少,但仍然增加了“成长小档案这一内容。通过“本单元完毕了,你想说些什么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与认识;通过两个小学生的表达“我知道了怎样把球放稳。“我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立体图形。说明指导学生回忆与反思的角度,让学生初步体会自我回忆与评价的根本方法。三、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一样等。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时机。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5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展学习方法的指导。6建议用2课时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