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4555693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选择专项训练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选择题专项00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澳大利亚东北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据此完成12题。1大堡礁的岩石按成因来分,属于 ()A石灰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2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3(2011年高州测试)图611中,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与当地的气候、植被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 B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C森林茂盛;有机质含量较高 D灌木丛

2、生;有机质含量较低4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图612),回答56题。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森林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6土壤有机质含量()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图613为低、中、高三

3、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完成79题。7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8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9图中、所在纬度由低向高的排序是()A B C D(2011年银川期末)“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

4、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据此回答1011题。10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11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

5、境的改变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A B C D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图621),完成12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 D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2010年浙江联考)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了下面的甲、乙两图(图622)。读图完成34题。3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由沿海向内陆分异由山麓向山顶分异由平原向高原分异A B C D4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

6、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 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 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2011年高州测试)图623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57题。5该山峰可能位于()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6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7关于该山峰雪线高低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 B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C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 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2010年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图624),回答89题。

7、8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9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2010年河南平顶山)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图625),回答1011题。10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1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 000米 B2 000米C3 000米 D4 000米质量评估卷 图61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试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气

8、候类型()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2甲乙两地虽然纬度相当,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3(2011年高州测试)图62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甲、丁地气候类型相同,植被类型不同B乙、戊地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不同C乙、丙、戊地河流都有结冰期D影响乙丙戊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图63是2008年某汽车拉力赛路线图。据此完成45题。4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景观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

9、叶林、热带荒漠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5盖勒敏地区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图64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第67题。6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7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和 B和 C和 D和8图65为沿55纬线1月均温变化曲线图,M、N两地的陆地自然

10、带分别是()A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表,回答910题。纬度2326S2326N040S40N雪线高度5 800米5 600米4 800米4 800米4 000米9.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10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 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该

11、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同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11(2010年天津卷)读图66,据各自然带在图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C2.A3.B4.D5.C6.B7B8.A9.D点拨:图示反映的是生物循环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气候;生物循环的活跃程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

12、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10C11.A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A点拨: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2B点拨: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3A点拨:甲图反映的是热量的变化,乙图反映的是年降水量的变化,甲图中热量的变化反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图中水分的变化反映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B点拨:该地水热状况与D和地区

13、比较相似,则10年积温约为4 000,年降水量约为600 mm,则有可能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所以该地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5C6.B7.A8D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森林带在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4 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纬度大于60的地区,说明其是比较适应高纬生存环境的针叶林带。9B点拨:由图可知,该森林带在不同的经度地区分布的高度也有差异,大体是沿海地区的分布海拔较低,内陆地区的分布海拔较高,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所致。10C点拨:图中显示同一自然带在山脉的北坡分布位置较高,说明北坡热量条件好于南坡,则可能位于南半球;山脉自然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地位于温带地

14、区。11B点拨:该山地顶部为高山草甸草原带,没有出现冰雪带,说明顶部气温高于0;依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以及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2,可推知该山地海拔不超过2 000米。质量评估卷(六)1A2.B点拨:第1题,分析题干推知该种气候类型的形成与黄赤交角密切相关,结合选项,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至40之间,因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形成的。第2题,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大陆的东西两侧,乙地为受季风环流影响而成的季风气候。3D点拨:结合陆地自然带分析,甲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丙为温带草原带,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戊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丙戊自然带更替体现从沿

15、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C5.A点拨:出发地里斯本为常绿硬叶林,盖勒敏等地区为荒漠景观,达喀尔则为草原景观。盖勒敏沿岸为加那利寒流,受寒流影响,该地降水稀少,常有大雾。6C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降水在山腰地带最多,这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山麓地带气温下降幅度小,水汽不能大量凝结,因而降水相对较小,而到山顶地带水汽含量已较少,降水量也减少。7B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山麓地带降水量在200 mm以下,应为温带荒漠带,山地山麓地带降水量在1 000mm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8B点拨:图中M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N地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9C点拨: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山上积雪多而雪线较低;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则山上积雪少而分布在较高海拔上。10C11.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