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

上传人:peixunshi 文档编号:14558313 上传时间:2022-02-0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红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 子 南阳淅川马蹬初中孟红霞,孟子简介,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他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而富于辞采。,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全书共七篇,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7篇,计261章,约35000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

2、国君主不约而同的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思想。,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正确朗读并翻译课文 、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逐层深入论证的方法。,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努力做到: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重音突出 富有节奏,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3、,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理解词义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七里之郭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亲戚畔之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翻译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翻译重点和难点,理解词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七里之郭池非不深也 非不坚利兵革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亲戚畔之得道者多助,外城,泛指武器装备,限制,这,通“叛”,背叛,天时:有利于作战

4、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护城河,震慑,巩固国防,施行仁政,翻译句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

5、,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啊,粮食供给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

6、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自由朗读,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合作探究,1、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2、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段? 3 本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政治?为什么?,第一个事例:攻方失败,三里、七里环而攻之,不胜,天时不如地利,返回,第二个事例:守方失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地利不如人和,返回,第段的作用是在前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

7、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段绝非多余的闲笔。,第四段与前三段的关系,借战争谈政治,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推,摆出观点,得出结论,论证观点,总,分,总,研读拓展,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或语录吗?有人说,过去战争靠“人和”,现代战争靠的是高科技,不需要再强调“人和”了,对此你如何看待?本文属论说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中心论点,说明“人和”在战争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或现实中依靠“人和”占尽先机的例子不胜枚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孟子故事孟母三迁,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孟母断机杼,孟母断机杼,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查找有关“人和”的名言警句,抄在笔记 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